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璩艳霞的成长历程及精神特质,她以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执着的教育情怀,展现了一个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最真挚的爱。
关键词:情定教育;乐享教研 ;成就他人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14-02
她出生在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镇兴坪村,这个小山村四面环山,民风淳朴。从山野里走出来的她,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兰草,“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二十多年来,她追求兰花的高贵清雅,努力做一名芳兰竟体的新时代好教师。
山里长大的人,都有一股倔劲。1996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她被分配到家乡的周家湾小学。扛着简陋的行李踏进校园,她对教育所有美好的憧憬似乎都在那一瞬烟消云散了。低矮的校舍残破不堪,校园操场杂草丛生,一条煤渣小径通向教学楼,学生课桌高低不一,职工宿舍剥落的墙体尽显沧桑……她默默地放下行李,短暂失落后,跑到小镇上扯来花布,买来石灰,和父亲一起装修起自己的小房间,经过一天的努力,才勉强改造了这间不足6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卧室。
那年,18岁的她成了54个学生的“王”。农村教师紧缺,她一个人包班,担任班主任,包揽这个班所有科目的教学任务。初上讲台的她,深感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全国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先后拿到湖南师范大学的专科、本科文凭,夯实了文化基础。她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专业书籍的阅读,比如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全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的《 班主任工作漫谈》《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顾明远先生的教育信条,也是她践行的标准。她一边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一边在工作中尝试,努力学做一名好班主任。
农村的学生充满野性,家里父母不怎么管,其中还有很多留守儿童。为了让这群野孩子能快速适应学校学习,她倾注了满腔的爱。班上有个叫张××的小男孩,經常脏兮兮的,浑身散发着一股酸味,迟到是家常便饭。她一次又一次上门家访,看到这个学生家中凌乱不堪,了解到其父亲有间歇精神病,而母亲不堪生活重负,早已离开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从那以后,张××成了她心里的牵挂。她时常把他拉到水龙头底下,用肥皂洗净他一身的污秽;有了好吃的小零食,总会给他留一份;冬天里看到孩子龟裂的手,她买来郁美净给他涂上……这个学生在她的关怀下,笑容多了起来,迟到现象也慢慢减少,甚至开始了认真学习。一个春天的早晨,张××手捧着一束带露的兰草花,递到她的面前,眼睛里透着闪闪的光,一个劲地傻笑。从那以后,学生们知道了他们有一个爱山花的老师,她的办公桌、讲台上、窗台上,一年四季,插满了各种野花,有映山红、野菊花、野桂花,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在这所条件简陋但治学严谨的学校,她从学生们那纯净的眸子和淳朴的笑容中读懂了教育最朴素的爱,并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这份温暖的事业。
山里长大的人,都有一股韧劲。刚上讲台的那些年,她凭着几分聪慧、超强的模仿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就把课上得像模像样,并被评为桃江县的“教坛新秀”。一次县教科室下乡督导推门听课,语文教研员陶秋云老师听完她的课后,说:“这女孩子太有灵气了,要是放到县城,会下不得地(方言,指“很优秀”)。”也是从那一刻起,她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她更加努力地钻研课堂,有了网络以后,她就搜索下载余映潮、贾志敏、王崧舟、于漪等名师的课堂实录,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他们的录像,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她在名师们的课堂中钻研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巧、教材处理方法。小到提问设计、教学语言、组织教学等,她都仔细揣摩。正是这股钻劲,她的教学逐步走向成熟。2006年,她在全省的教学比武中获得二等奖;2011年,她所授的班会课“情动我心,学会感恩”获得省一等奖;2016年,她教的《陋室铭》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2017年,她所授的《口技》获得全国一等奖,课例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师用书并在全国发行。她沿着家乡通往外面世界的那条路,从农村到县城、市区、省城,完成了她人生完美的跨越。
2015年,她入选了湖南省初中青年精英教师的高端研修项目,开始了华中师范大学三年的求学之旅。这三年里,她聆听教授们的讲座、走访名校、跟岗实习,世界再一次向她打开了窗口,她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她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她深深地意识到:一个只会教书的教师不会成为名家,只有潜心研究,做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时代教师,才可以达到新的高度。从那以后,她认真向教授们请教教研之法,深入教学一线,做教育的有心人,以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调研、走访、问卷等多种方法,明确自己的教研方向。在申报“家校联合的中小学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与优化策略”的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时,她找来历年申报成功的省级规划课题一个一个地学习,从中汲取经验。当她发现中小学的课题研究撰写不够专业的时候,立马把目光放到了高校,并专门拜全国社科联课题的主持人胡科博士为师,一点一点地打磨自己的申报书,哪怕有一点点瑕疵,她都不放过继续钻研。
2015年至今,她先后参加了湖南省初中青年精英教师、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教育部名师领航班的学习,她的足迹遍布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没正式上过大学的她特别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求知若渴、谦虚好学、从不旷课。不惑之年的她,上有老、下有小,繁重的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常常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好强的她从未叫过一声苦。每次外出学习之前,她都会把重要的学习任务提前讲授,回到学校,再加班加点批阅作业、了解问题,之后又如一个大姐般走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因此,她执教的班级学习成绩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直名列前茅,她的学生也格外依恋她,开心地叫她“璩姐”。一路下来,有过艰辛、有过委屈,说不累是假的,但她从未退缩,因为她知道她身上所承载的使命。她已经不再是她,她身上背负着祖国对她的殷切期望。
山里长大的人,都有一股蛮劲。结缘国培,是一种机缘巧合。2016年年底,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的遴选,并成功入选。开始学习后,才发现学习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培训师班里的学员来自幼儿园到高校各个学段,里面有博士、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各市州培训部门领导、各学校校长等,个个都是牛人。培训师班采取“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和“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即自动将学习积分落后的学员,淘汰出局。于教师培训,她是一个新人,可“开弓没有回头箭”,退缩不是她的风格。
小组研修的第一次实战训练是为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的特岗教师做培训。在那次培训中,她进行了一堂示范课和一个语文专业讲座的展示。示范课轻车熟路,效果特别好。对于主题讲座,由于她第一次跨市做培训,经验不足加上准备时间仓促,所以在学员测评中仅仅得到78分,与那场培训中的测评最高分相比整整少12分。不服输是她的特点,从那以后,她开始从专业的角度留心每一场讲座,从别人那里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她用心收集教学一线的素材,做到每次分享都有干货;她开始阅读教师培训专业书籍和学科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她每次外出讲座都会在现场请学员给自己做一个匿名测评,好及时调整状态……很快,她的讲座好评如潮,在2017年、2018年的国培项目学员匿名测评中,她所做的培训专题都进入专家前三名。
在成绩面前,她很低调,她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2018年1月2日,她本年度的第一场讲座是在耒阳市进行的。在那次分享中,她正好遇到了培训师班的同学凌云志、吴群、伍艺凭。当天下午6点结束讲座,来不及吃饭,顾不上舟车劳顿,她就拖着这群优秀的同学给她磨课。尽管学员评价挺好,但被同学批得一塌糊涂,她却异常开心,并把同学们说的字字句句详细记录,之后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靠这股蛮劲钻劲,她硬是把这座堡垒攻了下来,接下来的讲座有如打通了任督二脉,所向披靡。她找到了课堂教学与成人讲座之间的异同,二者尽管受众对象不同、授课内容不同,但有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是通用的,它们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正是这种孜孜不倦,让她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湖南国培界的一颗新星。
2018年10月,她接受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为“京师好教师生命成长营”的400多名特级教师做分享。接到任务后,她忐忑不安,向培训师班的班主任黄佑生老师请教,这场讲座该如何设计。黄老师告诉她:“你现在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小老师,代表的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名师,要能站在国家的高度看自己的成长,影响更多的人。”老师的话醐醍灌顶,她把讲座的题目定为“立志勤学,知行合一”,从国学谈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对教育的理解与体会。她的分享会场内一次又一次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有不少教师湿了眼眶,被她的教育人生所感动。分享一结束,她立马拨通了黄佑生老师的电话:“黄老师,我讲完了,给自己打80分,我一想到与我同台分享的有清华大学的教授、台湾的国学大师,还是有点紧张。”黄老师安慰她:“每个人的人生第一次都会紧张,你有了第一次,以后去人民大会堂做报告都不紧张啦!经历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她是幸运的,遇上了一个好时代,遇到了一群好老师、好同学,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39岁成为正高级教师的她越发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2018年,她主动要求从副科级岗位回到教学第一线,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一个纯粹的老师。她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交给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影响更多的像她一样的草根教师。现在,她怀着梦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她苦心钻研课堂教学,热心帮助身边的同事成长,活跃在湖南省各个公益送培的活动现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立下誓言:“做一名受学生爱戴,能成就他人的‘四有好教师!”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2]尹筱莉,张海燕.论“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的层次与角色定位[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