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叶平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其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论述构成当代中国核心话语体系,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只有被更多的人知道、理解、认可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新思想话语以其原创性、人民性、生动性、深刻性、可信性的特征促进其在国内外影响力的提升,人们对其理解度和认同度还有上升空间,可以以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加大群众传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扩大对外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整合传播媒介的途径,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升中国话语权。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影响力;话语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其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论述构成当代中国核心话语体系,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只有被更多的人知道、理解、认可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做到这点,是当前党和国家遇到的一个现实挑战。“任何理念、理论和政策,都要通过话语来影响人,通过影响人来达到目标。”[1]传播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因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在促进理论武器作用的发挥、提升人们对新思想的理解和认同、提高新思想话语影响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以其为切入点,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的研究,厘清其话语特征,拓展新思想话语影响力提升的传播路径,有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升中国的话语权。
(一)原创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治国理政展开了一系列论述,涌现出很多原创性话语,成为其亮点。一方面,原创出一些学理性概念及论述,提升了话语的学理性。如“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话语表达,是激励新时代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和政治宣言,在群众中形成广泛共识,汇成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话语精辟、内涵深刻,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话语的丰富与发展,每一个“全面”蕴含的战略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展现出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共同支撑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还有“五大发展理念”“四个自信”“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学理性话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理论力量和话语资源。另一方面,原创出一些非学理性话语,提升了话语的吸引力。如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及其相关阐述来充分表达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不但描绘出我们要建设的未来社会的生态环境,更让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未来生活家园的样子,这些看得见、抓得到的内容,增强了人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信心和毅力。针对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提出“要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私心杂念,夙夜在公、勤勉工作”[2],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人们感受到新的理论是有根可循、有据可依的,又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这种要求并没有超越个人能力提升范围,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为领导干部提升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方法。诸如此类的原创性话语表述在新思想中有很多,为党在新时代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话语支撑,有利于彰显新思想的魅力,提升话语权。
(二)人民性
话语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话语对人民群众所关切的问题和诉求的把握与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这一理念,将人民主体视为其价值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话语表述上,始终体现人民性,使人民群众从党和国家的话语表述中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共產党是人民利益的守护者,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亲切感、信任感。如在对中国梦的阐述中,指出其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P40),使人民群众意识到中国梦的实现并不只是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事,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每个人都会享受到它的成果;它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力量,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在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问题时,指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一切工作成效的检验“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4]这就是告诫中国共产党人,人民群众是评判党的执政水平、工作效果的最终评判者,掌握评判话语权,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3](P43)。诸如,“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5],“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5]等一系列话语,它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坚持,充分彰显了人民性特征,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的核心特征,为新思想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生动性
话语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的工具,其表述的大众化与生动性能够使人民群众对话语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用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生动亲和的话语,阐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深刻道理,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升话语影响力。首先,善于运用中国传统故事和现代故事来阐释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在腐败问题的论述中,用秦、唐两个王朝由兴到衰的例子,来说明统治集团的腐败是人亡政息的直接诱因,使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必须要根治腐败;在意识形态问题的论述中,用“颜色革命”等一些案例,直指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领域的负面影响,使很多歪理邪说、错误思想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实面前黯然失色、不攻自破。其次,善于运用生动、通俗的话语解释一些深刻的问题。如将理想信念比喻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将理想信念的缺失形容成“缺钙”“软骨病”,用这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理想信念缺失对人尤其是共产党人的严重危害。这类生动通俗的话语使一些深刻问题很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提升了话语的说服力。再次,善于运用一些接地气、口语化的大众话语进行解疑释惑。如运用一些现实和虚拟中的俗语俚语、文化典籍中“打老虎”“拍苍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等经典名句,表达反腐的决心和毅力;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打铁还需自身硬”等,来表述治国治党的决心;用“养血润燥、化瘀活血”“固本培元、壮筋续骨”“拔节孕穗期”等一些与大众吻合的话语,引发群众的共鸣,有利于其影响力的提升。
(四)深刻性
话语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哲理性与科学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话语内容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凝聚力、震慑力,是提升话语力量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特别注重对现实问题、社会实践和群众关心问题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学理性阐释,提升了话语内容的深刻性、哲理性和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内容到话语表述上都十分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问题、指导实际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重要的、富有深刻哲理性和科学性的论断,对新时代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新思想特别重视从理论高度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革命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3](P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3](P21)等,很多观点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时,提出“两个历史时期”和“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断,澄清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党的理论问题,使党的理论更具科学性,夯实了我党执政的理论基础。此外,“惩治腐败、标本兼治”的反腐方法、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的掌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运用,彰显了哲学思维和方法对具体实践的指导,使新思想的话语表达更加深刻、科学。
(五)可信性
话语力量的提升源于话语的可信性,其体现在实践所验证的话语内容的真实性,既有真情实感,又言行一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力量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已经或正在付诸实践,并被实践所证实,充分展现了其话语内容的真实性、可信性特征,是提升其说服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中国自古就讲求“知行合一”,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习近平在新时代将这一优良作风继续发扬光大,结合实际和文化积淀对工作进行理论思考,并付诸实践。如针对反腐败问题,提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3](P388),“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有腐必反、有贪必肃。”[3](P386)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反腐行动,涉及领域和力度之大,涉及人员一律平等,让人民看到中央的坚强决心和政府的真实行动,信任党和政府,增强了新思想的话语说服力、威慑力。另一方面,新思想在实践领域得到检验,真实性凸显。如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党提出“精准扶贫”,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从2013年至今,全国六千多万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如此多人口的命运,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6]。新思想话语内容在实践中的实现,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思想的认同和喜爱,使其核心话语地位逐渐得到巩固。
(一)加大群众传播力度,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群众认知度
理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于理论产生的国家和社会的人民对理论的接受与认同,传播对这种接受与认同的影响很大。因为传播对于人们思想的统一、力量的凝聚、决心的坚定、行动的鼓舞,以及社会矛盾的化解、情绪的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其作用越发明显,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心理和情绪、社会话语和行为走向的重要因素。正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仍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与不同思想、意识形态、文明等进行不断的交流、碰撞、斗争,使其逐渐获得广泛的认可,掌握群众,最终使理论转变成物质力量,成为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伟大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迫切需要群众对其认识、理解与认同。因此,必须加大对人民群众的传播力度,加强思想理论的灌输和行为的养成。
首先,拓展传播空间。传播新思想必须要深入基层,既包括各类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场所,还包括日常生活场所和网络虚拟空间,争取将新思想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逐渐认识和了解新思想,并在行动上践行新思想。其次,扩大传播对象。新思想的传播对象不仅包括党政领导干部,还包括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人员,基层社区的普通群众,校园里的师生,尤其在高校的校园中,要实现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新思想在师生中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更要将传播的广度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建构城乡一体化的传播模式,要结合群体特征、基层特点,与新时代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在基层实现新思想传播的常态化。再次,拓宽传播主体。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工作中来,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各类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全体党员都要成为传播新思想的主体,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而且,这些传播主体“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分,又以宣传员的身分,既以鼓动员的身分,又以组织者的身分‘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7](P366)。渗透到各类人群中,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质量。最后,加大投入。高质量高效率的传播工作离不开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必须加大从经费到人员的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创新传播机制,使新思想的传播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保证新思想传播的成效。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才保障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全党迎来了向国内外展现新思想的重要任务,理论传播队伍作为新思想的阐释者和传播者,决定着新思想传播内容的质量、数量和导向,影响传播效果,对新思想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组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知识视野开阔、业务素质强的专业传播队伍,作为传播新思想的主力军,这是新思想影响力提升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人才保障。
首先,充分利用并建设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新思想需要以话语的形式广泛、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在不同受众之间进行沟通,传递话语信息及其背后的思想,而这一重要任务的出色完成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的理论背景来看,他们对新思想有一种天然的学术敏感性和研究动力,愿意身体力行地对新思想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相对专业化的结论和话语表达方式,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递出去,是传播新思想必不可少的人才支撑。而且,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其在传播新思想上具有天然的便利性,特別适合新思想的传播。为此,必须依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工作背景,对其进行专业化的训练,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思想政治传播队伍,将新思想的传播上升到学术层面,同时深入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层面,带着研究成果走进基层、企事业单位、各类院校等,可以大大提升新思想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其次,建设传播新思想的人才资源库。“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3](P156)因此,需要在各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培训机构等加强传播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整合并组织各类人才,建立传播人才资源库,并对库内人员进行新思想的理论和传播技能的培训,进而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掌握新思想内涵及传播技巧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是传播新思想的人才保障。如在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宣讲的过程中,我党的一些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高校教师走进基层、各类单位,深入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宣讲,收到良好的效果,扩大了思想理论的影响范围。再次,加强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做好传播新思想工作的根本力量,是新思想影响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宏观上,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加强对传播人才的了解、培养、任用、管理,努力形成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国家项目,为宣传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和发展平台。微观上,要充分考虑传播人才的优势、真正的需求等,为其制定出高效的发展思路,激发其积极性,提升其职业责任感、获得感、幸福感。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提升新思想影响力的目的。
(三)扩大对外传播渠道,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力
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具有深刻的理论性、高度的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的理论更能被人接受,更易拥有话语权,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话语优势的重要理论武器。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说服力逐渐上升,为新思想话语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基础,但还没有将新思想话语真正传播出去,达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要求,这是当前必须要正视的现实。因此,必须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期,扩大对外传播渠道,积极向国际社会传递新思想,提升新思想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积极参与国际议题设置,提供中国方案,向国际社会展示新思想的智慧与魅力。一种思想的影响力、说服力、控制力通常与一国参与国际事务及其在国际议题中的设置和把控能力成正相关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治国理政、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原则与方法论指导,中国要将新思想的原则与方法论嵌入各种议题中,依据我国政策原则,考量国家利益,提供权威信息与解读,努力做到在事关本国利益和重大国际议题上不缺位,施加主动的引导作用,影响国际舆论。同时,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事务和事关全球性的问题上,中国要敢于向国际社会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为国际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如国际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等,逐渐提高新思想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其次,要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新思想对外传播拓宽渠道。一个国家学术组织数量的多少、影响力的强弱、研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国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学术传播平台的搭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性组织,与国外学者进行交流与对话;鼓励建立海外中国研究中心,推进国外学术团体、社会组织或个人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研究。利用这类平台将中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传递出去,如新思想中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既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接轨的标识性概念和话语,已成功地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国,这些经得起国际印证和考验的话语使中国声音和主张逐渐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也逐渐还被扭曲的中国文化、中国理念、中国话语以真相,中国思想的魅力在逐渐上升。此外,可以通过智库建设,建立独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体研究机构,依托其加强对新思想传播的战略问题研究,制定长期战略决策,破解新思想传播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向国外传播新思想,使国际社会能够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思想,理解中国,充分扩大新思想的国际影响力。
(一)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说服力
传播内容是核心要素,决定着传播的性质和方向,是连接传播主体与客体间的信息纽带,蕴含着特定的目的,对传播内容及其核心要义的精准把握与创新、对其话语特征的全面掌握是其话语力量的不竭源泉,是吸引人们对传播内容认同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与影响力的长期续存就源于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彰显出强大的真理性和理论武器的重要性。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力的提升离不开对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创新。
首先,深刻理解传播内容。“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浅出的叙述。”[8]如果在传播中不能做到对内容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便不会有准确的判断,极易导致断章取义,扭曲理论的真正要义,引发一系列错误甚至灾难性的后果,难以达到传播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清晰的发展脉络、科学的逻辑框架、坚实的理论基础、鲜明的话语特征,等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学懂弄懂、深刻理解、精准把握,树立起坚定的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才能在把握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传播,提升其理论影响力和认可度。其次,整合传播内容。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9](P50-51)。现代社会的发展,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观念、意识随之变化,尤其是信息的获取与传播方式较过去发生了巨大改变,便捷的传播手段在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使传播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由于信息不完整导致的曲解理论的现象。因此,传播主体必须对传播内容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科学的分解与整合,就是将其进行合理的碎片化分解,凝练成独立的模块,并将这些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理论传播系统。这一措施既可以满足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要,又能将彼此连接起来,满足人们深度阅读的需要,有利于扩大新思想的影响范围。再次,精准选择传播内容。传播内容深刻影响着传播效果,只有与现实需要和群众需要紧密结合的传播内容才能有强大的话语力量。为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选择反映世界形势、中国国情、社会变迁等具有时代特点,并能对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给予准确回应的传播内容,进而使传播内容更具合理性和正当性,增进人们对传播内容的认同度。还应认识到,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10](P1515)。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人民所需所想,同人民利益诉求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传播内容,切实增强传播内容的解释力与说服力,提升新思想在群众中的认可度。
(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空穿透力
“话语表达与宣传方式越合理,话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越大。”[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想被群众掌握和认同并真正掌握群众,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群众的情感认同,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新思想并非高深的理论,而是与每个人的自身发展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因此,将话语表达方式作为重要切入点,结合群众的需求和社会现实对话语表达方式进行调整、创新和转换,用其化解传统话语内容与社会现实、群众接受心理间存在的分歧,有利于突破新思想传播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藩篱,增强新思想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掌握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首先,转换话语表达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宣传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否则就达不到宣传目的……而宣传又不是大喊大叫的无益鼓动,也不能采取非黑即白的态度。历史告诉人们,一旦采取了错误的宣传方式,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毁掉现有的一切。因此,在传播新思想的过程中必须讲求传播方式,既要有声有色,又要防止形式主义。要选择贴近群众的传播方式,科学考虑思想理论自身特点和群众的感受,避免群众对传播内容产生反感;要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将“深奥的理论”“晦涩的原理”“理性的话语”转化成群众能够接受的通俗易懂的理论和话语,激活群众对新思想的理解和认知,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的引领,自觉维护新思想。其次,优化话语表达逻辑。新思想的话语表达虽然包括如“总开关”“缺钙”“软骨病”“打老虎”“拍苍蝇”“抓铁有痕”“刮骨疗毒”等诸多大众化话语,但理论内容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大众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难度,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大众化的解读,就会导致其脱离群众,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将一些理论性内容转化为大众所能接受的逻辑形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将理论话语转化为日常生活话语,使其由晦涩深奥到通俗易懂,符合大众思维,为大众所掌握。例如,我们党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出版一些像《大众哲学》那样将深奥难懂的哲学理论与群众的现实生活结合,形象、直观、具体的通俗读本。《新大众哲学》就延续了这一风格,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大众的语言,通俗地表达出来,很好地将中国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进行分析与阐释,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再次,丰富传播形式。话语的表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历史、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相互交错中发展。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善于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有用的话语表达与传播形式。继承我国有生命力、有说服力、符合时代需要、对传播新思想有帮助的话语形式;合理借鉴、吸收国外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反映人类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的话语形式;将这些既传统又现代、既有本土又有外来的话语形式融入新思想的传播中,对提升新思想的话语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整合传播媒介,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力
理论的影响力不只来自于理论自身的内容,还与理论传播载体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有关。伴随信息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手段不断丰富,理论传播的载体无论在形式还是数量上都较过去有很大变化,同时舆论环境异常复杂多变。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12](P42),全面掌控有效的传播媒介,对各种传播媒介进行综合性整合、优化与创新,这是提升新思想影响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话语权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掌握话语权的重要保障。
首先,更新话语传播手段。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网络普及率逐年升高,我国网民已超过8亿,互联网普及率近六成,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带来五花八门、形色各异的海量信息,尤其是西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反社会主义的信息、错误思潮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我们不主动回击,思想文化阵地就会失守,话语权就会旁落。因此,必须要紧密结合信息时代的话语环境、媒体的发展规律、受众的不同需求,站在媒体传播的最前沿,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微信、QQ、微博、米聊、各种APP等新兴的、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思维的新媒体,依托其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兼容性、广泛性等优势,把新思想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增强新思想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其次,整合传播载体。新思想的“交流和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平台来完成”[11],从传统的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到新兴的互联网媒体都是重要的传播载体和平台,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路径,能否综合利用好各种媒体的优势打造一个功能互补的综合化舆论平台,已经成为传播新思想和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所以,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的优势,对新思想进行权威解读,防止虚假信息、错误言论的干扰;积极向新兴媒体领域延伸,将新兴媒体纳入新思想的传播,充分发挥其影响范围大、受众接受度高、便捷及时等优势,扩大新思想的影响范围及媒体的公信力与传播力。此外,可以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新兴传播平台等新舆论阵地融合,加快建设一些新思想宣传的主流网站、专题论坛、公众号、微信群、QQ群、APP等舆论传播平台,不断提升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新思想的能力,扩大新思想的影响力、引导力,巩固其在社会多元话语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实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凝聚、融合、教化功能和社会舆论的引领功能,提升话语权。
新时代需要用新思想来进行理论武装。充分认识新思想特有的话语特征和语言魅力,大力、高效、科学、灵活地传播新思想,积极探索多种传播途径来提升新思想的影响力,是增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因。
参考文献:
[1]何玉兴.话语影响力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论坛,2017,(12).
[2]习近平.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DB/OL].[2013-06-25].http://news.youth.cn/gn/201306/t20130625_3423815.htm.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27.
[5]习近平主席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N].中国青年报,2015-01-01.
[6]中国扶贫故事为何感动世行行长[DB/OL].[2017-10-15].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10/15/content_16585805.htm.
[7]列寧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肖 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传播的方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吕薇洲.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规律探析[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3).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王 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