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作为担负起社会责任的第三部门,公益基金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其存在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公益基金会而言,如何有效的管理组织基金,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益基金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公益基金会的维系靠的是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支持,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管理对组织运营的作用,对整个公益基金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下公益基金会的预算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公益基金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公益基金会;预算;管理
公益基金会与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有所不同,公益基金会的维系靠的是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它没有所谓的经济效益,纯粹是社会效益。这样的组织如何做好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公益项目中去是十分重要的。公益基金会的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本组织一定期间内的公益活动所涉及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的预测与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以期能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要想做好公益基金会的预算管理工作,除了前期要注重规划设计外,后期对于公益活动的执行也要进行有力的监督,从而彻底落实预算管理工作。
一、公益基金会预算管理现状
(一)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不管是公益基金会还是普通的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都应充分考虑本组织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只有拥有健全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机制,才会有良好的财务执行标准,财务工作才有据可循,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具体的财务工作无章可循,势必对公益活动的进行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机制不健全容易使预算管理的数据分析停留在表面,无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对于公益基金会而言,相应的激励考核機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将合理的奖惩系统纳入内部控制机制之中,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公益活动工作更好地开展。尽管公益基金会不是靠经济效益在支撑,但对员工的管理依然不能懈怠。科学的奖惩机制的建立,能让员工感觉到适当的压力与鼓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以推进公益基金会的工作更好地进行。
(二)预算管理中的编制方法较为单一
就目前而言,公益基金会进行预算管理时主要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来编制规划预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上一年活动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有所增减的预算。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数据容易获得,而且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等工序。但是这种预算方法存在较强的不合理性,一味的较上一年度提高预算量并不能体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而容易使人忽略掉以往预算管理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在之后的预算编制中将这种不合理逐渐扩大,最终影响公益基金会的财务状况。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公益基金会的运营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制定出灵活机动的预算管理方案,极力破除传统增量预算法中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使预算与实际情况紧密契合,摆脱单一预算编制法的限制,从而使公益基金会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三)预算方案合理性的欠缺
与预算编制方法相对应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预算方案的制定。预算方案的制定,关系着公益基金会整个公益活动的执行,关系着公益基金会能否顺利开展工作,并长期维持下去。预算管理工作需要面对一系列的可抗或不可抗因素,公益基金会要在充分认识社会环境的基础之上进行本组织的预算方案的制定,如此才能使制定的预算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方案的制定往往会出现缺乏合理性的情况,出现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的情形,导致最终的预算方案可行性不高。预算方案的制定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方案制定者要充分考虑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要将计划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考虑,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制定出较为完善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的设计要充分囊括本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公益活动,要将细枝末节都仔细考虑进去,如果只是一味考虑大方向而忽略细节处,积少成多就会导致实际开支与预算出现严重不符的情况。
二、公益基金会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
对于公益基金会而言,预算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与自身发展运行长久相伴的工作。公益基金会想要获得更为长久稳定的发展,就要重视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到有据可循,从而推进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对提高公益基金会的预算管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时,不仅应将组织未来一段时间的各种公益活动考虑在预算中,还应将人力资源所花的费用也考虑在预算中。这样一方面能使预算管理涉及面更广,考虑更周全,另一方面也能减小预算与实际数据的出入,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随着公众对公益基金会信息透明度要求的提高,目前两大网上募捐渠道:腾讯公益平台及阿里公益平台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个项目要按资金来源的渠道进行匹配,分项目、分费用类别定期披露业务的进展及财务支出情况,阿里公益平台甚至要求当年的收入在当年就必须支出70%,在这种情况下,公益基金会年度预算的管理难度加大,对定向捐赠收入预测的准确性要求更高。例如,预算工作人员在项目立项时必须清楚地知道未来项目资金的渠道来源及可能的筹款金额,并将项目支出信息及时反馈给公益平台及捐赠人。因此,公益基金会在建立预算管理系统时需考虑到该种情况。总之,预算管理系统要作为一个稳定科学的系统长期存在,才能使公益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为清晰明了,才能促进公益基金会更好地发展。
(二)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好坏与整个公益基金会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普通的企业相比,公益基金会缺少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多公益基金会缺少良好且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此种情形下工作人员容易出现工作懈怠等负面情绪。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一方面指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例如,公益基金会预算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区分自身预算的特殊性以及与企业预算管理的区别,以便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具体而言,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法律法规中对项目支出及费用指标的限制。比如,公益基金会本年支出为上年捐赠收入的70%;管理费用比例不超过费用支出的10%;公益基金组织员工的平均工资不能超出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否则,会影响免税资格,又或者是年检不能通过。这些都是公益基金会预算管理的硬性要求,也是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资金预算编制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要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可以从招聘入手,提高工作人员的招聘标准,在最初阶段就做到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的考察。对于已有的工作人员,则可以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使其工作能力与职业道德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政策,使一切的规范变得更为可见可行,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能提升相关政策制度落实的可行性。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好坏与公益基金会预算管理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建立信息化预算控制管理
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建立信息化的预算控制系统对整个公益基金会的运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益基金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有完善的预算机制,而完善的预算机制必须要有信息化的预算控制相辅助,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公益基金会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来对自身的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整,提高风险和防范意识,尽可能的降低运营风险。对公益基金会而言,信息化预算控制管理能够有效地帮助组织对以往的情况进行分析,一目了然的数据信息能在最大限度上使相关管理人员避免风险,适当调整活动方案,促进公益基金会的工作更好地进行。
结语:在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公益基金会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公益基金会要将有限的资金更好地进行管理,就需要在预算管理方面做到更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策略,并对后期公益活动的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积累预算管理经验。公益基金会可以通过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管理评价,以不断提高公益基金会预算管理的能力,为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推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博. 新时期下公益性事业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以L单位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9):31-33.
[2]王燕. 基于提升公益基金会财务管理能力的路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5):116-117.
[3]王亮. 公益机构需要知道的财务职责[J]. 中国社会工作, 2016(21):42-43.
[4]李蔚. 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应用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9):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