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礼”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意义研究

2019-08-27 03:44金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高校

摘 要:孔子对后世的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仁和礼的思想。孔子仁爱的思想是讲个人品德中的认知、感情、意境和行为的主线,强调的是以情感育人。在高校中,思想教育存在着单一僵化等缺陷,孔子的仁爱思想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它可以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孔子的克己复礼具备较高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人文研究的一部分,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的教育体系迎来了春天,克己复礼是传承人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一思想对我们三观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意义。阐发孔子的仁礼思想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文化中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这是凝聚中国心的桥梁。

关键词:仁礼;高校;思想教育

一直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着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在信念和理想方面尽管培养能力不算小,但往往忽略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最重要的儒家思想,仁和礼,在大学生的一些论坛里更是不见这些传统思想的踪影,除了专业水平以外,中国的大学很想培养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人才,最主要的两个不足点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推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挖掘和考査未达至,尤其是对组成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的学习不足,第二是对发展国家的文化因素学习和鉴戒不足,具体来说,仁礼思想对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距离远隔。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之一,仁和礼在民族特点的基础上,成为强大的传统文化后盾,在市场经济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它来学习如何做人做事,保卫国家的安详,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推动大学生心理的平衡时,能够引发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目今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创立准确的思想是价值取向上的欲望摆在第一位,这表明大学生受个人主义的思想影响严重。因此,大学生传统的思想对集体主义的教育观念和大学生的互助观念很重要。本论文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它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仁”与“礼”的主要内容

以孔子的这种“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以美德品质为教育的核心,人们自愿对品德责任忠诚,快乐的寻求学习去做圣人,因此,哲学中最重要的并不是“是”的存在,而是“德”的养成。“知”很重要。同时“行”更重要。在儒家思想中,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要比知识大,这是培养人格品质的目标,夸大成人之美的教育观念,突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接受中的影响。注重发展全面有能力的人,儒家思想不仅是效益是狭义上的教育,它还包括了全部古代思想家们对人类的理解。孔子的思想从广义上来说是一个对人类思想教育的理念,事实上是对传统教育的指导思想。

孔子所说的“礼”虽然是西周的礼,但他希望的是通过礼这个规矩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所以我们可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领会孔子主张礼的价值内涵,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道德进行一个提升,形成和谐的人文关系。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具有深远的价值,对人们的思想教育也是较为深刻的。克己的关键在于修身,这是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也是古代君王做追求的治国平天下的关键。

克己是每个人精神品质的表现。周天子用礼制来维护族内长幼尊卑的地位,各司其职、各安其位,人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随着人们意思的不断提高,人生存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时,孔子希望复礼,让人们通过规范的制度逐渐完成社会性的转化。

有了克己复礼就可以慢慢实现天下归仁,通过礼的规范以完成修身的目的,最终实现仁的终极目标。对于统治者来说,实行仁政不仅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能够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一味的实行苛政只会失去民心,所以克己复礼的终极目的是实行仁政,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二、“仁”与“礼”的历史沿革

对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发展是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孟子从性本善思想进一步发展孔子的仁思想并把它扩大到政治领域而提出仁政思想。二程和朱熹沿着孟子的思想并进一步深入、详尽地诠释仁,引进了性情、动静等建构了体用的思想。

二程认为,从形上学上说,万物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都是人类与别的东西互相联系的一种表现。但是这样的心常常被自私欲望遮盖了,失去了原本的合一。我们得要复原这样的合一,并“以诚敬存之”。

朱熹进一步发挥二程的仁的思想,深入阐扬天理、人欲说,认为人们以为人类世上的伦理常规道德和行为规范来自“绝对命令”,来自“天理”,而与功利、幸福、感性快乐没有关系:人们看见小孩掉下井去救人,不是因为要得功,不是因为要得荣誉,而是应该这么做的,这是超感性、超越经验的先体会的自然反应,我们不可以违背它。“绝对命令”的力量、伦常道德的崇高,也正是与个体经验的快乐、幸福、利益想对峙、相对抗中才显示出来,证明它确实是远远超越于一切经验现象世界的无比强大的理性本体。而这种“绝对命令”的实施,是靠伦理学上的“自律”而不是“他律”完成的。即把“绝对命令”当作自我完成的主动要求,而不是外在的神意指令,当然更不是外在的物质功利、幸福了。

朱熹對仁的理解丰富和完善了仁学的内容,将儒学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高峰,并在那个时期发挥到了极致。

一直对“礼”的起源辩论比较多,但是都以为是原始时代祭神福的宗教仪式。同一样的方面来看,《 仪礼 》、《礼记 》纪录着,风俗与风俗产生的习惯是“礼”的重要内容。以祭祀模式造就氏族组员对自然神和祖先的赤诚,保证他们对氏族的贡献,让“礼”在人的思想中具有强制性,神圣性,强制性,习惯性和权威性。

我国在古代社会里,因为生产力繁荣拿来经济关联和思想意识转换,让传统“礼”文化接受到多数次的挫折、挑拨,“礼”的一些内容随着变化进程有所“损益”。这种“礼”的功用的成就差别性,响应了礼思想受到物质生活要求约束,这种适合法的第二层本质的特点。后世王朝由于自身物质生产程度发展与提升,对于传统礼制实行了领域不同的整理、补填和转变。辛亥革命后,封建社会体例被粉碎,新的和旧的想交换、中西交复杂时代出现。最后,礼制思想的很多内容,遭遇到遗失放弃严重破损。但是在维持保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规律上“礼”思想一直成为文化存在的情势产生长远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礼”作为上层建筑之一分明地接受到经济基础以及接受物质生活前提的约束。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礼”由于不断保持着与物质生产和统治需要的协调,而一直以顽强的生命力自我传演、发展,它的内容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实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适应,与法的物质制约性核心内容保持契合。

三、仁和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很多的传统美德中,“仁”思想可以算是在重要地位。宋代朱熹说过:“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可以看出,“仁”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地位。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很多思想家对于“仁”内涵的解析,有对前面的人的经受,还有依据时代发展做出来改变。在孔子来看,把“仁”从“爱亲”扩大到“爱人”,展现了“爱”的一种数量的改变,但内容又有了质的奔腾。当人类了解爱亲人的时候,会懂得爱,那时能比较容易的去爱别人。家庭的“仁”维护家庭氛围,开展到社会人与人互相帮助,这会产生社会的和谐。“仁”不仅是爱别人,也是要去爱其他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是看重道德修养。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通过学习和修养自身,成为尊贵,有理想的人,其中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群体协同发展。这些优秀的道德文化对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还在建设当今优秀文化过程中,还拥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推崇传统文化当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很长时间内社会实践根源上建立和进步的,这是中华民族大部分人都认可和采纳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但是传统文化就是民族精神的非常重要的介质,所以我们实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时候,根本离开不了教育传统文化。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必须要通过严谨的整理、开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情,让全社会的文化建立活力充分开释、文化改进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让更加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仁和礼的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一)可以和谐处理人际关系

通过“仁”“礼”思想可以和谐处理人际关系。在大学阶段除了学习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德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着现实的意义,在大学生活中阐扬出的是要爱待对每一个人,要有着广大的胸怀,在大学要跟别人接触中要相互帮助,互相理解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有着现实意义。学会“爱人”之前要学会“爱亲”,人们常用血浓于水来说明亲情,亲情是靠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的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一直增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促进学生能够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以仁爱的心。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高校要重视道德教育,让大学生促进互相帮助的品质,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道德修养,培养爱国心。

(二)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仁”“礼”思想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仁是相互亲爱,将心比心,礼是承认差异,相互尊重,讲求秩序。因此,从仁的角度看,我们人类其实就是相互连带、相互感通的一个整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这个大统一整体的一员。所以一个人如何做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世界、乃至宇宙是否能够和谐有序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从礼的角度看,一个社会要想得到正常的存在和发展,首先要保证一种秩序,这个秩序从传统文化上讲也可以说就是“礼”。礼要求我们每一人都以不同的身份、位置、工作内容生存和发展,此时需要我们按照我们不同的身份、位置、工作内容,以适宜的分寸做出行为。当不断用这种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时就产生一种责任感。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责任心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仁”、“礼”思想有助于我们去建立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建立的一种责任感。

五、向大学生进行仁与礼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重视传统文化的意识

文化环境的建设有很多方面完成,如课堂、宿舍、校园、讲座、征文、演讲等,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活动、学术活动月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很多样式的文化活动都会拥有吸引力,深深融入人心,而且更能够进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也就是说要树立重视传统文化意识,采用各种形式走向传统文化。

(二)不妨采取读传统原著的办法

要大量开展学习经典、读经典、理解经典的活动。这对于大学生而言,也许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其他方法也是值得采取的,比如大学生能可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文化。树立这种意识一方面要读很多书,提高自身修养,磨砺自身的意志品德。采取读传统原著我们能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精神,历史发展的大部分的状况,使他们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感化,并从中提取智慧。

(三)培养“仁爱”意识

主动疏导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积极建造和谐校园的氛围。当代大学生仁爱思想培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导入情感这份要素,让当今大学生互相关爱、自我约束的道德情感,使大学生的道德决定从“仁爱”开始,真的拥有行真心愿望和优秀品德剧烈要求,还要经过仁道德情感的满足,从而引动更大的热情。

(四)大力开展讲究礼仪,遵纪守法活动

当现在大多数学生把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举在第一位,而经常轻视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这正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后的文明礼仪教育融合进入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大部分规范计划,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还要鉴戒别的学校的优秀文明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确立对高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一直持续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合并。高校以多方法焦点教育对实践活动为介质,我们要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多样方法增强对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高校学生对法律增强意志。比如开讲座,演讲访问或者开展朗诵的活动遵纪守法。高校要提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大方面的教育。这就是要求高校第一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合并道德优秀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比如开讲座,演讲访问或者开展朗诵的活动遵纪守法。

六、結语

孔子的教育思想当中,孔子的“仁”思想是孔子思想教育当中最重要的内容,自己做不了的事或者很不愿意做的事,不能强破让别人做,这内容充足的体现出孔子教育思想中“仁”思想的观点;“礼”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当中适合于道德行为的思想,比方尊老爱幼的思想,再就是孔子推崇的礼仪,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思想;除此之外,“孝顺、忠义、诚信”等思想都是当今值得认真探讨及实践的宝贵的传统资源。孔子的仁和礼的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启示意义,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展现出了孔子仁和礼的思想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芳. 从“克已复礼”浅谈孔子“仁”的思想[J].武警学院学报,2010.

[2] 韩少杰,李立宗,王明春.“礼”的历史沿革及其法律性[J].软件导刊,2015.

[3] 栗彩艳. 从孔子的“仁礼”思想到当代教师的修养[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 冯丽丽.论孔子“为仁由己”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学理论,2011(03).

[5] 宋慧宇.“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世界历史名人孔子[J].长白学刊,2012(03).

[6] 梁亚丽. 孔子仁学思想之于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

[7] 韩彦明.探析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和谐社会理念[J].江苏社会科学,2014(04).

作者简介:金瑛(1994.04- )女,朝鲜族,吉林图们人,本科,延边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高校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