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2019-08-27 03:40张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套子满足感名次

张焕

在这个提倡学习的时代,为什么教育的主力军——教师却对学习有些丧失了兴趣呢?原因大致如下。

一、教师的自我满足感

人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有太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常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可以作为成长的阶梯,助你走得更远,或者更高。而教育这个行业,因为和思想关联,所以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己的思考能与时代同步,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面向未来的视野和气魄。但有些教师在站了几年讲台后,有了一些了收获,有了一些名气,有了一些荣誉,便开始沾沾自喜,丢弃了学习。他们认为自己不备课,也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作家高尔基说,“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教师的这种自我满足感会让自己与学习绝缘,也与时代脱轨。

二、目標的短视

新时期的教育和以往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推行应试教育,一切只抓学生成绩。后来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又有了一个新名词,叫作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用崔振成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有聪明的脑子,温暖的心。但有些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对教育的变化都是茫茫然的。领导只看成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就是班级学生成绩排名。全县多少名次,全校多少名次。考得好,大张旗鼓表扬;考得差,毫不留情批评。而教师教育的一切目的就是成绩。

三、畏惧、排异心理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心理。喜欢停留在原有的生活状态中,认为这是最安全的。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不自信的心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无益于社会的发展。契科夫的经典之作《套中人》塑造了一个保守、封闭的形象——别理科夫。他用种种有形无形的套子把自己束缚起来。不仅使自己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还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仅要把批判的矛头对准别理科夫,也要多反思自身是不是也有太多的套子,让自己无法前进。比如教室明明已装有白板,自己却很少使用。还是拿着教材在念,拿着粉笔在写,让学生拼命抄。多媒体教学与信息融合活动已开展的轰轰烈烈,自己却很少参与,也不知其为何物。一提到先进教学手段便大放厥词。眼中只有弊端,从来看不见新生事物的优越。一旦出去学习便叫苦连天,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比如“太难了,怎么学的会”“内容那么多,啥时候学完”“学这些有什么用,我们自己的东西就挺好的”。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生事物的发展,从来不以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如何抗拒,它必将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势席卷而来。不积极去适应改变,必将被淘汰。

以上分析的都是一些主观原因。当然,影响老师学习力提高的,还有一些客观因素。这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作此分析,用以自省,走在学习的路上,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套子满足感名次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排名次
套子
套子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新中国同龄人
推迟的满足感
野猪套
“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