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196-01
师者,德之为先也。德者,身体力行也。人们也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良好的师德不仅是老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一面镜子,更是学校办学的一面旗帜。师德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跃升的关键,维系靠制度,践行靠教师。作为基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时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为目标,以“四个引路人”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操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好老师。
一、牢记教书育人宗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做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榜样。
一是立足岗位,我们时刻心怀理想信念,不忘当年师范生的“初心”——“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严于律己,终身学习。二是情系岗位,我们时刻担当岗位职责,不忘从教的“初心”——“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不计功名,不图回报。三是情系岗位,我们时刻带好从教的“紧箍咒”,让遵规守纪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忘终身奋斗的“初心——“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遵守长春市教育局“五条禁令”“七严禁”“八不准”,廉洁从教,做好表率。
二、秉承教学相长传统,时刻播撒爱心,做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一是课前,做到“业精于勤”。 我们做到教师备课的“勤”与学生预习的“勤”相统一,做到教师备课的“精”与学生预习的“精”相统一,教學相长。二是课堂,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不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课间,做到“润物无声”。我们平时多到班级走一走,看一看,从学生课间的一言一行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四是课后,做到“标本兼治”。我们把家访作为一项家校交流的长效机制,通过不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通过家长微信群,及时关注单亲家庭的孩子的课后生活;通过教师帮扶活动,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业。
三、勇挑一份责任担当,无悔付出,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朋友。
一是教育教学中,担当一份教师职责。我们时时刻刻用自己规范的言行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用扎实的知识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用过硬的本领做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用自己的爱岗敬业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二是师生交流中,担当一份亲友职责。我们随时放下教师的“架子”,来到学生之间,跟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和孩子,给予学生一份友情和亲情,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三是家校合作中,担当一份社会职责。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之中,我们时刻不忘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本心,把学生当作亲人,把家长当作朋友,用实际行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达成家校联合育人的共识。
作者简介:
华仁波,女,本科,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心理教育、档案管理、办公文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