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冰
2019年6月22~23日,第34届东盟峰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东盟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围绕“推进伙伴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分享他们对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愿景,并探讨了如何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东盟同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
泰国是2019年度东盟轮值主席国,但因遇上泰国大选,原定于2019年4月举行的第34届东盟峰会推迟到了6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峰会是泰国总理巴育自6月5日赢得连任后,泰国主办的首次国际性会议。与此同时,印尼大选和菲律宾中期选举也在不久前落幕。在此背景下,泰国和印尼新一届政府,以及经过议会议席改选的菲律宾政府,对一些备受关注议题的表态不仅关系着这些国家未来的施政方针,同时也可从中窥探出其对东盟共同体建设,乃至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方向。
加快RCEP谈判,东盟积极作为
作为本年度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一早就提出优先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以人为本、平衡发展和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东盟共同体。在第34届峰会上,巴育在致辞中也表示,本届峰会的主题反映了各成员国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东盟共同体的理想。在这个主题下,希望东盟持续发展,向“数字和绿色东盟”迈进;希望通过深化东盟内部与外部伙伴之间更密切的合作来加强“伙伴关系”;希望东盟成为从安全到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的东盟”。
其中,为了应对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维护包容、透明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谈判等贸易课题成为本次峰会的焦点。在6月23日当天公布的本届东盟峰会主席声明中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重要的十字路口,不确定性和挑战有所增多。东盟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推动RCEP谈判于2019年内完成,以重振国际贸易,并敦促相关各方加倍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这将对东盟国家在应对地区形势改变及不确定性方面提供助力,特别是对缓解东盟与重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紧张的贸易形势有所帮助。”巴育说,RCEP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坚持开放、自由、公平的理念,加上其覆盖市场的GDP几乎占全球的1/3,相信将能为东盟经济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越南总理阮春福也表示,东盟应继续将巩固区域内团结和紧密合作视为头等优先事项,充分发挥东盟在由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与合作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及效益。东盟应加强区域内经济互联互通,充分利用所签署的各项承诺和协议的效果,早日完成RCEP谈判,注重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网络的对接及发展。
RCEP谈判是当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是中国参与的成员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自贸谈判。在当今世界面临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大背景下,东盟各国释放出力促RCEP谈判的信号无疑对维护地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
泰国国际贸易谈判厅厅长翁蒙·萨塔威坦表示,目前RCEP谈判已经完成60%。在20个大议题中,已经完成7个议题的谈判,其余13个议题须在2019年内得出结论,并且有望在2020年内正式实施。“RCEP协定在正式实施后,将使各国从协定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权益,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升级及经济不稳定性增加的今天,必将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投资贸易。”翁蒙·萨塔威坦说。
加速“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欢迎中国合作
除了聚焦RCEP谈判以外,“南海行为准则”也是此次峰会的一大亮点。在东盟峰会结束后公布的主席声明中,其中53、54两条谈及南海相关事项。东盟重申了在南海区域维持和促进和平、安全、稳定以及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并称认识到南海的和平、稳定、繁荣对于各方都十分有利。声明表示,充分和有效地执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年)十分重要。东盟对于同中国的继续合作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国、东盟双方在既定时间表内取得“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实质性进展而感到“备受鼓舞”,東盟将尝试各种努力,争取在2019年内完成对“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轮审读。
在2021年前,菲律宾都是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此前,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就对“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出现明显的拖延“表示关切和不满”,并称要“不惜一切代价”推动“南海行为准则”。
而在第34届东盟峰会外长会议上,柬埔寨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巴速坤也强调,东盟正处在确保南海继续成为“和平海洋”的正确轨道上。东盟与中国应持续紧密合作,加强相互信任和信心,这是制定“南海行为准则”的重要和有效动力。“有鉴于此,东盟与中国须坚持‘巴厘—暹粒精神,强调灵活和相互谅解。”巴速坤说。
尽管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进程中有许多“难啃的骨头”,不过从东盟峰会的主席声明和东盟各国的表态中可以看到,各国都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造福区域百姓照进一束温暖的阳光。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
·资料来源:新华网、环球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