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职涉农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

2019-08-27 04:09陈兴汉刘和平高进
职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师资队伍乡村振兴

陈兴汉 刘和平 高进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必须建设适应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师资队伍,增强应用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但欠发达地区高职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面临师资队伍建设内部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培养原动力不足、高层次师资队伍发展不可持续等三方面问题。为此,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几个涉农专业通过反复探索实践,创建了学政产研“四维协同”、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轮驱动”的师资建设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有效解决了上述三方面问题,以期为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欠发达地区 高职 涉农专业 师资队伍

课题:本文系2016年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编号:01020101320507)、2013年阳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阳江为例”(编号:YJ13BJT08)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必须破除人才瓶颈。这给涉农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是建设适应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师资队伍,增强应用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但在欠发达地区,高职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以下普适性问题。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内部力量薄弱。欠发达地区高职涉农专业大多办学条件差,缺乏师资培养平台、资金和项目,师资力量薄弱。二是师资队伍培养内生原动力不足。由于条件所限,教师容易满足于教学教研工作;缺乏高层次人才,不能形成传帮带效应,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三是高层次师资队伍发展不可持续。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开展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强,高职院校难以与当地产业建立有效对接。政府财力有限,工资待遇偏低,不能全面支持师资培养,缺乏事业平台,高层次师资引进难、培养难、留住更难,高层次师资队伍发展不可持续。地处粤西欠发达地区的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阳江职院)为破解这些难题,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能力强的涉农师资队伍,创新性建立了学政产研“四维协同”、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轮驱动”的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期为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1.“四维协同”模型的建立

模型美国学者Etzkowitz和荷兰学者Leydesdorff共同创立和完善了官产学协同创新“三螺旋”系统理论,被世界广泛采用。其核心思想是大学(科研机构)-产业-政府三个领域重叠成的三螺旋非线性结构是区域、国家或跨国创新系统的核心,且三方在协同创新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每个主体都可以作为创新活动的领导者或组织者。迄今为止,对三螺旋理论的研究已经不仅局限于上述三者之间,进一步建立了“第四螺旋”的模型,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具有“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跨”产业界与教育界、“跨”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的“多重跨界”特性,同时也具有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职能。因此,可把高职院校作为第四方引入到“三螺旋”结构中,从而构建起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政产学研“四维协同”模型(见图1)。

2.高职院校的属性分析

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及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使社会服务作为高校职能被确立下来,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高职教育具有“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跨”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双重跨界”特性,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基本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基本办学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广义上,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指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是社会服务的直接体现,以服务为宗旨的科学研究则应该以应用研发为主,能够进行成果转化而直接服务于社会。狭义上,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相对于教学、科研的第三大职能,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与一般高等教育相比,社会服务职能对高职院校尤为重要,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外延发展的根本。在我国,涉农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则应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涉农高职院校的应用研发也应直接来源于乡村振兴产业需要。

3.师资队伍构建的思路

阳江职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简称食环系)以水产、园林和食品等几个涉农专业针对高层次师资引进困难、缺乏专业带头人、办学经费不足和缺少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实际困难,努力寻求突破,通过反复探索和实践,形成以阳江职院为主导,学(高职院校)、政(党政部门)、产(行业企业)、研(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四维协同”,从而汇聚政策、平台、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要素;以社会服务为引领,以应用研发为驱动,教师通过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素质、发现产业需求、选准研发焦点;通过应用研发强化专业素质、服务产业需求,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师资队伍培养“两轮驱动”。“四维协同”为师资建设提供条件保障、“两轮驱动”提供方法途径,二者有机耦合,发挥各方优势职能,探索构建欠发达地区高职涉农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应用研发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

三、“四维协同、两轮驱动”涉农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构建

1.“四维协同”新理念和新机制的建立

(1)形成“学政产研”四维协同新理念。通过培养博士高层次人才,带领专业教师团队主动参与党政部门的重大项目和人才工程,赢得政府支持;主动服务产业(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赢得产业信任;主动引进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和人才团队,获得科研院的支援。形成了以阳江职院为主导、学政产研“四维协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格局,学、政、产、研分别作为协同的主导方、支持与协调方、承接与协作方、指导与协助方,成功汇聚了四方政策、平台、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要素,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四维协同”师资队伍建设新理念,突破了过去师资队伍建设单一主体、封闭运行的格局。

(2)建立稳定高效的四维协同新机制。要实现“四维协同”稳定运行的良好局面,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协同新机制最为关键。通过反复实践,构建起了“利益驱动、政策保障、协商决策、资源共享”的协同运行新机制,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四维协同”共同体。“四维协同”共同体有如飞机的“机身”;利益驱动机制有如“引擎”,起着动力作用;政策保障机制有如“尾翼”,起着调节和平衡作用;协商决策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有如“两翼”,起着升降作用。

2.“两轮驱动”新路径和新模式的建立

基于“四维协同”理念,汇聚四方优势资源、发挥四方优势职能,以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轮驱动”,形成师资队伍发展内生原动力,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1)以社会服务作为引领的“前轮”。通过引领专业教师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技术推广服务、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决策咨询等方式进行社会服务。主动服务党政部门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等,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主动服务产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联合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面向产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供技术决策咨询,利用政府协调进行技术推广服务等;主动引进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参与其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并为其提供协助等。如此,教师通过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素质、发现产业需求、选准研发焦点,促进应用研发水平提升。

(2)以应用研发作为驱动的“后轮”。以“四维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依托,进行技术攻关。政府以资金、项目或进行行政协调支持;学校出台科研工作量折算办法、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等进行激励;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作为专业教师的“兼职导师”,根据研发项目的需求进行指导,或引进重大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教师应用研发水平明显提升。如此,教师通过应用研发强化专业素质、服务产业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3.“四维协同”与“两轮驱动”的耦合效应分析

欠发达地区大多区位优势弱、工资待遇低、政策环境差、事业平台小且发展后勁不足等。高层次人才往往“外引不进、内留不住、发展不好”,影响了高层次师资队伍的稳定。通过“四维协同”汇聚四方优势资源、搭建事业发展平台,“两轮驱动”激发内生源动力、增强事业发展后劲;政府出台政策、学校措施到位,共同营造重视人才的氛围。形成“以优越的平台引人、以成功的事业用人、以贴心的感情留人”的局面,实现高层次师资“外能引进、内能留住、发展良好”。如此,通过“四维协同”汇聚四方优势资源,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保障;通过“两轮驱动”提供方法途径,激发师资队伍发展内生原动力;二者产生耦合效应,呈现“螺旋式”互动提升动力,形成了“学政产研‘四维协同、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轮驱动”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以四维协同平台为支撑,引领青年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素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政府部门协调创造条件,培养高层次人才;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兼职导师(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在兼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应用研发,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带领专业发展的能力;骨干教师参与应用研发,成长为新的专业带头人。对来自企业的技术总监和技术骨干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并发掘有潜力的企业青年员工进行培养,构成专业兼职教师(教授)的主体。

四、“四维协同、两轮驱动”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成效

1.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效

阳江职院主动出击请求当地党政部门(市人才办等)的行政协调和项目支持;联合当地行业企业(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等),以“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和省“扬帆计划”等重大战略为契机,引进科研院所(中山大学水生所等)以院士、教授(博导)为首的创新团队,发起或组织搭建了省部产学研“院士工作站”等一系列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基地)。

成功建设的平台有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4项、校级3项、校企共建3项,平台建设专项经费超过900万元,学校配套建设场室超过5000平方米。其硬件条件、人员基础、经费保障和运行状况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处于前沿水平。

2.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食环系”现有专任教师28人,近五年来,培养正高2名,博士7名,副高职称教师11名;引进正高职称教师1名,全日制博士2名,团队中4人被评为市管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无一人流失。涉农专任教师由3名正高职称教师、9名博士领衔,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由5名教授(教授级高工)领衔,他们与来自企业的技术总监及技术骨干一起,打造了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涉农高水平师资团队,实现了师资队伍稳定可持续发展。

团队集体被广东省教育工委命名为“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被授予“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阳江市工人先锋号”等。师资团队共成功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7个,经费累计超1800万元。各类获奖国家级5项、省级20项、市级1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6本等。

3.涉农专业学生素能培养成效

以打造科研、教学和实训平台为支撑,近五年来,成功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园林专业实训基地、省级海洋渔业公共实训中心、省级食品低温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市级海洋渔业重点实验室、市级组织培养工程技术中心、阳江职院喜之郎食品学院、阳江市农业职教集团等应用研发、实验实训和协同育人平台。

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水产专业毕业生陈振国在专业教师陈兴汉博士的指导下,成果攻克裸体方格星虫(沙虫)人工育苗技术,毕业后进行成果转化并成功创业,《中央电视台》曾4次专题报道其创业事迹。他因在沙虫产业界的巨大影响、被民间亲切地称为中国“沙虫王子”,其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和报道。食品专业毕业生周锦枫在校期间一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毕业后成功考取了江西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技能比赛、创业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赛项获奖达200余人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80%以上涉农专业毕业生走上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行业第一线,赢得了用人单位肯定,招聘单位回头率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4.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成效

围绕当地海洋渔业、优势水果、水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应用研发,建设涉海院士工作站、引进海洋渔业创新团队,引进海水鱼类深水网箱养殖新模式,自主研发禾虫人工繁育等新技术,同时引进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阳江地区优势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团队累计推广荔枝套袋和高位换接、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禾虫人工繁育等新技术12项,推广石斑鱼、荔枝、杜鹃红山茶等新品种6种,推广水产品低温速冻、农产品高温干燥等新工艺2项;累计自主研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近20项,经济效益超1亿元;团队累计社会培训农业技能人才5000余人次等,积极服务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取得显著成效。师资团队业绩被广东省委内参《每日汇报》汇编上报,还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南方日报》《阳江电视台》等各级权威媒体报道,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五、小结

如上文所述,阳江职院通过学政产研“四维协同”、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轮驱动”师资建设模式的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稳定的“四维协同”共同体,造就了一支科技研发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涉农高水平师资团队,进而促进了学生培养水平显著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四维协同、两轮驱动”模式针对性解决了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

1.通过“四维协同”解决了师资队伍建设内部条件薄弱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主体单一、内部条件薄弱是共性问题,同时地方农业产业技术需求强、发展潜力大。基于此,阳江职院主动出击,通过共建“利益驱动、政策保障、协商决策、资源共享”的协同运行长效机制,形成以阳江职院为主导的学政产研“四维协同”共同体,汇聚四方优势资源、发挥四方优势职能,为教师发展提供事业平台和外部支持,柔性引进院士、教授(博导)、副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组建“院士工作站”、省工程技术中心、市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立项了省级创新团队、省自然科学基金、市海洋人才培养计划等重点项目,有效解决了师资队伍建设内部条件薄弱的问题。

2.通过“两轮驱动”解决了师资队伍培养内生原动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条件薄弱,校方师资队伍培养措施有限,教师易满足于教学和教改、自我提升手段和发展动力不足。通过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轮驱动”的师资队伍培养手段,以社会服务为引领,引导教师通过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素质、发现产业需求、选准研发焦点,通过应用研发强化专业素质、服务产业需求,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相互驱动,拓宽了师资队伍培养渠道,激发了教师自主性,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有效解决了师资队伍培养内生原动力不足的问题。

3.“四维协同、两轮驱动”“耦合效应”解决了高层次师资队伍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大多区位优势弱、工资待遇低、政策环境差、事業平台小且发展后劲不足等。高层次人才往往“外引不进、内留不住、发展不好”,影响了高层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四维协同”汇聚四方优势资源、搭建事业发展平台,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保障;通过“两轮驱动”提供方法途径,激发师资队伍发展内生原动力,增强事业发展后劲。二者产生“耦合效应”,呈现“螺旋式”互动提升动力。政府出台政策、学校制度激励,营造重视人才氛围。践行“以优越的平台引人、以成功的事业用人、以贴心的感情留人”,实现高层次师资“外能引进、内能留住、发展良好”,有效解决了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高层次师资队伍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最终,通过在阳江职院的应用实践,形成了“学政产研‘四维协同、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轮驱动”的欠发达地区涉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该模式在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全国农专委水产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教指委等年会作交流推广,受到与会同行高度肯定和好评。并在省内外5所涉农高职兄弟院校应用推广,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林静,冯振业.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现状研究—基于辽宁省朝阳市四所职业院校的调查[J].辽宁师专学报,2017(5).

[2]陈延良,李德丽.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政产学协同育人实践与模式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

[3]黄瑶,王铭.“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J].教育发展研究,2018(1).

[4]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应然之策--关于《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跨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7).

[5]刘志民,张松,倪浩.美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道路与模式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6(5).

(作者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师资队伍乡村振兴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