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教育比喻成农业,农业需要培育农作物,教育需要培育心灵。良好人文素养的积累相当于肥沃的土地,而肥沃的土地,必然产出丰硕的产品。“警察的职业特点进一步决定了人文素质是保证执法水平的根本和底线”,因此,人文素养的形成对公安院校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未来的世界一流警察大学,也必做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因此,公安院校全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彰显公安院校的特色人文精神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1.以政治建警為根本
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行业不同而具有其特殊性。新时代的中国,公安院校的学生应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队伍,而这样特殊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公安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特殊性。当下中国社会所倡导的正能量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精神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作为国家安全稳定保障的重要力量,政治建警是公安教育的根本,因此公安院校人文素养要紧跟时代的正能量。公安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严格遵循“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方针。只有将这种时代呼唤的正能量内化在每一个公安院校的学生心中时,才能培育忠诚、爱国、爱家的价值取向,树立公安民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正确认知法治精神为基础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一直是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的产生往往让我们心痛,究其原因实际上依然在于办案民警人文精神的缺失。培养公安法治人才,不仅要教授法学知识与办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文精神,要怀有悲悯之心,尊重他人才能在执法办案中做到对人基本权利的维护和对人基本尊严的保障。公安民警执法用法,而法治精神的内核就是人性关怀,因此“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复归法学教育的人文精神实乃当务之急。”
3.以把握民族性为方向
所谓民族性是指人文素养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所具有民族特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文精神具有民族性,因而海纳百川。如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地处多民族区域,对其人文教育绕不开多民族的包容与冲突的共生。“虽然不同民族的精神发展各有特点,各有独立存在的依据与价值,但不同民族的精神发展又正是在相互区别的客观基础上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吸收、相互推动的开放关系。”事实上每一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都是在上述关系中才体现出融合性的。因此,在公安教育中,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公安教育中首先要立足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发展,抓住人文精神的民族特性,尊重多民族精神的独立尊严和发展,尊重多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尊重多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思想意识,才能形成中华民族多样性、包容共生发展的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
4.以树立良好的警察职业意识为核心
人文教育可以让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持续不断地为人们心灵的健康发展与高尚人格的形成提供动力和支持,一个文化素养深厚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职业信仰坚定的人,其内心的精神世界更能为外在的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坚定的信念。
总之,我国公安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最为明显地体现在此点上。在公安教育中,我们培养的不是执行法律的工匠,而应当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让公安院校的学生不仅掌握专业学科的知识、社会的常识,更具备法律的道德、人文的情怀,他们才能真正拥有解读法律、宣扬法律、执行法律的资格,成为真正具有公安职业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华瑜.警察人文教育的内涵与实践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
[2]张士清,万金冬.世界一流警察大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3]廖巧媛.公安法治人才培养中的人文教育[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1):113.
[4]汪传发.公安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校学报,2001(5).
作者简介
韩晓恩(1978.09—),女,汉,青海西宁人,法学副教授,民商法硕士,单位:青海警官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公安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