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要让河水上山坡,要让山溪变成河!……”《要让河水上山坡》(作词:蒋鵬里,作曲:黄蕾)这是至今流传于广东江门新会的一首方言歌。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首歌曾获得国家级歌曲评选二等奖,并被中国音乐出版社编入歌集,家喻户晓。近日,笔者代表江门市新会音协拜访黄蕾老先生。如今,黄老已94岁高龄,仍然魁梧健壮,精神矍铄。
“嘿哟嘿哟嘿嘿哟……”一哼起《要让河水上山坡》这段激奋人心的前奏,黄老就好像一下子回到了60多年前的大开发时代。他高兴地说,当时全国正在大搞生产,这首歌就是在人们兴修水利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中诞生的。
黄蕾,1925年出生于广东江门,祖籍新会杜阮。11岁到广州大学附中读书。1938年,为躲避战乱,广州大学及附中迁往香港,13岁的黄蕾也随学校到了香港。1939年,以大学的一群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了“红红歌咏队”(后改名“虹虹歌咏团”),用歌声动员群众抗日救亡。黄蕾经常去歌咏团听唱歌,歌咏咏团团长卢动见他对音乐很有兴趣,便热情地教他乐理知识。当年,黄蕾便成为了歌咏团里年纪最小的正式成员,在合唱中唱女低声部。黄蕾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聂耳逝世四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当时我站在合唱队第二排右边的边上,唱的是《在太行山上》和《抗敌歌》。”80多年过去了,黄蕾仍深深地记着当年的一幕幕。
黄蕾跟着歌咏团在香港演出了许多进步音乐作品和抗日救亡歌曲,深入香港荃湾的一些乡村宣传抗日救亡。他还学着乐团指挥的样子,用一根竹枝当指挥棒,打着拍子教乡村的孩子们唱《义勇军进行曲》。那时,歌咏团除了演唱,还排演话剧、小歌剧,去农村演出。同时还举办扫盲识字班。“记得又一次演出话剧《逃亡》,我饰演剧中一个童角。演到高潮时,台下竟有观众向台上的‘鬼子’投掷沙土。”黄蕾老先生哈哈地笑起来。“还有一次,我们在荃湾演出,我不小心弄伤了脚板,乐团的吴宣昭大哥二话不说,把我一直背回旺角,至今难忘。”......第一次登台演唱、第一次演话剧、第一次当“小老师”,在歌咏团的岁月,让黄蕾不但掌握了乐理知识,也让他深切体会到音乐的力量,体会到歌曲对群众的鼓舞作用。
香港沦陷后,他返回内地,在台山任远中学当音乐代课老师的同时,继续完成高中学业。1945年,在台山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任音乐老师,并代教美术。1947年,黄蕾到广州省立法商学校任总务处庶务,同时在广州大学攻读大学课程,期间加入进步文艺团体“铁流合唱团”。
1949年,黄蕾加入了刚成立的华南文联,被派遣到广州组织成立文艺宣传队,这时的他开始了粤语方言歌曲的创作。根据当时宣传“折实公债”的指示,他创作了处女作《折实嘅公债快啲来买》,一连十多天每晚组队到广州永汉影院和中国影院演唱。1950年春节,黄蕾在广州组织文艺宣传队为春节劳军演出,由于多年劳累,得了肺病,于是黄蕾告别了铁流合唱团,独自回到家乡养病。半年后,身体稍有好转,黄蕾又参加了杜阮当地的土改宣传队,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黄老写了很多适合基层群众演唱的“方言歌”,鼓舞人心。1954年到1956年,黄蕾先后任新会县歌舞团团长、县文教局文化股干部等职,他经常下乡收集民歌,开展农民歌咏活动,走遍五邑地区的山河、村落。他把当地流传的民歌记录在歌簿上,并绘制出了一张五邑地区“民歌地图”。
1959年,是黄蕾最难忘的一年。当时广东新会正在大搞水利建设,黄蕾到水利建设的重点地区双水万亩水库配合宣传。目睹群众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他感到非常震撼,他开始构思歌曲。恰好当时新会县文联干部、词作者蒋鵬里根据水利建设的场景创作了几句歌词,希望他来谱曲,黄蕾看过词后,与自己的感觉相当吻合,欣然应允。一连几天,黄蕾茶饭不思,脑海里全是这首词和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反复推敲,他决定以侨乡农民庆丰收时唱的“禾楼歌”为基调,加入劳动号子的音段,一个通宵下来,广州方言歌《要让河水上山坡》创作完成。
由于是群众歌曲,《要让河水上山坡》采用了简单易唱的一部曲式,以“嘿呦嘿呦嘿嘿呦”的劳动号子作引子,接着是方整的八小节主题旋律,然后是连接的两个小节的劳动号子,再又是方整的八小节主题旋律,重复之后加一个结束句止。调式上,采用了降a调,音区并不宽,唱起来却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尤其适合以男声小合唱或男声四重唱。
1959年年底,《要让和水上山坡》在新会县文教局编印的《新会民歌》发表,被新会人民广为传唱,无论是荷塘的大河开挖,还是西江的天河围加固、杜阮的那围大水库建设,凡是有水利工地的地方,就有这首歌响起。
1963年初,该作品被广东人民出版社编入《农村歌选》;同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编入《农村歌曲选》。1964年,歌曲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唱革命歌》发表;同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评选为“全国为农村服务优秀歌曲”二等奖,并被编入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社员心向共产党》歌集。197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革命歌曲选》第二集再次选入该首歌曲。省著名歌唱家罗荣钜、上海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都演唱过这首歌。2013年,在广州第八届名家名曲音乐会上,中国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演唱这首歌曲,拉开音乐会序幕。
“要让河水上山坡,要让山溪变成河,你搬泥啊我筑坝,大堤转眼穿过河……”贴近民生的歌词,加上歌曲里类似劳动号子的音段,旋律昂扬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要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只要音乐响起,就能将听众带进那个劳动者利用勤劳的双手,开山劈石,挖沟引水,赶生产,争效益的场景之中。1959到1961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鼓舞斗志,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要让河水上山坡》诞生于广东珠三角白话地区,词曲作者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亲切的白话方言演唱,让广东的群众有唱“自己的歌”的感觉。同时,由于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背景之下,这首歌在全国的传唱,也把广东白话歌曲推向了全国。
1964年,黄蕾担任新会县文化馆副馆长,同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先后任新会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副主席、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江门市文联常委、江门音乐家协会第一届主席、江门市政协委员等职,取得副研究馆员职称。他一直从事群众音乐普及工作,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数十年来,创作了500多首歌曲,其中《八字宪法八朵花》《齐口合唱幸福歌》《地主心肠黑过墨斗》《大沙田里热烘烘》《民兵训练歌》等歌曲在省级出版的歌曲集发表或省级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他作曲的《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于1993年获“全国工人歌曲征歌”银奖,《新会中医院院歌》《新会妇幼保健院院歌》获“全国工人歌曲征歌”优秀创作奖。2004年,他的歌曲作品集《葵乡放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封面照片上的女指挥家就是由黄蕾亲手培养的民间指挥家。
2010年,笔者与江门文联伊继红主席等文联领导陪同黄蕾老先生,领取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他颁发全国文联授予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和奖章。
退休后的黄蕾老先生退而不休,仍然坚持歌曲创作和演唱活动,他协助新会老干活动中心组建“新会歌舞团”(后改为“新会老干合唱团”),亲自担任了五年的团长和合唱团指挥。如今,在新会的乡镇、工厂、学校,还经常可以看到黄老指挥的矫健身影,听到乐团浑厚雄壮的歌声。
“我们是快乐的一群,跟着时代的齿轮前进,我们在歌唱里长大,更要用歌声去唤醒迷梦的人群……”年少时参加“红红歌咏队”的队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几十年来他总是念念不忘。“天天在学习,息息在斗争,用歌声去唤起群众的斗志,是我们时代的初心。”黄老露出爽朗慈祥的笑容。
要让河水上山坡!黄蕾老先生以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对音乐的热爱,书写了他的如歌人生。祝黄老健康长寿,歌声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