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慧
从2015年以来,高考语文作文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题型,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特别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写作,所以审题时考生有领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此,笔者想先谈谈“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首先,就要求限制而言,新材料作文要求较为宽松,便于自由发挥,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按照各项任务指令行文,具有封闭性。在写作目的的要求方面,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要求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其次,在比较运用上,两者都要比,但新材料作文偏重外部类比,只要不脱离中心,可以发散类比,旁征博引,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偏重于材料提供的几个人、几件事、几种观点等的内部相互比较,多限于就事论事,不准扯远了。最后,从写作的基本章法而言,新材料作文行文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围绕观点、发散引申—夹叙夹议、处处点题;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行文思路为:概述比较、明晰态度—该比则比、多维说理—就事论事、少扯闲题—身份代入、明确文体。
那么,高考事实评论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哪些类型呢?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几个类型:1.表态说理型。如2015年课标甲卷,女儿举报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打电话的父亲,要求考生摆明看法,给小陈、老陈或相关方写一封信,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2.权衡选择型。如2015年课标乙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在大李、老王、小刘这三人中,考查考生的选择以及体现考生的思考权衡。3.权衡判断型。如2017年全国卷Ⅰ,关注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高铁),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的关联。4.意见建议型。如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以漫画为材料,有两个人物、两个亲吻、两个巴掌、四个不同的分数,整幅漫画谈的是孩子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个信息,考生就可以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并展开行文了。
无论是哪种类型,笔者认为高考事实评论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时注意三点即可。
1.明确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包括:①内容任务,即你怎么看、你的立场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具体意见等。②对象任务,如以“明华”的身份给老陈、小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如果你是老师、企业家或家长,你倾向于哪一种认识等。③思维任务,即材料争议的焦点是什么、焦点与材料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要求考生在多维度比较中论证说理、就事论事、就事说理。④体式任务,如写一封信、拟一篇发言稿、演讲稿,更多的是写一篇议论文这种体式要求的作文。因此考生只有先明确任务,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离题太远。
2.紧抓焦点。所谓焦点,就是作文题中给出的具体事例、为考生创设的情境、或者两则、三则材料间的共同点与大主题之间的切合点。比如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关注中国关键词,如果考生选取了共享单车、一带一路、高铁这三个关键词,那么考生要展示一个发展的中国,而这个发展是与国家理念分不开的,同时就要体现国家共享、合作、高效的发展理念,如此一来,各点之间与大主题之间相切合了,那么这些主题词就像一条线一样要贯穿文章的始终。
3.行文思路。高考事实评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路一定要牢记八个字“缘事析理,不离任务”,行文首先要做到概述比较、态度明晰;该比则比、多维说理,即该权衡比较的一定不能忽略,要正比不得反比(比较中不能说其他几个内容不好,而应说“都好,只是我选我比较认可的罢了”)。如2015年课标乙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大李、老王、小刘三个之间不存在反比,考生只是在权衡之下,选择一位自己觉得有话可说的人而已,不能说另外两位不好;其次,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少扯闲题。这一点要求考生紧扣材料议论,做到分析详尽,说理透彻;最后,身份代入要自然,文体要明确,能够做到以小见大、深化文意是很重要的。
所以,一篇事实评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让考生明白说理的方向,即说理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上;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同时注重说理的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基于事實评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说理方向及说理原则,那么,我们的写作首先要有一个体现价值观的立意,其次要有起承转合的行文逻辑,最后紧扣任务运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假设分析等议论方法进行思维论证。当然,我们也该明确,在任务驱动型写作时,引证、例证可用,但不可喧宾夺主,要服务材料,引和例的作用不再是证,而是渲染。
总之,高考事实评论任务驱动型写作是一种新的作文题型,未来发展之路还长,愿考生们在学习中关注事实,掌握策略,汲取智慧,拿下高分。
★作者通联:甘肃渭源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