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恬
孟子说:“术不可不慎。”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的选择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高中阶段是生命历程重要的转折点,学生既面临着文理分科,或选科走班的难题,又有填写志愿时选择学校、专业的困扰,加之缺少长足规划,取舍艰难。美国学者萨帕在其职业发展理论中指出,一个人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就应该接受职业规划的教育,学校除了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课程中的相关资料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在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还未正式走向学生的背景下,在语文课程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下是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教学策略。
1.构架起教材与社会的桥梁,增强学生社会主人公意识
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荟萃,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还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社会主人公意识还不够强烈,对社会时事常抱以“不关己”的心态,“宅居”“佛系青年”成为时代之殇。语文课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下应通过语文选文的学习,加强学生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习屈原、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的文章时,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时可突出个体在黑暗时代所做出的大无畏的牺牲,让学生从“差序格局”做到推己及人。
2.链接语文素材,引导学生拥有符合时代的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衍生出一系列的“快餐”文化悄然渗进了学生的生活。手机游戏、偶像追星、生活泛娱乐化,高中生人生价值目标有重功利,讲实惠,蕴含着趋乐避苦的趋向。人生价值观教育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情感的渲染作用。以关爱学生为基础,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可链接起:孔子在不解、讥讽、困厄一路伴随下仍“知其不可为之”宣示大道于天下;一身傲骨的李白即使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完全破灭,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决不妥协的呼声;陶渊明即便在“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的窘境中也因做官“以心为形役”“深愧平生之志”而决然吟出《归去来兮辞》的人生选择。串联不同时代有志之士做出的人生选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人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觉察意识
课文中轮番登场的各色人物都有自己的职业身份,在学习的过程中无疑是对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启蒙。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使学生储备职业常识和深谙职业道德,《感动中国》是最好的渗透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更为杰出人士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的贡献以及身上所体现的职业道德感动。我还播放了北京大学宣传片《星空日记》,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应的职业选择经验,使之逐渐形成生涯规划意识。
2.设计活动课程,唤醒学生自我觉察意识,找准人生定位
职业规划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5个“W”的思考模式。从问自己“我是谁”开始,然后顺延追问。思考模式需要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根据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兰德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可知,性格对职业选择有限制作用,兴趣在职业选择上具有导向性。通过设计合作探究课程,分析作者及作品主人公的性格,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结合《鸿门宴》《项羽之死》设置项羽性格分析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明白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其事业的选择以及性格弱点会制约其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在平时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完善自己。
设计实践课程,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短新闻两篇》讲解的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我开展了争当“班级小记者”活动,报道校园新闻。班上一位女生平时留心生活,加之文学功底深厚,总能捕捉到常规生活的“新”事,写作新颖,成为了同学眼里的“明星记者”。在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时也为她学习增添了动力并对其今后的择业有导向作用。还可积极组织诗歌朗诵比赛、书法大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倾向,并与职业联系,完成“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的职业规划。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必修、选修教材板块设计,旨在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职业素养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发展的程度,可通过平时的语文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1.细化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夯实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用题是语文生活化的缩影。沟通能力有“听、说”的双向性,要善于倾听他人,也要表达得体。应多创设情境,细化训练。如在新学期面对新生,合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求职现场”的自我推销演讲以增强自信;模拟产品发布会现场“答疑解惑”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模仿名胜景区的“景点介绍”环节侧重提升调节语速、把握情感的能力。通过语病、成语、衔接题目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说话思维能力,知晓谦、敬,口语、书面语学做职场中的谦谦君子。
2.通过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把握时代脉搏,凸显阅读、应用写作的能力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章,是学生通往社会、把握时代脉搏的窗口。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这与职业阅读的价值取向一致。快速地提取文本的有效信息并筛选分析做出自我判断,并针对社会中的某一现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和职业中的纳言献策相近。实用性文本也为学生应用性写作提供了就事论事的参考,还有人物传记、新闻调查、采访实录也能很好地应用到职场写作中。
3.延伸拓展探究的训练,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社会极具竞争性、挑战性和开拓性,只有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在职业领域游刃有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使其养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可拘泥于一时一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如让学生从翠翠的角度续写延伸《边城》的结局,探究白居易《长恨歌》的主体思想。在写作课程中多融入时政类材料,让学生有根据地畅所欲言,与时俱进地完善课本写作材料“父子协议”的利弊观。每周练笔设定“故事新编”主题,世说新语“龟兔赛跑”“井底之蛙”“铁杵磨针”等故事,并鼓励学生创新、原创寓言故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各展其能,发挥所长,定能成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规划职业的引路人,让学生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作者通联:江西玉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