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名著阅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名著能促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让学生陶冶性情。然而,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对于阅读长篇著作也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学生激活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升阅读赏析的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不少学生认为阅读书籍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却对影视剧作品很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便充分利用了学生对影视剧的兴趣,先让学生观看影视剧的片段,当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命运产生兴趣后,则设置悬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变化。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名著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中。
在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后,我鼓励学生阅读《水浒传》。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给学生播放了其中的影视剧片段,并引发学生思考:“大家觉得杨志在被人抢劫了生辰纲之后会遭遇什么呢?他最后的归宿会是什么呢?晁盖、吴用等人真的没有被官府抓住吗?他们中间难道就没有背叛者吗?”想要了解这些问题,学生就要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了解这些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悬念的促使下,学生展开了自主阅读,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所得,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说说作品中人物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并说说对此情节发展所获得的感悟是什么。在交流中,学生对名著作品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者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也是阅读名著的前提。通过观看影视剧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我也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比较阅读。学生尝试比较同一篇文章中的片段,看看不同的人物在性格、行为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又或者比较同一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了解人物的人生变化。此外,对比不同作者的作品也是一个鉴赏名著的好方法,通过对比学生能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在学习八年級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两首》后,我鼓励学生展开名著《诗经》的整本书阅读。为了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我鼓励学生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我鼓励学生将《诗经》中具有相同特点的作品放在一起展开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在《诗经》中有很多魅力的女子形象,她们的境遇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大家尝试将《氓》和《静女》放在一起展开对比阅读,说说这两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氓》和《静女》中的女性形象都对爱情十分忠贞,但是她们的遭遇却并不相同,《氓》中的女子遭遇到了男子不好的对待,但是《静女》中并没有交代。另外《氓》展现的是很长的一段生活情况,而《静女》则是展现相会这样的片段。”除此以外,我还鼓励学生将《诗经》中的作品和其他诗歌作品进行对比,包括将《氓》和《孔雀东南飞》进行对比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展开自主建构,通过比较的方式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感悟,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初中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将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改编成小品、戏剧、诗朗诵等多种其他的形式。此外,鼓励学生展开演讲活动,说说阅读某精彩片段后的感受,又或者围绕其中的矛盾点展开辩论,这些方法也能促进学生深刻体验,在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获得审美性体验,最终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后,我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的活动,尝试寻找其中的精彩片段,将其改编成小品的形式,感兴趣的学生还能将其改编成评书或者是相声,用评讲的方式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十分感兴趣,很多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活动中。有学生便将“火烧赤壁”的场景用小品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其实在小说作品中,诸葛亮的形象是被特意夸大的。真实世界中的诸葛亮并没有借东风这样的神奇能力。”还有的学生在表演后将诸葛亮和周瑜进行了对比,认为:“在小说作品中很明显是抬高了诸葛亮,却贬低了周瑜,认为周瑜是一个器量很小的人。”学生通过精彩演绎和表达体验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对名著的认识。
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中包含三个层面的对话,分别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教师的对话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演绎作品的方式,学生先和作品进行深入对话,在围绕表演进行讨论时,还能展开师生和生生对话,因此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体验效果。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名著阅读。通过阅读名著,学生体会到了名著是文学家千锤百炼的精华,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极展开名著阅读的活动,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曙光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