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

2019-08-27 01:40安聪安晓曼
消费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全球化一带一路

安聪 安晓曼

摘要: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世界秩序的全球化浪潮历经数次突变,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交替失衡,形成了一个既有霸权走向衰落,而新秩序趁势诞生,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在经过全球化的大航海时代、英国和英镑时代、美国和美元时代之后,中国“命运共同体”成为美式全球化终结后的替代方案,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全球化4.0模式悄然开启,为改进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模式。

关键词:全球化 一带一路 全球经济治理

一、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与全球经济治理

近现代史以来全球化历经三次浪潮,分别是以大航海为代表的全球化1.0.以英国和英镑为主导的全球化2.0.以及以美元和美元时代为主导的全球化3.0。

(一)全球化10:大航海时代

15世纪初至17世纪末的大航海时代,将世界各国相互联结为一个整体,标志着全球化1.0的正式开启。在大航海时代,凭借装备精良、规模宏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让中国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开辟者,却受限于“夏夷之防”和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放弃了一个使中国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良好契机,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并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为此付出了不可承受的代价。与之对照,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欧诸国后来居上,在狂热的经济利益和宗教理想的驱使下,西方殖民者相继发现并征服了非洲、美洲、澳洲等新大陆和亚洲的古老文明国家之后,利用海洋这个无比“宽阔的跳板”征服了全世界,彻底打破了各大农耕文明彼此隔绝的封闭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新旧大陆的商贸往来和互相了解,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形成了由西欧诸国主导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随着“大洋航道”开启,全球性的经济网络逐渐形成,欧洲人主导了基于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全球化1.0进程。在全球化1.0时代,葡萄牙、西班牙是最早的世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导者。在摆脱了西班牙国王的中央集权的统治获得独立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荷兰发展成为航海和贸易强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在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半壁江山,牢固建立起来了全球商业霸权,成为全球化1.0时代新的领路人。

(二)全球化2.0:英国和英镑时代

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的全球海洋霸权、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成就了英镑一家独大的国际货币地位,全世界进入以英国和英镑世纪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2.0时代。谁控制了海洋,谁就会控制全世界。英国在16世纪宗教改革后迅速崛起,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长并巩固了其世界海洋的霸主地位。在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经过漫长的原始积累,在蒸汽机改良之后,英国实现了向机器生产的重大转变,成为全球最早开始、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的国家,使得英国经济处在世界分工的核心地位。英国的全球海洋霸权和强大经济实力,护佑了英镑的国际化进程。英镑在19世纪70年代取代荷兰盾和法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货币、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也就是说,依托于英国海洋霸主地位的巩固,以及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英镑的全球地位逐步上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英国丧失全球海洋霸主地位、经济遭受重大挫折,金本位制随之崩溃,英镑也失去了曾经的荣耀,全球化2.0时代随之结束。

(三)全球化3.0:美国和美元时代

作为远超欧洲各国的单一移民国家,美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充当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的经济产业受到重创,美国成为世界的兵工厂,为欧洲源源不断提供工业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摧毁了欧洲的工业基础,经济几乎在战争中损失殆尽,美国却借机成为世界的工业中心,为战后确立美元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由于对外贸易与黄金储备的密切关联,利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物质紧缺的境况,美国通过对外贸易积累了巨量黄金储备,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有246亿美元,占全球黄金总储备的73.4%,巨量的黄金储备也为美元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凭借其坚实的经济实力、巨量的黄金储备,借对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势,在1944年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设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开始全面主导全球化3.0时代的历史进程。为了应对欧洲国家挤兑黄金和越南战争形成的财政赤字,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发行自由化,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崩溃解体。此后,金融全球化成为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时代的重要特征,金融主导实体经济发展,在发展的深度广度和推进的速度上都超越以往,国际资本日益依赖金融业的过度发展和创新,以驱动实体经济的消费和投资。

(四)全球化4.0:“命运共同体”

由于金融全球化推动的债务扩张,刺激了消费领域的虚假繁荣,掩盖了美国乃至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在房地产泡沫迅速破裂后诱发次贷危机,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相对衰弱、新兴市场国家的迅速崛起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出现了全面崩溃的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机构治理方面存在制度性缺陷,份额与投票权的问题争议不断,被发展中国家认为是发达国家推行金融霸权的工具。世界贸易组织深陷20世纪贸易问题的泥潭,多哈回合谈判迟迟不能结束,各國转向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使得世界贸易组织在地区和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被架空。联合国成员国拖欠会费致使预算吃紧、安理会常常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让其权威性饱受诟病。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都不能解决本国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问题,也无法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危机爆发后,美国、日本、英国、欧盟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用其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先后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邻为壑,试图将危机转移到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加剧了现行全球货币治理体系的不稳定性。宽松货币政策具有不可持续性,金融的过度泡沫化或将引爆下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全球化3.0已不可持续,“命运共同体”成为美式全球化终结后的替代方案。

二、

“一带一路”是改进全球经济治理的崭新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让沿线各国组成“命运共同体”,引领和推动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新变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在美式全球化面临终结之际,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中国的全球化4.0模式已经开启。

(一)“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全球化4.0模式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的全球化4.0模式。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的古今历史,丝路精神在国家变迁与民族更迭之中传承至今。20多年以来,古老的丝绸之路再现生机活力,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日益升温,可谓历久弥新。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横跨亚欧大陆,覆盖人口、经济总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一带一路”沿线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些沿线国家不仅有发达国家,而且大多是有经济发展潜力是势头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各具特色,产业具有互补性,有广泛地合作空间和潜力。

因此,“一带一路”将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桥梁、战略竞争合作的新重心,真正成为全球化4.0时代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脉络。“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国家进行开放合作的经济愿景,秉持包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在内的理念,全方位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将中国的合作发展理念向全球推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有利于区域内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实现政策沟通;促进互联互通,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实现道路联通;促进经贸合作,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实现贸易畅通;深化金融合作,加强金融监管,实现货币流通;促进人文交流,奠定合作民意基础,实现民心相通。

(二)全球经济治理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在跨境贸易投资方面,贸易往来持续扩大、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我国同沿线国家积极开展贸易促进活动,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我国以年均增长1.1%的速度同沿线国家实现超过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并且成为25个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我国鼓励任何性质的企业到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兴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我国以年均增长7.2%的速度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以年均增长19 2%的速度在沿线国家新签超过5000亿美元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经贸合作区建设获得稳步发展,五年来,我国在沿线国家设立经贸合作区82个,入区企业近4000家,累计投资超过280亿美元。此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自贸网络不断扩大,已经签订5个自贸协定。总之,在跨境贸易投资领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彼此合作共赢,实现了共同进步和发展。

在跨境金融合作方面,国际金融机構、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成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国际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通过深化务实多边金融合作,重点支持“一带一路”大型项目实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金砖银行的加速筹建,也将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发展动力。政策性金融发力“一带一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五大行为主力军的中资银行在沿线国家的布局已初具规模。截至2018年8月,中国共有U家商业银行成立71家一级分支机构。总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成功启动运行,加快推进跨国设施互联互通、贸易便利融合、多边金融合作创新,将通过联结区域发展共创全球经济的“命运共同体”。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等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加速拓展。“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带一路”建设汇聚贸易和投融资众多国际合作项目,加上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运行,将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难得契机,能够带动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为人民币向海外输出创造条件。人民币使用的领域和范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更多地发挥国际货币功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治理机制,以及基础设施融资、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都可以成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着力点。

在金融监管合作方面,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大力拓展和深化与“一带一路”各国的跨境合作交流,为沿线国家资金融通构筑了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中国人民银行深入参与国际组织有关监管标准、准则与政策的修订和执行,积极参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工作和研讨。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开展跨境反洗钱监管合作,中国银保监会大力开展与各国的跨境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合作,中国证监会与境外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化阻力持续加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全球发展十分不平等、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带一路”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同时也为全球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出路。“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治理的贡献才刚刚开始,可以视为中国经济金融贡献的起步。目前,日益强大的中国被世界发现和认知,在三年多时间里“一带一路”迅速从共建倡议变为合作现实就是证明。“一带一路”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必然之路,也是带动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纽带。作为中国的全球化4.0模式,“一带一路”已初露峥嵘,为中国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途径。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一带一路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全球化陷阱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