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国华
摘 要:丰润背靠燕山,南瞰茫茫渤海;东有陡河并举而望。这块土质肥沃润泽丰美,是镶嵌在冀东沃土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此地教育昌盛,人才辈出。历史上有文武进士98名,状元2名,榜眼2名,探花3名,文武举人472名,曾有“南无锡北丰润”之说。
关键词:丰润评剧 发展 现状
作为冀东地区的文化重镇,多民族交融之地,各民族的文化之花在这里繁衍盛开,同时也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与传承的地理环境,评剧因此孕育而生,多种姊妹艺术的滋润和发展,促进了丰润评剧艺术的成长并源远流长,作为地方剧种,成为丰润的文化名片。
一、丰润评剧起源与发展
评剧,是我国北方大戏种之一,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丰润评剧是评剧孕育形成、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基础,丰润评剧源于距今两百多年的秧歌戏,丰润评剧起源于冀东地区,主要是丰润地区,迄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
冀东秧歌戏是冀东民歌与民间舞蹈而组成,像现今的曲艺说唱,是载歌载舞的整体形式。莲花落的表演形式有单口的,就是竹板莲花落。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形式、单板莲花落也有叫太平歌词、数来宝、十不闲莲花落等几种形式。拆出小戏的内容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唐山落子的内容是在拆出小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成兆才、任连会为首的东路莲花落艺人通过演出实践改革出来的,在保持对口、拆出小戏传统唱腔风格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河北梆子、皮影调、乐亭大鼓的调式和板式,形成了自己善于叙述和抒情的唱腔风格特点,创作出板腔体结构的板式。
丰润评剧传承谱系
(一)早期的秧歌戏;
(二)早期的莲花落;
(三)解放前评剧班社;
(四)丰润评剧团谱系:1.真理剧社(评剧),1942年成立;2.新生剧社,1949年真理剧社改建为丰润区新生剧社,社长王悦兴;3.丰润评剧团,1952年新生剧社改为丰润区评剧团,团长刘祥;4.实验评剧团,1954年丰润区评剧团改为丰润区实验评剧团,团长铁梁;5.丰润评剧团,1956年丰润区实验评剧团又改回丰润区评剧团,团长王浩;6.丰润区评剧团,1958年丰润区评剧团改为丰润区评剧团,并建立了党、团组织,团长唐志武;1962年团长胡克文,1976年团长刘左州,1982年团长唐友俭,1985年团长韩锡文,1988年团长郑文清,1991年团长李生,1996年高东文任团长至今。
《刘姥姥》一剧,曾应邀晋京公演并拍成评剧电视剧播出;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先后参加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迎“十八大”暨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晋京调演、第九届河北省戏剧节,均获大奖,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国家调演、汇演的剧目五台,获市奖励的剧目九个,获省“文艺振兴奖”两台,获省“戏剧百花奖”一台。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两台,获省优秀剧目八个,获国家优秀奖励的七个。
二、丰润评剧现状
丰润评剧现以丰润区为中心,演出遍布整个唐山市,涉足周边天津、北京、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浙江、山东以及宝岛台湾等十余个省市。
创作演出具有时代性评剧36部,红楼系列5部,儿童评剧1部,复排演出传统评剧50多部。演出服装、乐器、道具、桌椅、化妆造型等均为传承实物。
承载丰润评剧的评剧团一直保持50多人从事专业评剧表演工作,剧团有排练厅200㎡,另有服装道具乐器库室6间,流动舞台车一台,每年演出评剧400余场次,把丰润评剧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也荣登国家专业剧院。
丰润评剧尽管在丰润区委、区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做出了经济上的支持,也做出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弘扬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解决的问题。[1]
由于当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剧本创作人员相当稀少,所以培养创作人员迫在眉睫。
评剧演员青黄不接。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充斥我国的文化市场,地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评剧演出对象逐渐减少,演出市场渐渐萎缩,从事评剧事业的人员也捉襟见肘。所以培养青少年评剧演员势在必行。
评剧老艺人逐年减少。随着时间的流逝,评剧老艺人、研究人员和知情者逐渐年高和逝去,见证评剧发展史的人证、特征也逐渐消失,评剧处于濒危边缘,抢救工作非常迫切。
三、丰润评剧价值
丰润评剧在丰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她是丰润的地域优秀文化,她集中了丰润的传统文化遗产和发展,是丰润的地域文化遗产。发掘、抢救、保护评剧其价值有以下几点:
学术价值。评剧是一種综合性的艺术体系。完善了丰润评剧的探索、抢救、保护和发展,完善了剧本创作、行当角色、身段表演、语言音韵、唱腔板式等日臻完美与历史发展,研究冀东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实用价值。对丰润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寓教于乐价值。丰润评剧是一个无垠的大课堂,宣教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戏里能达到。人们通过看戏即活跃了生活又受到了教育,潜移默化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就是寓教于乐的价值。
四、丰润评剧未来计划与保护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一)借红色旅游东风,创排《小英雄雨来》,启动校园巡回演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大力发展“红楼文化”,创作、排练、演出“红楼”系列评剧《曹雪芹》、《刘姥姥》、《贾母》、《焦大》、《晴雯》。
(三)丰润区委、区政府把丰润评剧作为特色文化,提出继承发展弘扬评剧事业,打造丰润特色文化品牌。
(四)丰润区制定打造丰润特色文化品牌专项规划,对丰润评剧的挖掘、抢救、发展做了进一步的部署,每年开展百场大戏进农村活动,发展、扩大、培养评剧观众。为业余评剧团安排演出场地,提高他们的演出水平,增强演出普及机制。
(五)建立专业评剧演员和专业评剧编导生活和资金的保障制度、业余评剧演员和业余评剧编导资金补贴制度,建立丰润评剧演员队伍的培养机制。
(六)充分利用老艺人,发挥他们的余热,把传统的评剧艺术传给后人,另外要启动新秀,发展创新,使丰润评剧艺术得以持续稳健发展。
五年保护计划:为了保护丰润评剧,丰润评剧团制定了保护计划。该计划由丰润区党委和区政府组织实施。丰润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丰润旅游局负责管理和监督。保护计划如下:
1.静态保护
(1)进一步深入开展普查工作,深入了解丰润评剧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早期剧本、人物、音韵、唱腔板式、音乐曲牌、乐器、锣鼓经谱和整个状况。
(2)对普查所得的历史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
(3)进一步发展理论研究,不仅注重丰润评剧的基础理论,而且抓好评剧从秧歌戏、单口、对口、拆出、莲花落子及丰润评剧形成的各个时期,研究从剧本到音乐的发展过程,并将研究结果编成文本,制作专题片出版。[2]
2.动态保护
(1)要建立沙流河、杨家营、潘家峪、丰润镇、三里屯、王家楼、黄各庄、大坎村、石各庄、三女河十个评剧生态保护村。
(2)发展丰润业余评剧团30 个,发展评剧家庭1000个。
(3)每年组织评剧票友赛一到两次,培养评剧观众。
摸清丰润评剧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莲花落子早期的剧本、行当角色、语言音韵、唱腔板式、音乐曲牌、乐器、锣鼓经谱及全部状况。将普查所获历史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以丰润评剧团为龙头,面向全国招生,培养评剧演员,解决青黄不接问题。建立文化一条街,设立专门出售评剧服装、评剧乐器为主的商店。
五、结语
丰润评剧对促进丰润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丰润区评剧团助推革新,继承传统,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地创演独具特色的丰润评剧。为丰润评剧的繁荣发展,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走。为丰润评剧的特色更加鲜明突出,要一点一滴地不断创造、积累、总结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魏子晨.《刘姥姥》走上了“中国乡土戏曲”的大舞台——看唐山市丰润评剧团《刘姥姥》[J].中国戏剧, 2004(10):16—17.
[2]张焯辉.艺术人生——镜头中的评剧艺术[J].当代人, 2010(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