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鑫
(阳光学院 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350015)
闽东畲族在中国有着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所蕴含的古朴之美、自然之美、工艺之美等,是畲族人民的民族精神,这些内容在现代社会更是弥足珍贵,值得共同保护与传承。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IGC)第七次大会发布的《保护传统文化政策目标与核心原则》文件,确定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目标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承认和尊重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满足原住民的实际需要;控制传统文化和知识的传承的滥用;保护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授权文化发展的自主权利;认同社区的价值并鼓励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知识的现代化创新与实践等。相对于传统文化的特性与价值,政策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承认价值与增进尊重、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创造、研究文化的交流[1]。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在提倡以科技扶贫为基础,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力于畲族文化传承的学术创新价值研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机构等也逐渐意识到独具历史和传统的畲族民族特色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创新,是各族人民理解畲族传统文化、增进与畲族人民交流的重要内容。
闽东畲族先民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乾元元年(758),由畲族祖居地“凤凰山”往福建福州周边方向迁徙,接着有18支雷、蓝、钟三姓畲民从福州、侯官、连江、罗源等地先后迁往宁德、福安、福鼎、霞浦等地定居。目前闽东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约有18万人,是畲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淳朴的闽东畲族民众在迁徙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畲族的文化艺术相当丰富。2004年底,在福建省福鼎市佳阳乡畲族青年钟敏贤与浙江高级工程师雷先土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了畲族话语交流平台《畲族网》,因此社会各界可以通过畲族网关注畲族文化。2009年800多万字的《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出版,全书以畲族文化普查为基础,分13卷客观全面地展示畲族传统文化和畲族特色,为实现畲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但在现代社会商业化和城镇化的冲击下,畲族文化传统在渐渐消失。如位于福州 “三坊七巷”的闽东畲族祠堂“福省祠”,由于年久失修日渐破败。好在2006年,因网友向政府部门呈送了保护规划建议书,福省祠被列入“三坊七巷”需要保护的200多座古建筑名录。畲族的部分编织彩带、绣帕工艺,畲族古老的竹筒镯、黄藤镯、畲族新娘草鞋、木履等制作工艺,以及有着畲族女性崇拜象征的特色民族服饰“凤凰装”等,也都濒临消失。而畲汉通婚的,畲族的民族语言、歌言文化、民族风情等也在不断地汉化,传统畲医畲药的技艺和制作工艺等文化遗产内容,也都不断地在遗失;畲族的历史材料、文物文献、传统建筑也在不断地损坏和丢失[2]。这些都给民族特色教育和传统文化弘扬带来困难。
现在闽东畲族通常以在畲族村落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活动和畲族文化艺术节的形式来宣扬畲族传统文化,如复兴畲族会亲节、“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畲族民俗文化旅游节等,使参与畲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有识之士和传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多,形成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3]。2010年6月10日,畲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在福安市正式成立,对不断流失的畲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另外,政府组织等也开始支持搭建地方性知识平台,在“生产性保护”基础上进行“非遗”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研究等,挖掘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好地推动畲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对于闽东畲族乡镇政府来说,政府和民众对于将畲族传统文化要素作为主要开发元素进行创新创意应用的研究都抱持着接纳和支持的态度[4],认为研究与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相适应的应用途径,将为畲乡文化传承和经济建设带来创新力量和发展潜力,为畲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5]。如2018年7月,由闽江学院师生组成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团队,来到罗源县畲族村落,向畲民传授了利用畲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创产品的创新技艺,制作出了具有畲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各类创新创意文创产品,并与畲族村签订了技艺传习系列培训活动的合作协议,以文创产业作为促进畲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推动力。
所以,加强畲族民众对于地域文化的互动体验和探索欲望,形成文化自主保护意识和创新传承的产业发展概念,并通过创新网络、设计网络、社会网络等,帮助建立畲族文化创新创意产品应用发展平台[6],是当前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石。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全球化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地域文化的发展,展现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特色,对畲族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分类梳理,使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创新设计之间产生紧密联系,是传承与保护畲族文化,树立畲族文化形象的根本需求。如2018年12月1日,由畲设计联盟(SDA)主办,兰道品牌策划(廊坊)有限公司承办的畲族文化创意设计展,作为畲文化复兴计划的部分内容,在闽东畲族历史文化名村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举办,展览通过海报创作形式,以现代创意设计的手法,运用抽象的视觉语言展示了闽东畲族的图腾、服饰、首饰、工艺、景观等闽东畲族村落传统文化内容(如图1)。
根植于闽东畲族民众意识深处的传统文化要素,主要源于传统的图腾崇拜与神话传说,而这些来自于图腾崇拜及故事、神话传说的图案,从形态上通常以人物纹和动物纹最为常见。人物纹大多来自于古代戏曲文化和戏剧故事等,如由“盘瓠变身”“龙麒娶妻”“梦蛟拜塔”“八仙过海”这些典故所描绘出来的动作表演形态。动物纹也大多来自于畲族的千年古老记忆,如凤凰(即畲族三公主)崇拜所呈现出来的凤凰纹样。马牙纹也称犬牙纹,形态呈锯齿状密集排列,来自于盘瓠传说中“盘瓠的牙齿”,也是闽东畲族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纹样之一。盘瓠,传说是畲族的祖先,在畲族祖宗歌里的原形为金龙,畲族民众多也有称其为“麒麟”“龙期(麒)”。龙纹在闽东畲族的刺绣底样中较为多见,它通常呈现自由自在的形式,并与凤、龙珠等纹样组合在一起,设计出龙凤吉祥、双龙吐珠、龙麒献瑞等合美吉祥的图案,大部分图腾纹样都阐述着畲族人民对自然万物与祖先前辈的敬仰与崇拜。
闽东畲族装饰题材丰富多样,主要采用可以用来搭配图腾类纹样的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天象纹等,将装饰纹样搭配图腾要素组合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图案。植物类的如牡丹、梅花、桃、石榴、佛手、菊花、芙蓉、忍冬、荔枝、水草、柳条纹等,多采用独枝、 折枝或者缠枝的设计布局,与动物纹如凤凰组成“凤凰牡丹”等。其他常见的动物图案如十二生肖动物、仙鹤、喜鹊、蝴蝶、蝙蝠、鹿纹样等;天象纹如水纹、云纹、雷纹、太阳纹等;线形纹如曲线、波浪线、漩涡线等;还有几何抽象纹类的如太阳纹、钱纹、万字纹、回纹、 卷草纹等,多做为角隅纹样、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等出现,用于修饰造型(如图 2)。也可以搭配形成如鱼龙如意、蝶恋花等吉祥装饰图案。
在闽东畲族图案中,常见的还有具有典型装饰效果的纹样博古纹,即古代器物形状:花 瓶、葫芦、如意、花篮、宝剑、琴书、镜子、亭阁、珠子等纹样。其中花瓶因为“瓶”与“平” 谐音的关系,构成“富贵平安”等寓意,在闽东畲族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还有一大类如文字纹, 闽东畲族人民由于在生活中受汉族文字的影响,出现了不少汉字类的纹样,如福字纹、喜字纹、寿字纹等,组合出“招财纳福”“福禄寿喜”“三元及第”等吉语。这些图案通常用来制作畲族银饰、服饰装饰品,其中吉祥的寓意也代表了闽东畲族人民对生命的崇敬,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图2 闽东畲族几何抽象纹的创新设计应用
闽东畲族人民的工艺技艺要素通常与生活中的实物相结合,将自然界中的动物形象、植物形态、花鸟鱼虫等图案,进行重新提炼和组织搭配,形成富有传统特色的吉祥寓意图案,有效地运用到工艺产品中。
如畲家刺绣是闽东畲族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刺绣手工艺品的种类繁多。闽东畲族女性喜爱在衣领、衣襟、袖口等绣上各种几何纹样或者花鸟纹,在帐帘、枕头、鞋面、围裙、包袋等布面上绣上图案各异的花边,组织成单独纹样、连续纹样、角隅纹样等丰富的花样。这些刺绣工艺,在结构上和图案设计上都体现出了闽东畲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而畲族剪纸工艺品最初多作为刺绣衣服、鞋帽、包袋等日常用品上图案的底图使用,供刺绣使用为目的,以原色纸张、黑白组成对比剪或刻成,因其线条流畅、简练古朴,形象生动,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由于闽东畲族人民通常生活在遍布竹林的山里,勤劳的族人就原地取材,巧妙地运用斑竹、金竹、石竹等材料,经过选材、破篾、拉丝、染色、喷漆等复杂的生产工序,搭配编织出各种造型优美的畲笠、屏风、枕、席、挂联等传统工艺品。尤其是做工精致美观、花纹细巧的畲笠,是闽东畲族女性在走亲访友、赶集、赴约等活动时最常用的装饰品之一。畲笠外缘有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造型,整个材料用细如发丝的不到 0.1 cm的多彩九重篾进行编织, 上面编上220 条至 240 条的竹篾,织出笠燕、三层檐、云头、顶、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各种相间的花纹,最后装饰上水红或白色的绸带,以及彩色珠子,体现民族风格。
工艺技艺要素作为畲族人民约定俗成并共同使用的装饰语言,具有高度的传承性、实用性、民俗性,这类独特的传统文化载体既体现了畲族的民族信仰,也体现了畲族丰富的民俗 文化底蕴。
独特的色彩搭配应用体系是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东畲族源自于东方夷族,因东方之神的用色以青色为主,所以畲族民众通常喜爱以黑色、蓝色色彩为主色调。 如闽东畲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凤凰装”上的色彩,大部分都是以黑色和青色为底色体现庄严朴实,在衣领上刺上强烈浓艳的红色、黄色、紫色、绿色和白色等花纹边饰,多用原色及二次间色,与底色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凤凰羽毛的色彩,以及体现儒家五常思想仁、义、礼、智、信的含义,给人以视觉上鲜明醒目的强烈冲击。 在头饰上闽东畲族的色彩也有所区别,通常以不同色相的红色为主色调,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女子。如未婚女子的头饰是正红色的头圈,显示青春活泼;已婚妇女的是玫红和正红头绳扎起的凤冠形状,相对华丽繁琐;老年妇女的头饰为暗沉的深红色,体现庄重大气。同时在发际处系上黑色、蓝色和红色的绒线环束,表示老年、中年和青年三种不同年龄的身份。头饰以外,畲族服装里的“花边衫”“彩带”“拦腰”“花鞋”等配饰色彩,也是模仿凤凰五彩羽毛颜色,以蓝、黑或者红布为底色,配上红、黄、绿、紫等鲜艳色彩,有时还会以炫目的金线描边,绣成各式花纹,绣出闪闪发光的色彩效果。
这些色彩不仅代表闽东畲族人民的生活观念、审美取向、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内涵,更表现出闽东畲族的凤凰崇拜精神和审美特点。
闽东畲族传统文化要素是当地畲民生活环境变迁的见证和审美思想发展的结晶,创新设计内容以此为基点展开,开发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的多重载体。即以闽东畲族的传统村落为背景,通过结合不同类别的设计专业和学科如信息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影像设计、产品设计及儿童美术教育等综合方式,促进闽东畲族村落和社区的传统文化创新[7]。并通过创新村落品牌,对不同村落进行针对性的定位和具体规划,使设计以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结构形式和富有张力的社会认同力量,与村落文化的创新结合起来,促使文化创新成果结合数字化,以网络为桥梁,达到从畲族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由本地化至国际化的转变[8]。
1. 畲族村落社区数据信息设计
闽东畲族保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畲族民族服饰、传统节庆等,以畲族传统村落里的内容 最为丰富。通过深入福安、霞浦、福鼎、罗源、连江等闽东畲族村落进行访谈、走访、观察 等形式,绘制出畲族村落自然人文资源地图,并以图文形式呈现畲族民众的生存形态和生活 点滴,设计民风民俗数据信息导图,将原本复杂的研究数据以趣味化、简洁化的形式表现出 来,以利于后续研究及宣传推广[9]。
2. 畲族文化视觉要素设计及应用
通过采集绘制大量闽东畲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图式素材,对突出的畲族服饰图案纹样、畲族地方特色要素、畲族环境标示等具有高识别度和高认同度的题材进行提炼和抽象设计,创造出独具闽东畲族特色的系列现代设计作品,包括特色文化符号识别设计、传统节日视觉形象设计、“非遗”工艺过程绘制图等的创新设计[10]。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影像
通过影像形式记录闽东畲族文化创新设计应用过程,包括当地生活形态纪实摄影部分和影视制作部分。影视制作分为记录项目活动的总宣传片,以及畲乡的各类专题片:包括重点研究村落的本色风景、畲乡的传统文化、人文风情、各类团体在畲乡的设计创新活动等,用全新的视角展示畲族民众巧夺天工的特色和智慧。
4. 畲族特色产品开发及包装推广
通过对闽东畲族独有的特色文化产品进行品牌策划与创新再设计,以畲族相关文化为品 牌主题,对畲族文化进行品牌定制化、图纹拟物化、民俗旅游等三个方向的产品规划,形成畲族特色文创产品、畲乡旅游纪念产品等,并搭建互联网平台,进行产业模型研究,在国际设计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品牌推广。
5. 儿童美术教育
通过开展儿童公益美术教育活动,以挖掘畲族特色元素为主,启迪畲乡儿童对于特色传统文化的质朴的“美”的感受,创造出来的作品可以结合现代生活的需求,进行畲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畲族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售卖所得资金继续用于畲族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活动,使教育、公益、文化传承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6. 品牌发展模式研究
致力于总结整个闽东畲族地区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产业结构,从品牌发展的角度为畲族开发特色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等内容,提出不同的、可行的长远品牌定位,使之前的研究设计形成真正的产业转化,提供品牌发展模式支持。
在此基础上联系本地企业,进行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畲族地域民俗文化的产业化进程,为畲族文化的研究推广贡献力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独特的闽东畲族 地域文化。
在扶持传统文化和传统发展的同时,加强闽东畲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工作,经常性地组织 全国性的畲族文化创新发展研讨工作,以利各省之间的畲族文化情况交流,便于更好地开展 闽东畲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工作。促进行政部门和民间组织的互相协作,加强对各个时期著作与地方志上有关畲族记录的收集和汇编,在供研究之用基础上宣扬畲族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服务。加强政府扶持并指导本地企业以闽东畲族文化为主体的旅游业和旅游纪念 品开发,在畲族相对聚居的村落兴建保护畲族文化的旅游内容,结合民族文化展览、民族风 情游艺等项目,集旅游休闲一体,为保护保存畲族文化遗产提供良性循环的资金保障[11]。
如 2019 年 11 月 1 日,畲设计联盟秘书长蓝作掇先生参加了第四期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班。研讨班依据时代发展,设置了技术应用专题,以及服务设计思维的开发与系统创新,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传统文化与科技文旅的融合应用等系列课程。蓝作掇先生在研讨班中向参与人员系统地阐述了畲文化的发展历程,宣传、推广和弘扬畲族文化,并分享展示了畲文创产品,致力于让更多人熟知和关注畲族(如图 3)。
从现实实践应用角度和发展需求出发,以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创意设计应用实践为基础进行建设,结合时代发展取得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成果,依托社会创意产业团体和院校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使设计与社会创新生存的必然关系开展得更加符合畲族文化发展目标和普遍利益。
图3 第四期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班
图4 2020年挂历闽东畲族部分
如2019年10月24日,畲族文化设计研究中心发布的限量版2020年畲族版挂历的预定版本,以“红畲文化,魅力十足”的主题描绘了畲族地区的卡通IP形象,其中闽东畲族形象部分包括顺昌、罗源、宁德、福安、霞浦、福鼎六地的畲族民众服饰造型(如图4)。这些IP形象呈现出的闽东畲族人民淳朴、刚直、拼搏等民族性格,以及审美、搭配、装饰等造型特色,可以通过产品的互联网销售传播,增强广大受众对闽东畲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充分保留和融合闽东畲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下,促使畲族乡村民众也能享受到现代文明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并利用畲族文化元素进行特色文创产品及旅游纪念品、公益产品等开发和销售,搭建文化共享实践应用平台,在可持续性地加强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增强畲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对闽东畲族传统文化要素的整理、分析、提炼,研究创新设计途径,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闽东畲族民族文化,而且也是提高畲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领域地位的渠道。通过闽东畲族数据信息、视觉形象、图形图案、畲族特色产品、公共装饰等项目内容的创新设计,以及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开放,将促进创新应用实践工作中的产学研合作,形成创新合力,实现高校、畲族民众和品牌发展的多赢局面。文化创新创意产品应用也可能吸引师生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志愿企业等,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畲族地域文化创新创意应用工作中,确切落实畲族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畲族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