李玲
支气管哮喘作为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1],患者发病后可产生气道高反应症状, 造成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 进而导致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反复发作[2], 强度随时间变化, 且在夜间及清晨时发作或加剧。支气管哮喘若诊治不及时, 随着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 从而给患者造成终生影响[3],故需在临床中给予有效治疗, 以缓解症状、避免气道重塑的发生[4]。因此, 为了观察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GF-β1、CRP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特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执行。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 每组56例。常规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8例;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38.25±7.47)岁;病程2.5~11.0年, 平均病程(6.75±4.16)年。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 女27例;年龄18~59岁, 平均年龄(38.56±7.58)岁;病程2.5~12.0年, 平均病程(7.25±4.3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支气管舒张、激发试验后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研究, 且签署《知情书》。②排除标准:研究用药过敏者;合并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参与研究前3个月内曾参与其他类型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5]。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氧疗、排痰及气道抗炎等常规治疗。
1.3.1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取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Glaxo Wellcome Operations(英国 ), 注册证号 H20140029, 规格 :5 mg/20 ml]3 ml经1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 加入雾化器予以患者雾化吸入治疗, 15 min/次, 3次/d, 连续治疗7 d。
1.3.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其中沙丁胺醇的用法及用量与常规组相同, 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474, 规格:2 ml/1 mg)2 ml经1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 加入雾化器予以患者雾化吸入治疗, 15 min/次,3次/d, 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①肺功能指标:检测入院当日及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VC、PEF[6];②炎性因子指标:取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治疗7 d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取血清上清液, 采用相应试剂盒对TGF-β1和CRP 水平进行检测[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FVC、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FVC、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FVC、FEV1/FVC、PEF分别为(3.81±1.03)L、(84.36±3.58)%、(3.35±0.94)L/s, 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89±0.92)L、(76.45±2.62)%、(2.85±0.83)L/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TGF-β1、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TGF-β1、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TGF-β1、CRP水平分别为(1.24±0.22)ng/ml、(12.83±0.35)μg/ml, 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1.87±0.52)ng/ml、(16.24±0.87)μ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VC(L) FEV1/FVC(%) PEF(L/s)常规组 56 治疗前 2.51±0.75 68.43±5.25 2.42±0.67治疗后 2.89±0.92a 76.45±2.62a 2.85±0.83a研究组 56 治疗前 2.64±0.76 68.65±5.19 2.39±0.66治疗后 3.81±1.03ab 84.36±3.58ab 3.35±0.94ab t两组治疗后 4.9851 13.3429 2.9838 P两组治疗后 0.0000 0.0000 0.003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TGF-β1(ng/ml) CRP(μg/ml)常规组 56 治疗前 2.65±0.61 33.25±3.65治疗后 1.87±0.52a 16.24±0.87a研究组 56 治疗前 2.63±0.64 32.74±4.53治疗后 1.24±0.22ab 12.83±0.35ab t两组治疗后 8.3498 27.2117 P两组治疗后 0.0000 0.00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 其发病机制复杂, 通常认为与气道高反应有关, 多采用沙丁胺醇治疗。沙丁胺醇作为支气管哮喘常用治疗药物,可对人体内β2受体起到刺激分泌的作用, 进而有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活性[8], 从而通过血液降低患者气管内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实现舒缓气管平滑肌, 改善患者呼气情况的目的, 但无法对患者气道内炎症反应进行治疗[9-12]。而布地奈德是一种激素类药物, 作者为了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GF-β1和CRP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选取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氧疗、排痰及气道抗炎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常规组患者接受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研究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FVC、FEV1/FVC、PEF、TGF-β1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FVC、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FVC、FEV1/FVC、PEF分别为(3.81±1.03)L、(84.36±3.58)%、(3.35±0.94)L/s, 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89±0.92)L、(76.45±2.62)%、(2.85±0.83)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TGF-β1、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TGF-β1、CRP水平分别为 (1.24±0.22)ng/ml、(12.83±0.35)μg/ml, 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1.87±0.52)ng/ml、(16.24±0.87)μ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 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 分析其原因:布地奈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抗炎作用[10,13], 能够对炎性因子在气道内壁细胞中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 并降低各种细胞在气道内的聚集[11], 实现对气道内炎性反应的缓解, 故采用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的联合应用可在提升肺通气功能的同时, 降低炎症反应, 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效果[12,14-18]。
综上所述,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方案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起到炎症反应, 并可对气道症状进行有效缓解, 从而实现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