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数学理念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相互联系不仅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重难点简单化。因此,特从课堂场景、日常问题、教学方法、课外作业、实践活动几个方面进行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99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构建适合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生活化环境,能极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可保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现在,很多学生对于课堂的定义过于单一,认为在课堂中必须听讲、学习、做作业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影响,也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会自发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但是,小学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和应用的学科,无论从教材编排还是测试内容而言,都没有脱离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个体作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尝试构建生活化场景。例如在中低年龄段学生数学教学中,应以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对数的认知。教师应提出数学问题并逐步引导至先数后形,帮助学生消除对于数学的恐惧感,慢慢接受数的魅力。在课堂中,生活化的场景有助于学生放松学习心态。结合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在小学阶段如能保持一种探索的心理和一种放松的学习心态,忽视应试教育的相关影响,那么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相对优异的。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将课堂形式化和规模化,按照原有的套路一成不变地进行数学教学,不利于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课堂进行生活化模拟,让学生在轻松且容易理解的环境下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生一旦在生活中收获了这种成就感,就愿意在数学课堂中去认真听课。教师要将各类复杂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将能够引用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归为一类,将不能应用到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归于另外一类,这一类数学知识通常是相对较为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常识。在课堂中结合实际内容进行灵活选择。例如“九九乘法表”这种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尝试利用游戏的手段与学生共同背诵和应用[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其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学生并未接触到方程时。教师可以图形代替生活中的“鸡”和“兔”,将鸡的头和兔的头用不一样的图形表示,再将鸡的脚与兔子脚用不同的图形表示,通过不断的拼凑尝试,解出最终答案,这样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方式也较为科学。其实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内容都过于“套路”了,很多教师都和学生玩起了“文字游戏”,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本就是一种不容易接受的阶段,纯粹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都已经较为困难,如若再加上相关的文字干扰,学生很容易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阶段性的测试以及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简单明了,对于相关的知识该让学生背诵的就背诵,能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讲解清楚的就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尽量将生活与数学相互联系,減轻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样学生就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习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很多教育领域都得到了认可和支持,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于浮于表面,使得合作探究的方式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适当地组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于部分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扩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小学“图形的拼接”这一章节中,学生可先自由地组成几个小组,进行手工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快做出拼图画。学生们为了构建一个图形必然会积极地投入精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在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紧接着抛出下一个话题,例如分数的加减法或者是分数的概念,在学生明白一个整体组成的含义时,教师紧接着再推出分式的加法运算等。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有趣并且乐于深入。教师自然而然地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到最后即使是重点和难点题目也可以迎刃而解。小组合作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拓宽了数学课堂,学生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课后也可以通过请教同学从而得到解释,同龄人之间的思维模式是差不多的,他们的解释更容易被学生接受[2]。
数学是一种十分“通用”的课程,这一性质为教师布置数学作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随意布置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如下一节课堂中要讲述时间之间的运算关系,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统计自己家里的时钟是几时几分,然后在做完作业后再统计一次是几时几分。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随机抽取三位学生统计的数据,让学生计算这三位学生分别完成作业的时间是多少。
首先教师不规范单位,让学生自主决定,那么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几种错误:一是以十或百为进制单位,忽视了时间的特殊属性;二是时间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后没有明显标注出时间单位,这也是不标准的答案。这两个问题凸显出来后,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以往的时间单位属性和时间的读法,学生就能自己进行纠正。
小学数学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导学生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概念,而是让学生形成特有的数学思维,这种数学思维能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探究到数学的奥秘。
注重实践活动是数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要组织好数学实践活动,将普通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认识生活、了解数学的活动实践课,通过设计、安排与实践情景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探索现实生活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学生只有亲自操作、体验和感知才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上升为理论认识。教师要多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和丰富的材料,使同学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探索问题和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测量自己身边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如文具盒、课桌面、黑板、门窗等物体的长和宽,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学生通过搜索信息,加以分析,找出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物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亲身发现,才能理解得最深刻,且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4]因此,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的能力以及态度。
总而言之,培养和塑造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有很多,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眼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局限于课本之内,课堂之中。这种数学思维能帮助学生自由地设计自己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的“学”和“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应当做出适当变化,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这样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才能实现[5]。
参考文献:
[1]王玉宝.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上),2015(6):117.
[2]贺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2018.
[3]曹志军.以學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 2018(8):181.
[4]仇桂霞.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
[5]丁爱华.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祁志山(1974.9—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