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战略下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2019-08-27 12:56代悦棋
财讯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

代悦棋

摘  要:高校资产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高校资产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价值实现和职能履行。经营性资产管理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保障安全性和保值性,也要更加注重营利性,在资产保值的同时实现增值目标。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现状,对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路径进行探讨,为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优化提出有效方案,确保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关键词:经营性资产管理;双一流;高校

“双一流”是我国高等教育范畴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定位的一项重大国家决策,“双一流”策略的实施激发了中国高校的内生活力,开创了变革新时代。高校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学校依法依规认定的产权归属学校、经批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支持教学科研建设的资源。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实现经营性资产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盘活高校的存量资产,充分发挥高校的资产效益,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高校的科技转化为成果,增强高校的社会综合服务能力。经营性资产管理管理效果和效能,将直接关系到高校正常运转和整体管理效率,影响“双一流”建设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1)经营性资产管理机构组成不合理,监管不力

依照教育部有关要求,高校须组建监督经营性资产的固定机构,简称经资委(国资委)。现代企业制度是将所有权、经营权分开,然而不少高校仍然将校属企业看为“下属机构”进行管理,设立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标准。

(2)产权归属不清

第一,部门高校在入驻新办公楼、机构重组、职能转换后,未按政府有关规定履行资产申报审批手续,其资产自行处置给经济实体出租经营,造成部分资产产权关系不清。第二,部分高校将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混为一体,致使产权归属不清,管理不到位。第三,部分高校由于没有进行资产产权登记,大量的对外投资、入股、出租、出借的资产去向不能完全掌握,导致学校资产的流失。

(3)对校属企业管理存在滞后、不到位,历史遗留欠缺规范

目前各高校在教育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普遍存在问题,一是对校属企业投资账实不符;二是对长期亏损企业、扭亏无望企业未及时清理,实施关、停、并、转,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三是校属企业出资不到位,产权关系不清;四是企业冠用学校校名全称,企业改制工作进展缓慢,风险估计不足。

二、“双一流”战略下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优化路径

(1)完善高校经营性资产监管体系

高校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和运作机制。首先,要明确高校经营性赍产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要设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其次,高校需要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由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持有投资企业的股權,高校投资其他企业所持有的股权必须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的名下,由资产经营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最后,高校应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国有资产管理细则。

(2)规范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机构要与高校组织机构明晰职责。第二,对公司管理团队的相关责任进行明文规定,合理规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对所属企业全面进行清理排查,对管理不规范、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校属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对与学科建设无关、对教学科研无促进作用或长期不向高校分配利润的企业要尽快撤出投资。第三,资产经营公司人员在权责利等方面要与学校的日常活动保持一定距离。这样,不但从形式上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且从内部加强了治理实效。

(3)加强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与绩效考核

一要增加人员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制定企业管理章程,明确各方义务、责任、权利,令“人、事、资产”的监督管理达到有机辨证的合一。董事、监事、理事等管理人员需严格依照我国法律法规履行义务,实施权利,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开展有效监督管理,维护股东的切身利益。三要加强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出台校属企业管理人员薪金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控股、参股企业股权代表考核机制的全覆盖,将企业收益与管理人员的报酬、职位进步紧密挂钩,完善团队的制衡、奖惩及激励制度,务必确保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安全。

(4)建立信息化动态化经营性资产监管制度,提升资产管理风险防范意识

在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工作中,结合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手段,进行经营性资产的公开透明管理;注重动态化资产监管制度的建立,并对现有资产的风险程度、获利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化的科学评估。引导经营性资产监管工作始终与市场变化保持较高一致,从而有效降低市场动态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对资产监管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同时,信息化动态化资产监管制度的确立,对资产风险与问题可以有效发挥预测功能,有助于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防范措施的确立,在提升专业人员风险应对能力和意识上也起到了明显作用。

在“双一流”战略下,高校通过对经营性资产有效管理获得的收益能很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优化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路径.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优化资产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提高高校资源配置的整体效能,为“双一流”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恒,李敏.“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9):10-11.

[2]王顺伦.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154-155.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