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长廊建设模式与路径探究

2019-08-26 07:14施忆君
丝路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淮安模式

施忆君

摘 要:大运河淮安段历史悠久,运河文化资源丰富,这给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带来了有利条件。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选择合理布局与严谨运营结合、文创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共同推动的模式,选择迎合受众需求、发展特色旅游、掌握市场动态、加强区域联动的路径。同时采取有效对策,推动淮安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长廊 淮安 模式 路径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成功申遗后,给大运河沿线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指示批示,更给大运河沿线城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

近几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成为运河沿线各省市的热门话题,各地正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淮安也抓住机遇,正全力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讲好淮安运河故事,传播淮安运河文化。

一、淮安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的优势

(一)丰富的文化底蕴

大运河淮安段是历史最早修凿的河段,在它的悠久历史里,一直发挥着重要的航运、水利功能。纵贯数千里,穿越千年,具有极高的生态文明价值。长流不息富庶了临河而居的淮安人,孕育出刚柔并济、南北通融的独特民风。它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串联起南北向的经济带与文化带,更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情感纽带。漕运文化的兴盛滋养了淮安这座运河城市,治河文化孕育出中国古代治河技术的思想、留下许多治河工程遗迹,还有曲艺、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淮安运河文化的传承,形成独有的运河文化特质。[1]丰富的文化底蕴,使淮安在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时更有底气,更有动力打造好这一项目。

(二)牢固的建设基础

近年来,淮安市以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契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实现“江淮崛起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2]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建设,为里运河文化长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形成坚强后盾。在这牢固的建设基础之上,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实施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始终贯穿运河文化,用“起”“承”“转”“和”四个板块,充分展现运河风情。

(三)良好的发展机遇

江苏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江苏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目标: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淮安围绕“三高”要求,紧扣“运河之都、水城淮安”定位,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建设。

二、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模式与路径

(一)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模式

1.合理布局与严谨运营紧密结合

从布局来看,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紧紧抓住了以清江浦景区、中国漕运城、盐晶堡等为首的核心项目群,按需要设点。考虑交通系统、配套设施等方面问题,规划用地的功能定位。在投资运营上,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每个在建项目严抓进度、竣工项目加快运营。逐级传递压力,强化市场统筹。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需协调好运河全线规划建设工作,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发挥综合协调功能。严谨的运营,加强宣传营销,能不断提高里运河文化长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深受众对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品牌的印象,让文化长廊的存在不再是应景的摆设。

2.文创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将文化内涵和运河的价值融入物质产品里,精心设计地区特有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业设计要注意体现淮安运河所特有的艺术风情,以“网络文化宣传单”方式使人们在脑海中形成看到“淮安运河”几个字就会条件反射想起与淮安大运河相关的基本认知。[3]还要注意在融入的过程中,要保留运河文化的真实性以及文创产品的使用价值,让受众能够感受到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品质。文创产品再与旅游景区资源、旅游商店进行整合,跨域发展,带动二者共同发展。创新的产品更能提高游客的体验。

3.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共同推动

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有关部署,淮安召开过多次会议对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提出要求:充分彰显运河文化特色、抓好运河旅游产品开发、抓好运河旅游品牌营销。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做好项目推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立足市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管理。如果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脱离市场经济,则会造成各种有价值的资源严重流失。因而,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二)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路径

1.迎合受众需求

随着时代进步,受众的口味也在改变,创新营销传播方式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传播运河文化,应打造特色活动,如举办大运河主题的文艺活动和体育赛事;打造运河文化传播平台,将宣传媒介扩大到杂志、手机APP上,把市民群众所需要的功能融合其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在传播更有趣味性的同时收获更加完善的里运河文化長廊建设成果。

2.发展特色旅游

利用淮安得天独厚的各类资源发展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里运河沿岸文化景点众多,生态环境优美,是联络淮安市南北城区、运河两岸天然的生态廊道。围绕“起”“承”“转”“和”四个板块,设计完整的陆游、水上游的线路,与各大景区联络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淮安旅游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在未来的建设、开发进程中,以尊重历史背景为基础增加趣味性,设计更具有代表性有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名称,发展地域特色旅游。

3.掌握市场动态

淮安里运河一直将自己定位成为文化旅游、商务休闲、高端论坛、生态养生以及极具特色的主题乐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政府重点推进项目, 但过高的定位有可能会丧失对休闲娱乐更加看重的普通旅游者。[4]因此,必须对当前有关运河文化的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摸清现状。根据变化趋势,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发展方向,经得起市场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4.加强区域联动

大运河文化带关键还是体现在“带”字上,所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初衷也是希望沿线城市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发力,打破城市之间交流的隔阂,促进更大范围的融合,为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在建设时要注意与别的运河城市联手,比如共同发展文化产业,推出文化项目来振兴运河文化,发展运河经济。

三、淮安市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的对策

(一)立足资源优势,做好保护传承

淮安运河沿岸有着较多文化遗产,但是对于运河的保护问题还有待改善。其实在21世纪之前,运河的保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和重视,主要是对运河本身缺乏必要的认识,各省市还是缺乏保护力度。[5]淮安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政府一定要对运河文化遗产还有相关的文物点做好应该如何保护的规划,制定好详细的方案。从长远保护利用出发,进行研究和保护。当然也不可盲目开发,传承是重中之重,逐步减少对它造成的损害,重现原有的文化风貌。

(二)挖掘文化内涵,坚持特色发展

要充分挖掘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拥有独特地位的漕运文化,探究水利工程的使用价值和人文文化内涵;独特融合的淮扬文化,探索其南北包容的文化内涵,加强与运河关联性的解读。[6]做好关于运河文化的宣传。立足淮安历史文化,结合运河沿线不同区段的特点,与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的项目结合起来,加紧安排、快速落实。要全力推进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让淮安丰富的文化资源绽放华彩、创造财富。突出其独有的风格,充分展现淮安古城、水城和生态发展特色,彰显淮安文脉,坚持特色发展。将其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的特色典范,为大运河文化带建成做出贡献。

(三)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打造世界级運河文化旅游品牌,感受运河文化游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开发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开发运河特色小镇旅游。通过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带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更为便捷地欣赏运河的美景、品尝地道的淮扬美食、感受辉煌的漕运历史。将沉淀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聚集人气的旅游资源,为淮安增添一个响亮的名片。通过高效的规划和建设,让运河两岸再现繁华,使人们再次见证古城淮安的繁华景象。

(四)发展文化产业,拉动文化消费

千年的运河文化给淮安带来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运河的沿岸形成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景观群,为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潜在的契机。[7]淮安里运河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文化产业的诞生提供了参考基础,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产业链。消费者因自身身处的环境会带有着独特的情感与历史情怀去采购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拉动淮安市的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水平。增强区域合作,增加文化产业的联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晓娟,陈梅.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与传承[J].江苏水利,2018(2):33—36.

[2]周毅.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高质量发展[J].唯实,2018(09):68—70.

[3]赵争强.淮安运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5(14):255—256.

[4]汪玥.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旅游目的地STP营销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7(22):59—60.

[5]马文波,宫肖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J].东岳论丛,2007,28(1):199—200.

[6]王红红.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探索[J].城乡建设,2017(23):45—46.

[7]尤嵩.浅谈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以“运河天地”创意产业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3(14):267—268.

猜你喜欢
淮安模式
戴猛
朱俊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游淮安府署
Children I Met In Brisbane 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