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下浅析专科院校英语学习师生互动现状

2019-08-27 07:27陶然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行为人师生关系

陶然

摘要:现今专科院校中英语学科受到了很多师学的重视,然而学生的学习成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师生关系交往内容方式的单一,互相之间缺少沟通理解。这既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试图从引进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从生活世界的交往背景出发,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交往行为;师生互动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当代青年对学业有了更高的追求,参加专升本考试成了越来越多专科生的选择。目前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科目大都含有英语学科。笔者根据自身的从教经验发现,相对于专业课学习更多的专科生会担心英语成绩。专科生英语学习存在着基础差、缺乏信心和师生信息交互差等现状。我们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出发,试图去完善现有的师生关系,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交互,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重建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一、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交往行为理论是他的核心思想。交往行为理论指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实现满意的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交往行为发生的主体是人与人。交往不应过分重视目的,不应把交往活动看做达成行为目的的工具。强调主体对主体的互动性,强调交往语言的真实、真诚和正确,注重交往中实现情感和认知的真正交互。他认为交往行为建立在生活世界背景下,生活世界是指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使行为人可以对客观存在的人或事物进行描述、交流。社会世界是行为人内部之间的人际关系组成的。主观世界是由每一个行为人的个人思想、经验组成的。换句话说,生活世界包括了行为人文化、社会和个体。文化是指行为人输出或是获取信息同常会按照自身的常识、经验来理解。社会是指行为人和身边人的社会关系。个体是指行为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感悟。所以哈贝马斯所指的交往行为是要交往的主体在交往行为中平等自愿的对某一特定的事件达成一定的共识,即对某一特定事件实现双方或多方文化社会和个人的统一。

二、专科院校英语学习师生互动现状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上师生互动的缺失

目前,我国专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课程,英语学科的课程设置本身所占学时并不多。英语课程内容和学时设置更多是依赖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其自身的学习经验。大多数教师没有在上课前充分去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发现,有些老师默认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并没有掌握。如果这些知识涉及到了一些基础性知识,那这部分知识的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后期对新知的理解,或是导致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自己补习,这会降低教师的授课效率。

(二)心灵沟通的缺失,师生交往工具性

最初,我们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后来我们发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于是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其实我们忽略了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师生交往的本质原应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原始的相处方式。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快速传输知识的特殊关系。使得师生关系变得工具化。通过跟专科院校学生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信心,多年来学习英语失败的经历,使他们没有勇气相信自己。而师生交往方式的工具化,使得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学生缺少对老师的信任,无法建立学习信心。

(三)互动方式单一且不均衡

我们发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环境单一,大多数的师生互动发生在课堂上,且互动形式单一,一般是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此外,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性格开朗的学生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互动机会。而且这种方式的互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对主体间的交往,也是一种带有目的的工具性交往,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已学习的知识。这样的师生交往方式,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跟老师交往,使得老师缺少对这部分学生学情的掌握。

(四)学生缺少及时的反馈机制

专科院校的课堂一般是四五十人的班制。学生的特点是主动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疑问没有及时的被解答,很少会有学生记下课请教老师。他们通常会因此对后面的课程失去信心,丢掉注意力。课程的缺失又会导致更多的知识点的丢失,导致恶性循环。一些同学会觉得问题太多,学习不过来,力不从心。另一些同学会因为性格内向或缺乏自信,不敢请教老师。而这,恰恰都是师生交往太过工具化的原因。

三、交往行为理论为改善师生互动现状提供新思路

(一)拓宽师生交往渠道

真实的师生交往现状,使我们知道师生真正试着交流思想的时间并不多。留给学生去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更少。我们应明确,增强师生交往,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虽然短期内减少延后学习时间,但这有助于教师时刻把握学生的学情,发现教学中的漏洞及学生情感上的波动。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多的表达自己,老师应尽可能多的创设机会。

增设小学期,新学期开始前,通过班会、个别谈话写建议纸条等方式,商讨下学期的课程设置,老师可以标注出本学期的知识点,让学生勾选自己不会的知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关注。

实施导师制或增加助教,明确一个老师负责几个学生,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做好情绪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了解学生学习缺乏信心的原因,与学生的家长同学做好沟通,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課程中也应加强反馈机制,可以配备几名助教,主讲老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由助教老师及时解答同学课程中的疑问,保证师生交往的实时性,学生学习状态的实时性反馈。

(二)师生交往行为合理化

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学生跟老师之间的,学生和老师都是独立的个体。除去学习和教书之外,他们都拥有各自的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告诉我们要加强师生交往行为,

就要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交往,老师除了跟学生沟通学习的话题之外,也可以多去关注一下学生的社会世界,关注学生近期跟其他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家人之间的交往,聊天的话题可以涉及到这一方面,及时关注学生是否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可以开导帮助学生,但在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保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此外老师还应当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主观世界,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一样,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差别,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主观世界,老师在日常交往中可以多去关注一下学生的性格特点,多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在自由、平等和多元的对话和行为中使师生的交往行为合理化。改变以往师生交流话题仅限于学习的状态,适当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养成。减少师生交往行为的工具性,实现交往行为理论下的新的师生互动关系。

四、结语

现存的师生关系还有很多不足,这些问题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教学效果。交往行为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学生和老师看做两个平等的主体,减少师生交往的工具理性,尝试着互相理解彼此的社会世界和个体世界。建立起平等、和谐、互爱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薛丹丹.中职生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及疏导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4).

[2]陈卓.交往与灌输:三种教育类型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05).

[3]周文红.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4]韩小荣.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简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05).

[5]周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2010(06).

[6]张俭民,肖云龙.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1).

[7](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行为人师生关系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论故意不法先前行为人的作为义务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