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患者的预防护理

2019-08-26 03:47李彦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4期
关键词:优良率造影剂收缩压

关 蕾, 李 娜, 李彦珺

(青岛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1. 放射科; 2. 皮肤科, 山东 青岛, 266042)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CT作为一种常用的疾病诊断和鉴别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CT增强扫描通过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快速注入静脉,造影剂经过血管丰富的靶器官部位或病变组织时,X线的吸收率增高,加强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层次对比,从而提高分辨率[2]。CT增强扫描可发现普通CT平扫无法发现的病灶,也可进一步细致显示已发现的病变部位,因而对于临床上了解病变分布、部位、血供情况以及病变组织的空间位置,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3]。临床使用中发现,CT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具有高渗性,可因血管弹性和操作技术等因素导致造影剂外渗入临近组织,导致患者出现局部胀痛、胃肠反应、呕吐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4]。因而,在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保证CT室的工作质量。本研究选取了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需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防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43例,年龄22~72岁。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入组时均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既往造影剂过敏史者。将所有符合条件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行CT增强扫描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CT增强扫描期间实施预防护理。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 年龄22~71岁,平均(39.31±4.29)岁; 头部22例,腹部13例,胸部8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 年龄22~72岁,平均(40.52±4.33)岁; 头部25例,腹部12例,胸部7例,其他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检查方法

采用本院西门子多层螺旋CT机和配套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造影剂选择碘海醇,控制速率2.5~3.0 mL/s。外周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后开始CT增强扫描,并获得原始横断图像。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询问病史、碘过敏试验等。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 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准备: 询问患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严格做碘过敏试验并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疑有静脉炎、静脉血栓或阻塞、长期化疗等人群,需在操作前帮助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并制定防护预案,并提醒扫描人员适当降低流速并密切观察。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专人管理并保证功能完备,药品齐全。② 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出于自身病情的担忧和对检查项目的不了解,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CT检查室为患者发放CT检查科学知识宣传小册,内容包括CT增强扫描技术相关知识、基本原理、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的全面认知,提高检查的配合度。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告知患者严重造影剂不良事件较少,在快速注射造影剂时可能出现一过性全身发热等不适现象,并告知患者应对方法。③ 胃肠道准备: 肝、胆、胰腺等腹部检查均需常规空腹,其中胃部检查患者在检查前服水800~1 000 mL充盈胃腔,可较好显示胃内成像;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检查前半小时时口服胃动力药,以减少胃肠蠕动、腹腔内气体等因素的感染,提高检出率并提高图像清晰度。④ 呼吸训练: 协助患者完成吸气、呼气和屏气10 s的呼吸训练,嘱患者在扫描期间身体放松、均匀呼吸,避免患者因不规范呼吸而影响CT扫描成像质量。⑤ 穿刺路径选择: 因造影剂高压注射的速度快、压力高,因而需选择管径粗且直、管壁弹性佳、血流速度高的血管,避开在关节处、血管分叉处静脉穿刺,在穿刺前需充分考虑患者的体位和固定方式。由穿刺经验充足的护士进行穿刺,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并造成不利影响。穿刺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并询问有无不适,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漏和不良反应。尽可能选择留置针,减少血管的渗漏率。⑥ 检查后预防护理: 完成检查后,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气急等不良反应,确定无变态反应或其他不适后方可离开。若患者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1.4 评价指标

观察护理后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判定标准: 优,图像质量清晰,不同密度组织间分辨率高,无运动性伪影; 良,图像质量较为清晰,不同密度组织间分辨率尚可,有运动性伪影但不影响诊断; 差,图像质量模糊,有运动性伪影且影响诊断。图像质量优良率=(本组中图像质量优+图像质量良)/本组例数×100%。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生命体征、血压和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护理后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CT增强扫描的图像中, 18例图像质量为优, 25例的图像质量为良, 2例图像质量为差,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5.56%; 对照组护理后的CT增强扫描的图像中, 9例图像质量为优, 27例的图像质量为良, 9例的图像质量为差,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2组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相较于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 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中头晕恶心3例、皮疹1例,其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 对照组护理后共出现14例不良反应,其中头晕恶心7例、皮疹5例,其他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 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

3 讨 论

CT增强扫描是临床上常用的疾病诊断和检查手段之一,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病灶和正常组织的对比,显示病灶的血供和定位情况,有利于发现小病灶,在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造影剂一般具有高渗性和化学毒性,由于使用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再加上患者检查前常表现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故容易在检查后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6]。对CT增强扫描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CT室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因此临床上的预防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报道[7]相吻合。CT增强扫描成功与否和CT图像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已有研究[8]证实, CT图像质量与扫描人员的技术、造影剂的注射剂量和速度以及患者的配合等因素均相关。在CT检查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检查部位和体位姿势稳定不动,以避免出现运动性伪影给扫描结果造成干扰。通过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对CT增强扫描技术的陌生感,详细了解检查的手段和目的,从而检查期间的配合度得以提高。进一步辅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患者可以很好地进行呼气、屏气、呼吸配合,减少身体的不自主运动,避免运动性伪影的产生,从而清晰度更高,图像质量更佳[9]。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相较于护理前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升高,提示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在检查前后均有明显波动,而观察组经预防护理后未见明显波动,与董桂青[10]等结果相符。已有研究[11]证实,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可能是患者情绪波动和紧张的间接征象[12], 患者因紧张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结果[13-15]一致。其原因可能为: ① 检查前通过预防护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明确扫描部位,做好碘过敏试验,同时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等急救措施,可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② 检查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情况,针对高危患者群体,采取动态监测的方式,提前将治疗不良反应的应急药物准备好,也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手段。另外,对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的高要求、血管的优化选择等预防护理措施均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③ 检查后,通过留取患者进行观察,以及时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可防止患者不良反应的进行性发展或恶化,从而有效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相比,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可保证扫描过程顺利进行并提高CT图像质量,患者生命体征在检查前后无明显波动,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优良率造影剂收缩压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