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识字教学活力,开放教学识字平台

2019-08-27 01:30李亚一
教师·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一年级小学语文

李亚一

摘 要: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基准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搭建开放的识字平台,让其尝试开放的学习方法。入,能感受汉字之美,高效广泛识字;出,能形成提笔有字、规范用字、传承汉字的大格局。在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文章探索推进识字开放性进程,以实现汉字学习过程有活力、汉字使用有活力并使汉字获得自然传承力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40-02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基准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教学实践却常陷入枯燥单一化,从而导致学生识字兴趣下降,识字低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识字教学,尤其是第一学段应严格把握“开放性和有活力”的方向,使学生走进汉字历史,规范认识、书写、运用、传承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一、千方百计广识字,播种汉字生命力

(一)识字教学要有广度——字族识字法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识字可借助课本,努力拓宽识字面,学会举一反三,以一个字带一类字,以一个字识一片字。

将汉字划分类别,同类归入一族,系列识字。课本是识字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的主渠道。与此同时,在学生周围,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还蕴含着大量的识字信息。如果将课内外的字建立联系,打通识字渠道,按族识字,就会事倍功半。比如梅是木族字,那就做一系列木族字拓展:认识树、杨、桃等;芳,根据字的形旁,联系其他草字头汉字一起学习。可以做“字族表格”的课前预习,配合课上学习,做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借助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部首查字法,也是实现字族的系列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汉字扎根学生心中,每一个汉字因字族这一根系生发枝节。由此,借助教科书的一个例子,播种了一棵能生息繁衍的生命力极强的汉字大树。可见,这种字族识字法将极大地推进海量识字目标的实现。

(二)识字教学要有深度——汉字形象化识字法

汉字形象化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特点形成的一种识字方法。汉字传承要求识字深度。汉字,不仅是语言表达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不仅蕴藏着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工具,引领未来。“汉字复杂、纷繁是事实, 但是汉字本身有规律可循,如果不按规律教,汉字当然难学;如果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指导汉字教学,就会适当降低难度。”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将识字作为一项重点课程内容,深入研究其价值内涵,探索其中规律,使小学生能够在掌握常用字的基础上,打下良好阅读基础,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识字先要像观察图画一样,了解最初独体字的构字特点,认识独体字字义由来,其次才进入合体字的学习过程。清朝文字学家王筠(1784~1854)著有《教童子法》一书,书中提到利用汉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主张。他说:“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 ‘月 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 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千字,乃可使之读书。” 他主张集中识字 ;还主张先教纯体字(独体字),后教合体字,还主张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方法去教学。因此,在识字教学时,要追溯汉字演化历史,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如绞丝旁与古代丝绢布匹有关,纸的原料也有破布,因此“纸”“绢”都是绞丝旁。由此拓展一个偏旁的汉字,积累形声字,实现字连成片,已学带未学。广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识字,这样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汉字的本源演化发展,更规范恰当地使用汉字,实现汉字传承,播种汉字生命力于无形。

二、共建识字大平台,多方开放性识字

(一)发挥学生个体主动性,识字卡片交互碰撞学习兴趣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识字平台。一、二年级的学生,是幼儿游戏学习向课堂学习转型的个体。因此,直接进入课堂学习是忽视这种过渡性的。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识字环节,课上课下相结合,加入游戏、趣味、交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让学生识字的绝佳方式。识字卡片的交互会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帮助其实现高效识字。如学期初每人制作醒目的姓名牌,自我介紹时出示姓名、胸牌。之后,将初学、已学的四会字,制作成一张生字卡片放在胸牌背面,课下互相翻开胸牌背面,认读生字。日积月累,胸牌可选生字越来越多,学生可让生字找朋友——组词。一个学期下来,每一个学生都收集到了本学期应掌握的四会字,并通过反复巩固音形义,习得了词语。卡片交互碰撞学习兴趣,学生个体实现识字平台价值。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力攻克识字加油站

学习小组是合作识字最小最灵活的平台。统编教材亮点是在“识字加油站”中为识字指引明确方向,将识字范围的拓展作出合理规划,如反义词识字、偏旁识字、时间识字、结构识字、天气气候识字、量词识字、广告牌识字等。此时,教师应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要结成合作小组,共同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加油站”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阵地。教师要引导小组围绕每一学习园地的识字加油站主题,作出系列识字的探索和总结,以此带动学生朝着这个方向更广泛地认识汉字,寻找汉字规律。比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学习园地”四“识字加油站”给出“手臂、肚子、小腿、脚尖”,教师应抛出“晴朗、期望”,放手让小组探究“月”在身体部位中的词语还有哪些,探索“月”字旁为什么和身体有关系,合作查明“肉月旁”的由来,学生会在合作中汇聚“肝胆、心脏、香肠、肢体”等更多词语。此外了解“月”在十五天内形状的变化发展,从而理解古人以“月”表示天气和日期,认识“期”字、“望”字和“晴朗”。借助“识字加油站”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学生会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以书为跳板,跳出书本,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开放式学习。

(三)家校互动,形成合力,携手提升学生识字兴趣

家长在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扮演学校后援和支持角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参与学生学习成了家长的日常任务之一。学生学习兴趣和家长的参与热情、参与形式密不可分。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建立学习习惯与兴趣初期,教师应瞅准契机,将识字教学作为家校连接的桥梁,做好家校互动,形成合力。创设一个集合体——汉字树、卡片包,鼓励学生日积月累,复习巩固。对在校内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赠予一个生字果,让学生带回家,家长再将生字果挂到汉字树上。家校协作有利于促进教育主体间的沟通,有利于为学生的教育创造丰富的契机和资源,有利于形成学校外部环境完善支持平台,提升学校公信力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巧用科技力量,走进汉字历史,感受汉字演化

汉字文化光辉万丈,传承汉字不仅是教师的使命,也是学生的职责。巧用多媒体能提升学生对汉字演化的认同感,有助于汉字在学生内心扎根。中华方块字,一字一幅画,字字有故事,教师教学时要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声音、表演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识字。例如教学“木、林、森”时,教师可以用动画视图演示一棵树、一片树、片片树,而教学“人、从、众”时,可让学生展示绘画技能,通过语言表达来解释自己所绘,理解和学习汉字。教学“串”字时,教师可通过演示下雨时雨点的动态图加上雨落不间断的声音,让学生感受一串串雨珠连成线,由此联想到一串串葡萄,一串串……,从而形象地认识量词“一××”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巧用多媒体,能让学生认识汉字字义,体会和运用汉字,连词成句。科技力量是识字的创新性平台。

(五)虚心借助主流外力,小城镇学校多学习和多践行主流趋势

主流形式是辅助性识字平台。时代创新力量总能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小城镇在创新能力上弱于都市,但是由于信息发达,多践行主流趋势成为可能。而“虚心”“不盲目”成为践行的关键。小城镇的学校要把握虚心学习和勇于尝试之间的火候。例如正确引进汉字听写大会,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钻“考查生僻字”的牛角尖,要把积累常用字放在首位,推广常用字,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常用字,激发识字动力,提升识字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一、二年级低段识字要改变教师课堂讲解生字、示范书写,学生组词造句的单一形式,而教师要借助多方力量,努力创建广阔而开放的识字平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推进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巧用多媒体科技,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识字面广、识字度深、识字教学充满活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必须以识字为重点[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3):37.

[4]王宪华.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创新[J].求知导刊,2015(7):54.

[5]李方红,吕以新.家校协作的新趋势:共建共生[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95-98.

[6]程桂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45.

[7]马建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94.

猜你喜欢
一年级小学语文
幽默、缓慢、有趣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