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路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
汽车故障诊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人工直观经验法、仪表设备诊断法、汽车自诊断法、专家系统故障诊断法等。尽管车载自诊断技术、专家系统等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人工直观经验法维修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再加上检测仪器的升级换代,人工直观经验法的使用频率在故障诊断方法中占比30%以上。
人工直观经验法是指维修技师对有故障的系统 (或元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熟知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经验,通过原地检视或道路试验,凭感觉、观察及测试工具,采用将某个部位症状放大或暂时消隐的方法,对汽车的故障和现象进行判断。该诊断方法一般包括以下5个步骤。
1)询问客户故障症状,重现故障症状。
2)观察故障现象,判定观察到的症状是否为故障。
3)如果是故障,依据观察到的故障现象推测故障发生的原因。
4)检查可疑部位,找出故障产生原因。
5)分析引起故障的因素,对故障进行正确的维修,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人工直观经验法诊断过程是一个推测、验证,再推测,再验证,逐渐寻找故障真正原因的反复过程。在实际维修中,由于错误片面的推测,导致维修事倍功半,甚至走入死胡同的也比比皆是。比如在面对“多个挡位挂挡困难的变速器故障”时,维修技师如果不能抓住“多挡位挂挡困难”这一重要信息,可能会误以为故障在变速器内部,而忽略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这一原因,误入拆检变速器总成的歧途。
因此,准确找出故障的症状,再根据症状推测故障原因是人工直观经验法的关键点。尽管有着“先外后内、先简后繁、先熟后生、先思后行、代码优先”的故障诊断基本原则,但由于故障成因的复杂性,因此通过故障案例研究,实现从个别到一般性经验的得出,有利于丰富人工直观经验法的诊断策略。
推测故障原因需要高水平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时候需要对出故障的整个系统、甚至整台汽车进行系统分析才能推测出故障原因。尤其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如果维修技师对其工作原理不熟悉,将很难对故障原因做出快速、正确的推测。
1)案例1:丰田普锐斯无法加速。
2)故障现象:车主反映,踩油门时车速上不去。接车后发现,车速上升至20 km/h时,防滑故障灯闪烁,汽车无法再提速。尤其是在加大油门时,车速只能保持在10 km/h。此外,仪表内的SRS灯始终点亮。
3)维修过程:维修技师依据试车后的故障现象,初步判断由于车辆的驱动防滑系统误工作,导致该故障。但事实上在车辆行驶时,驱动轮并无滑转,驱动防滑系统为何会工作呢?
丰田普锐斯带有TRC(牵引力控制)和VSC(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当驱动力施加到车轮上时,如果驱动轮打滑,TRC系统电脑将降低发动机 (或驱动电机)的输出,并对驱动轮施加制动力限止打滑,从而提高驱动力。当车辆在转弯时出现车身不稳定状态时,VSC系统电脑将对部分车轮实施制动,同时减少发动机 (或驱动电机)输出,从而稳定车辆的行驶状态。
根据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可以将故障范围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前后轮胎尺寸不一致;②与VSC相关的传感器 (如转向角、横摆率等)故障;③线路故障;④制动防滑控制ECU故障;⑤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故障。
首先检查轮胎,4个轮辋和4个轮胎的尺寸一致。
接着读取故障码,发现只有SRS系统有2个故障码,分别为B1801(引爆管电路开路)、B1811[引爆管 (双级-第二级)电路开路]。从这两个故障码可以看出,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电路有开路。
依据判断,进一步检查喇叭。发现喇叭按钮失灵,且方向盘上的其它功能按钮均失灵。可以推测,方向盘内的螺旋电缆可能断裂。那么螺旋电缆的断路与本故障又会有什么关联呢?
进一步读取VSC系统数据流,发现转向角传感器的数值为1150度,左右打方向时,该数值不会变化。接着检查螺旋电缆,发现螺旋电缆开路,且无法初始化转向角传感器。
4)维修结果:更换螺旋电缆和转向角传感器,初始化传感器后,故障排除。
5)案例反思:那么螺旋电缆的断裂,怎么会造成汽车无法加速呢?
实际上,从“转向角传感器的数值始终在1150度”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转向角传感器始终向VSC电脑传递车辆以最大转向角向左转的信号,系统电脑由此判定车辆正在转弯。车辆转向时,外侧轮的转速应比内侧的转速要快。但事实上,车辆实际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其左右轮的转速相等。这样一来,ECU就会误判此时车轮有打滑现象,车身在转弯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系统电脑将实施制动,减少发动机 (驱动电机)输出来稳定车辆,从而限制了车辆加速。
从案例1中可以看出,维修技师如果对TRC系统和VSC系统的工作原理不熟悉,很难将故障现象与这两个系统有问题关联起来。并且,就算最后误打误撞更换了喇叭螺旋电缆,也未必能弄清楚故障产生的真正原因。
验证和重现故障现象是故障诊断的第一步。维修技师先通过问诊调查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频次等因素,然后对故障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如功能是部分失效还是完全失效,外观是否有损坏,工作温度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响,是否有异味等。结合观察到的故障现象,再根据汽车的构造和原理,深人思考和具体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位。当故障现象不明显,或者观察不到时,维修技师还应通过施加振动、加热和 (或)致冷、淋水、施加电负荷等方法再现或者放大故障显现。
1)案例2:丰田卡罗拉左后车窗偶发性不能升降。
2)故障现象:车主反映,有时无法用主控开关控制左后门电动车窗的升降。
3)维修过程:维修技师依据车主的反馈信息,对左后门的电动车窗进行了升降功能测试。当左前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左后门车窗玻璃升降正常。当完全打开左前车门时,左前门的主控开关不能控制左后车窗玻璃的升降。这时,再尝试用左后门的车窗开关控制玻璃升降时,发现左后的玻璃能升不能降。
技师依据观测到的故障现象,对照电路图 (图1)进行分析。发现电动车窗主控开关I3的12脚和左后分开关K1的5脚有断路时,将出现主控开关无法形成回路,不能控制左后车窗电机。此时,左后的分开关位于上升挡位时,可以形成回路,玻璃可以上升,分开关位于下降挡位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玻璃不可以下降。进一步查看电路图,发现连接器IE1位于驾驶室内的左侧脚踢板,连接器I3位于左前门主控开关处。联系“车门关闭时无故障,打开时出现故障”这一故障现象,推测故障可能是由于车门打开过程中,I3连接器与IE1连接器之间的线束被拉断造成的。
技师依据分析结果,测量主控开关I3的12脚和连接器IE1的8脚之间的线束电阻。当车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电阻值低于1 Ω,线路处于通路状态,逐步打开车门,当车门打开至一半状态时,电阻值为无穷大,线路处于断路状态。
4)故障排除:更换I3的12脚和IE1的8脚之间的导线,故障消失。
图1 丰田卡罗拉电动车窗电路图
5)案例反思:看似一个奇怪的偶发性故障,维修技师通过对电动车窗进行充分的功能检查,仔细观察故障现象,并依据现象进行分析推测,在不用万用表检查的情况下就精确地推测出故障部位,后续的电阻测量,只是验证预判断是否正确。
随着汽车诊断设备的发展,利用检测设备对汽车的结构参数、技术状态 (如间隙、尺寸、形状、相关位置的变动、真空度、压力、油耗和功率等)、曲线和波形等进行检测,放大故障现象,进一步方便维修技师充分观察故障现象。典型的诊断设备有万用表、示波器和诊断电脑等。尤其是利用诊断电脑读取故障码、动态数据流、冻结帧,已成为汽车故障诊断的必要过程。数据流可以捕捉汽车故障状态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信号数据,常用于辅助诊断偶发性故障、传感器特性变异故障、无故障代码故障等。
1)案例3:丰田锐志多个故障指示灯点亮。
2)故障现象:车主反映发动机故障灯、ABS和VSC灯点亮。
3)维修过程:维修技师起动发动机,发现发动机故障指示灯、ABS和车辆稳定控制系统 (VSC)故障指示灯始终点亮,用诊断电脑读取故障码为P0172[系统状态过浓 (1列)]和P0175[系统状态过浓 (2列)]。依据故障码可以初步锁定故障原因为:
喷油器泄漏、空气流量计 (MAF)故障、水温传感器(ETC)故障、点火系统故障、燃油压力不正常、排气系统漏气、空燃比 (A/F)传感器电路断路或短路、空燃比传感器故障、空燃比传感器加热器故障以及发动机电脑 (ECM)故障。
清除故障码后试车,发现加油无力,行驶几公里后故障灯再次点亮。进一步检查燃油压力,发动机怠速时燃油压力为310 kPa(标准值为301~347 kPa),正常。分别检查排气管、喷油器、火花塞,均正常。
更换空气流量计,重新试车,故障依旧。读取怠速状态下的数据流见表1。
表1 锐志燃油修正系数数据流
依据表1数据,计算出反馈补偿系数为1.44(反馈补偿系数=短期燃油修正系数+长期燃油修正系数+1),说明系统已严重偏浓。左右两侧的补偿系数基本一致,而两个空燃比传感器同时出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以判断空燃比传感器正常。
表1所示,空气流量 (MAF)的动态数据为4.84 g/s,此时的空气流量相当于发动机转速为1 150 r/min时的进气量,高于怠速时的正常数值2.5~3.1 g/s。发动机电脑给出的喷油量信号高于实际需求量,从而导致混合气过浓。空燃比传感器不断发出过浓信号,修正喷油量。当燃油修正值超过最大修正阈值时,故障指示灯点亮,储存系统状态过浓的故障码。
从数据流的分析可以看出,故障原因仍然是空气流量计信号不正常导致的。由于空气流量计已更换过,进一步检查线路。
如图2所示,用万用表测量发动机ECM的D5连接器27脚(VG)与空气流量计3脚 (信号输出)间导通。装复D5连接器,再测量空气流量计的2脚 (搭铁)端子与车身搭铁间的电阻值为1.3 Ω,用手拉动此导线ECM侧的连接器时,出现搭铁电阻忽大忽小的变化。仔细检查,发现D5连接器的26脚有松动,造成接触电阻。这样相当于在空气流量计中串联了一个额外电阻,提高了空气流量计的输出电压,最终导致ECM产生进气量大的误判。
图2 空气流量计电路图
4)维修结果:修复D5的26脚,重新试车。怠速时的MAF降为3.0 g/s,长短效燃油修正系数恢复到±5%之内,故障排除。
5)案例反思:本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空燃比缺陷导致的发动机故障。造成这类故障的原因范围比较广,维修技师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正确地推测出故障原因。案例中,维修技师先后借用了燃油压力表、诊断电脑、万用电表来检测,尤其是对与故障相关的数据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凸显了故障现象,抓住空气流量值不正确这一现象,判断空气流量计线路有问题,一举解决故障。
值得注意的是,将故障系统运行工况相关的数据流与标准参考数据对比 (数据可以通过新车采集),是利用数据流判断故障的常用方法。
故障诊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缩小故障范围的过程。对于多系统群死群伤的故障现象,其故障原因往往是由共用元件、共用线路有故障导致的,比如共同电源、共同搭铁等。这样可以迅速缩小故障范围,降低排查难度。而面对单个系统相对独立的故障现象时,可以将故障系统中与其它正常系统相关联的元件、线路排除在外,从而缩小故障范围。
1)案例4:丰田锐志仪表多个故障灯亮。
2)故障现象:车主反映,车辆起动时,偶尔会出现ABS灯、SRS灯、PS灯、驻车制动灯同时点亮,方向无助力,转速表不稳的现象。故障灯点亮后,车速为30-40 km/h,发动机偶尔会熄火。并且,早上冷车起动时容易发生该故障。
3)维修过程:读取故障码,共发现ABS/VSC/TRC系统、EMPS系统、空调系统、组合仪表、主车身等5个系统13个故障码 (表2),这些故障码均为失去通信故障码,具有CAN系统链路故障的典型特点。此外,诊断电脑与车辆通信正常,可以判定CAN通信线路无短路。由此,初步推测故障原因为“CAN通信线路有间接性断路或多个系统故障”。
表2 故障系统检出故障码统计表
从故障概率的角度判断,多个系统同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非常小,最有可能是这些系统共用的某个零部件出现问题,如共用电源、共用线束连接器等。
根据系统图 (图3)和电路图,查找与各故障系统相关联的部件如表3所示。
图3 锐志V1总线CAN系统示意图
从表3中发现,K87(2号接线连接器)是所有故障系统都必须经过的一个点,由此,可以基本锁定故障是由K87造成的。
4)维修结果:清除故障码,起动发动机。用手晃动K87线束,观察仪表,发现仪表内转速表随着晃动有波动。当将线束拨到一个特定位置时,转速表指向0位,ABS灯,PS灯、安全气囊灯、驻车制动灯点亮,空调不制冷。重新读取故障码,故障码重现。确定故障是K87线束端子松动引起。
5)案例反思:在检修故障的过程中,维修技师依据5个系统同时失效这一故障现象,初步判定为CAN系统链路故障,然后再分别找出导致各个系统失效的部件,对比分析,找到K87是各系统均会涉及的共同部件,从而缩小故障范围,避免盲目拆装维修,最终快速地找出故障点,排除故障。
表3 故障关联连接器一览表
错误的维修方法,不恰当的改装,由于不是汽车运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故障,其产生的故障后果,常常难以用合理的汽车理论知识来解释,从而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在汽车故障诊断过程中,陷入迷茫时,别忘了看看车辆是否有过改装,或者不良维修记录。
1)案例5:丰田卡罗拉轻踩油门异响。
2)故障现象:客户反映车辆行驶过程中,轻轻加油时发动机前方有“嘘、嘘”异响,在安静的环境下尤为明显。试车时发现,车辆在原地加油至1 500~2 000 r/min时,车辆前方会发出这种响声,且响声会随发动机的转速变化。
3)维修过程:维修技师依据故障现象,初步推测为发动机异响,但是用听诊器却听不到响声。依据以往维修经验,拆除发动机皮带,故障现象消失,判定为发动机附件异响,如:发电机异响、水泵异响、空调压缩机异响等。
全面检查相关附件,并未发现有何异常,进一步检查皮带,也未发现问题。由于响声类似发电机发电量不足的声音,于是检查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和电压,均正常。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响声会随发电电流的波动而变化。将发电机的插头拔掉时,故障消失。由此可以判断,异响会随发电电流的波动而变化。
那么,哪些响声会随着发电电流的波动而改变呢?此时,注意到车辆改装了导航系统。于是关闭导航,异响消失。进一步检查,发现导航主机外壳离开车身时,响声消失。
4)维修结果:用绝缘胶布将固定螺丝缠绕,使主机外壳与车身处于绝缘状态,重新安装导航主机,故障排除。
5)案例反思:由于异响随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且拆掉传动皮带后异响消失,导致误认为发动机异响,走入歧途。在观察到车辆加装了导航系统后,重点围绕加装的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加装的导航主机对电流变化的抗干扰能力较弱,当发电机的发电量变化时,导航的喇叭就发出“嘘、嘘”的异响,最终找到故障原因。
在面对疑难故障时,由于模型复杂、影响因子多,现在的专家诊断系统还难以胜任,诊断技师仍主要依靠人工直观经验法来诊断。人工直观经验法是以工作经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为基础的,而个案分析可简化模型,有利于诊断技术研究。同时,基于案例研究的故障原因推测策略易于一线维修技师理解,便于推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中的引入,依托故障案例分析建立专家诊断系统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