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洁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教育的定位、工作目标以及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同时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责任重大,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所以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就成为日渐紧迫的任务。
协同创新是主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思想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倡沿路各个国家發挥区域合作效应,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建、共商,共享。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
协同创新作为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2011计划”主题,强调了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提升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高等学校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其中人才指的是高等学校要具有凝聚和选拔创新拔尖人才的能力,学科是指高等学校具有学科协同集群能力,可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科研是指能组建科研团队,协同解决相关科研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任教27年来,对高校内部的机制体制以及在现有机制下高校教师的发展现状深有感触。高校教师的工作相对来说处于一个“封闭”和“独立”的环境下,以自动化专业为例,有几门专业基础课的授课内容,基本上几十年保持不变,没有新内容,更没有和当今科技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教师只要认真准备一次以后,基本上就可以吃老本了。而实际上,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新概念的提出,无一不对教师有着更新的要求,如何跟得上科技的发展,传授给学生更新的知识,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任。
所以,产教协同和科教协同就是打造依托“一带一路”背景的高校教师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最佳路径。
教师专业化是关键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需要深化资源共享,推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之间的协同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产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以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产教协同为途径,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社会服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教师科研,加强与产业的互动与交流,协同推进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吸纳业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更适应产业链的岗位需求,践行实践育人。
推进科教协同,发挥教师科研在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效果 秉承“强化实践、竞赛先导、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大学生科研、短学期实训、学科竞赛为依托,打造分层次实践培养体系,深化科教协同,优化大学的育人氛围,完善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结合。
大学生科研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较为综合的实践训练项目,可以带领全体同学将重要专业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短学期实训时引进企业合作项目,联合企业工程师,引导学生根据产业需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练专业技能,陶冶职业素养,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通过“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竞赛和机器人等赛事,提升拓展学生设计理念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践行科研育人。
以新工科建设为目标,抓好课内外四协同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地方产业需求,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操作:以专业“金课”建设为抓手,以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纽带,以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引导性项目协同;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协同;大学生科研、短学期实训和学科竞赛协同;创新创业项目、师生科研互动、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协同。
结束语
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探讨高校教师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主旨是为高校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产学协同、产教协同和科教协同等全方位协同创新发展,促进高校教师学术水平、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打造出高校教师协同创新共同体,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掌握新科技脉络的合格建设人才。
【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建设和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路径研究》(2018C3502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