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融合 临摹出彩

2019-08-27 04:22鲁静静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鲁静静

摘 要:自古以来,书法的艺术美可以从很多方面欣赏和理解,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形美”和“神美”是欣赏书法艺术永远无法规避的两大主题,也是书法艺术美感的最根本体现。书法作品中,“形”和“神”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有“形”是传“神”的基础,而传“神”则是有“形”的本质诉求,形神兼备,是书法临习应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探讨了书法临习中的“走形”和“传神”问题,以期为书法艺术的赏析和学习提供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关键词:书法临习 形美 神美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艺术形式,承袭和演绎了独特的文化基因,以渊雅的风韵成为一项社会各阶层都爱不释手的文明,由此而形成不断继往开来的人文传统。书法是一项“美”的艺术,孕育和传承了中国和谐、含蓄、高雅的艺术精神,是传统韵律理想的艺术载体。书法的艺术美可以从很多方面解读,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往往又应该从“形”和“神”两方面把握其审美本质。由形入神,由神练形。

一、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内涵

1.形美——书法艺术美的基石

所谓书法的“形”,就是从“表面”上理解,即书法书写的外在形状,换言之,书法作品中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外部表现,如黑白、行列、线条、结构、题名等都可以归为“形”的行列。隶书是现代汉字字体的鼻祖,也叫真书、正楷,因此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形状和形象都能找到楷书的影子,书法多姿多彩的美感正是构建在楷书之基础上。掌握书法临习的“形”,必须反复磨砺、刻苦练习,达成用笔娴熟,最终掌握转折、提按、藏露等笔法技巧,凝练出线条美,最终掌握书法形美的形成基石。矫揉造作、刻意表现,就有如无根之浮萍,是无法达成书法形美的,更不用说其更高层次的神美了。

有鉴于此,书法的临习首先应该从追求形似开始,把字写的规范和准确,合理搭配和构建笔画,造成一种美的感觉,很多书法临习者往往希望速成,不注重看得见的墨法、架构、笔法、结体的训练,结果就是导致字体“五官不正”、“残缺有损”,根本谈不上神采。所以,书法临习比以形传其神,形美才能神正,最终达成形神健美的书法至高境界。很多传世经典的书法作品都融入了书法家的个性,在“形”的表现上千变万化,而这个“变”字,正是来自于他们博采众长、临百家之帖的苦练,所以他们的书法造型才是有源之活水,达成字内见功夫,字外显境界的至高境界。

2.神美——书法艺术美的灵魂

所谓书法的“神”,就是从“看不见”的层面理解,“神”就是书法笔墨纸外只能意会的部分。中国古代文化非常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如古诗词看重意蕴,而书法追求神韵,书法学习者需要牢牢记住几句箴言:形乃神之基石,神乃魂之基石;形神共生,书法之精妙所在。很多书法作品乍看之下还可以,但细品之后则不行,值不起推敲,这就是其不具备神韵所致。书法有了神韵,作品就有了自己的性格、气势、色彩和风范。神体现了书法的内在追求,是其内在精神的反馈,是书法家凝练自己性格和精神的产物。比如草书,首重神韵,也反映了书法艺术追求的最高峰,临习草书必须融入饱满的情感方可下笔,否则呈现的只是潦草的字迹而以。

具有神韵的书法才能成为佳作,也往往让人回味无穷,当代草书大师李志敏穷其一生钻研书法,在经过艰苦卓绝的画画、写字、刻章的基本功训练后开始专攻草书,并成为当代草书一绝,与林敏之成为草书一时瑜亮。李志敏的草书作品总有一种磅礴的气势跃然纸上,动势十足,出神入化,这种神韵绝非一朝一夕可得,也是建立在扎实的用形功力基础上的。对于书法家而言,将自己的风范和感情融入作品,就为作品打上了自己的标签,观众在欣赏时往往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气势,而这種气势正是书法家赋予的,书法的“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作者自己的“神”。

二、书法临习形美和神美的具体解读

1.线条美——书法形美的基石

书法临习的美丑在很大程度上与笔法点画是否到位有着重要关系,线条笔画应追求笔笔到位,笔法浓淡相宜、丰富自然、长短相间、粗细均衡,展现笔画的变化之美。两千年来,书法在其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对线条力量的理解,这种线条美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方硬、饱满、弹性和摩擦,为书法的线条注入了立体感、节奏感和力量感。书法临习时处理相同线条时应尽力避免雷同,例如书法大家颜真卿在临摹“三”字时,三横高低长短不一,并且在笔画的曲直、粗细、走向上均体现出差异。同样的,同一幅书法作品中临摹相同的字时,也要避免笔画线条的雷同,比如传承近两千年的《兰亭序》,全文中共出现二十一个“之”字,书圣王羲之在笔法处理上极尽多变之能事,尽然无一雷同,王羲之用精妙的笔法在笔墨处理时浓淡相宜、或藏或露、或收或放、或快或慢,使得每一个“之”字都有了自己的线条风骨。因此,线条美是书法临习追求形美的基础,缺乏线条美,书法临习则必成无源之水。

2.结构美——书法形美的集合

书法作品的字不是由单独或少数的线条构成的,而是集很多线条于一体,这就构成了字的结构,因此,书法的形美不仅仅体现在线条美上,还体现在具有宏观层面的结构美上。所谓结构,就是由书法线条组成的字的结构,在线条美的基础上,字从宏观上看应该布局紧凑、平稳端正,将书法作品的稳健大气之美展现出来。汉字字体很多,各种字体下笔画的形态变化上各有千秋,要将字的线条适宜搭配,使其匀称得体,就必须对字体有一定的研究。也就是说,书法临习“走形”的关键一步就是研究字体,掌握字的结构,古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无一不是精于某种字体的书法大家。

3.章法美——书法形美的灵魂

书法作品不是由单独一个字构成的,它是集很多字于一体的具有整体性的艺术作品,如何将这些字组成一幅完整美观的书法作品,就涉及到“形美”的另一层次章法美。所谓章法,就是书写者在充分发挥线条美和结构美之基础上,将自己的人品、气质、学识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为线条美和结构美注入精神和灵魂,使作品真正产生神采。书法作品的章法美,就是要求在临习时应该从宏观层面把握好作品的布局,字体的正侧和大小、笔意是否流畅、用墨干湿变化是否合理、笔画粗细处理是否得当等,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其章法疏浚飞扬,结构顾盼,而这幅作品正是书圣在以文会友微醉后物我两忘、潇洒朗达的状态下创作的,其行书章法兔起鹘落、笔走龙蛇、一蹴而就,给千百年间的观赏者留下非凡艺术享受。可见,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通过线条美、结构美和章法美而层层展现书法的“形美”,这三种层次的美正是书法临习追求“形美”的关键。

4.书法临习神韵的具体体现

书法的神韵是书法形体之外只可意会的部分,对其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其带给人们的旋律感和节奏感确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而凸显书法作品的神韵,就需要在书法临习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功夫:

抒发情感,寄寓其中。书法是有自己的艺术生命的,是一个包含情感的生命体,很多书法家将自己的感情寄寓其中,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感情是书法神韵形成的来源,神韵则是创作者将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以书法形式表达出来,即创作者的独见之明,夹杂着创作者的理性和感性,神韵充足的书法临习不仅能够让创作者真正地融入到作品中,也能使作品对观赏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赞叹作品丰富的感情要素,这正是草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浑然天成,不加矫饰。书法从根本而言是书写的艺术,但是书法临习绝不能为了追求形的精彩而矫揉造作,下笔时应该自然成行,最忌刻意点组,有形而无神。比如草书,其看似潦草,实则笔意端正,草书追求圆润,但如果刻意圈眼,这种“做”出来的字可能造成某种视觉上的冲击,但绝对不会耐看,书法的身材必须建立在“真”的基础上,这种真就是要求书法临习浑然天成,不加矫饰。

诠释生命,活泼有力。书法作品的生命是隐藏在笔墨点画之间的,来源于客观世界,但它又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艺术生灵,这种独特性就来自于书法临习的神韵,生动是书法神韵的典型特征之一,一部好的书法作品必须是栩栩如生的。书法的生命神韵首先表现在“筋骨”上,没有筋骨的书法软而无骨,自然毫无神气;其二,书法临习应该有生气,所谓生气,就是有气度、气势和力量,书法也被成为“以力为美”的艺术,讲的就是书法作品要有气势和骨力。书法的筋骨和气势使得书法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风神。

余韵袅袅,意味无穷。书法临习时需要带给观赏者一种无穷韵味,让观赏者在不断的回味中进一步升华对作品的认识,释放作品的艺术魅力。这种韵味一方面来自于临习时的动人笔墨,展现书法的风神韵味;另一方面通过书法的默示和冥观体会袅袅余韵,给观赏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换言之,书法作品的临习要让观赏者产生一种超越作品本身的形象理解,而这种理解又是由创作者匠心引导的。比如,颜真卿书法可以带给观赏者“气壮山河”的余韵,这就是书法的余韵和“话外之音”。

结语

历史车轮向前推进到21世纪,书法艺术在新时期辉映出更加璀璨的艺术魅力,然而形神融合、形美神足的藝术追求绵延千余年而不衰。我们学习和临习书法从本质而言就是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必须吃透书法理论、熟练书法技艺、挖掘审美潜能,在书法临习中做到神中有形,形中传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精要。

注释:

周雷霆. 浅谈书法临创的理想心理状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8):98-99.

王柏松. “目空一切”“得意忘形”-论书法创作的心理要求[J]. 书法赏评, 2005(6):29-31.

李占辉. 学会欣赏与书写相结合-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意在笔先能力探索[J]. 新课程学习(中), 2015(5):77-78.

纪光娓. 身正、笔正、心正 书写翰墨人生-谈提高小学生书写能力的策略的探索[J]. 科技视界, 2014(31):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