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08-27 03:41曲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章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首先,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倒逼下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1978年至1999年,实现以满足“吃穿”需求为主的轻纺工业转型升级;第二次是2000年至2011年,实现以满足“住行”需求为主的建筑业、重化工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三次是2012年以来,正在推动以提高品质和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为主的转型升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要从低成本、低价格、低端产业链转向中高端水平,面对着包括理念、技术、人才、品牌、资金、制度等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推进供给侧改革才能破解供需矛盾,使供给能够更有效地适应需求。

其次,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动力结构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换的需要。

新常态下,传统的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这就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向创新驱动转换,以自主技术创新为牵引,增加品种的横向创新,提升品质的纵向创新,同时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增长动力转换有一个过程,关键是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而这恰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

再次,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增加有效供给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改善了,消费需求从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转变为“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穿得暖、还要穿得美”。低端产品被自然淘汰,而高质量的产品大受欢迎。消费者的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或者是在总量上产能没有问题,但在质量、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方面跟不上,导致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或者是在诸如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仍然存在供给不足,原有的供给结构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因此,我们应当从供给一侧着手,改善供给的有效性,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归根到底,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背景是随着需求结构的明显变化,供给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不断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正在迈向新境界、新阶段,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不容低估。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在书斋中进行逻辑推演产生的纯理论名词,而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推出的全局性、战略性举措。

根据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四条:第一,在我国经济出现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通的状况之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为最终目的。第二,在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决策者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其指向的直接目标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构制度框架与监管框架,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第三,改革的深化有助于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等结构性失衡问题,从而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第四,改革最终将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新机制的形成来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效果。概括地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供给侧:辩证看待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前提。强调从供给侧入手推进结构性改革主要基于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的大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意味着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结构性:我国当前结构性问题比周期性、总量性问题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發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不只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是相互贯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上重要位置,坚定改革信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与倡导

政策落地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的概括是:“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怎么讲?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好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贪功冒进、不观望懈怠,战略上打好持久战,久久为功。同时抓落实、干实事,注重成效、步步为营,战术上打好歼灭战。

首先要振兴实体经济。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痛定思痛:大国经济唯有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有关实体经济的重要论断。我们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段就指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其次要激发主体活力。李克强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看作对此概括。首先,强化国企国资功能性。其次,完善产权保护。再次,鼓励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加快培育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再次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位列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一个短期任务,它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銳意进取、扎实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曲虹(1970.04- ),女,汉族,三门峡市住建局墙改办经济师。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之路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创新(二)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