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莲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肝胆普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05)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出血少、疼痛轻和康复快等优点[1]。尽管腹腔镜胆囊技术应用比较成熟,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仍属于严重的机体应激创伤。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有报道[3]明确指出,高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现有常规护理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需要,因此针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研究需引起高度重视。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种“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实行有计划、连续性和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管理意识[4]。本研究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为本院肝胆外科2016年6月—2018年10月100例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 ① 年龄60~75岁,精神意识清醒,具备基本沟通能力; ② 具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均经影像学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等疾病; ③ 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 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 ②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疾病和其他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 年龄60~73岁,平均(66.81±5.20)岁; 疾病类型: 胆囊结石22例,胆囊炎19例,胆囊息肉9例; 合并冠心病12例,糖尿病1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 年龄60~75岁,平均(66.90±5.18)岁; 胆囊结石23例,胆囊炎18例,胆囊息肉9例; 合并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2组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上述资料分布均衡,差异不显著(P>0.05)。
对照组给予胆囊切除手术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手术器械准备、围术期生命体征观察、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术中协助和配合、饮食指导、创口清洁、病历文书记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责任制整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① 建立责任整理护理小组、明确分工职责。小组由本科室护士长、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组成。护士长为小组制定护理方案、护士责任分工和护理质量落实监督。总责任护士和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病床,每位护士负责2~3张病床,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实行8 h值班制和24 h负责制,交班时间将当天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以口头、书面等形式交接给管床护士。辅助护士协助护理的同时记录每张病床的护理动态,若发现异常问题需及时逐级反馈。② 制定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围术期的开展流程。患者自入院建档起,由责任护士专门负责指导术前相关检查、围术期心理辅导、手术配合、并发症预防、术后康复指导等,对上述每个环节有明确护理对策。比如术前相关检查时,可告知患者术前检查包含哪些项目、术前检查的重要性等,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兴趣转移等形式让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同时,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均由责任护士负责落实到位,并于每天晨会或护士长巡房时做工作汇报。③ 持续改进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护士长组织小组成员展开护理交流,分享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比如分享胆囊切除手术后切口感染、腹痛腹胀等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体会和处理方法,同时指出护理存在的不足,小组成员相互学习、总结护理经验,对护理环节中存在的纰漏及时指出、纠正,对表现优异的责任护士予以表扬、奖励,不断完善护理服务质量。④ 完善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监督体系。由总护士长进行总体质量监督,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责任护士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同时,建立相互监督的关系,形成相互监督、不断完善和激励的良性工作机制,确保护理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的落实。
统计2组住院期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别于术前1 d、麻醉诱导前30 min和术后3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总并发症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组术前1 d 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时SAS、SDS评分均较术前1 d显著升高(P<0.05), 观察组前30 min时SAS、SDS评分和术前1 d时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 而术后3 d评分显著下降(P<0.05); 观察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3 d时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护理干预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护理干预下心理状态SAS、SDS评分比较 分
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与术前1 d比较, *P<0.05; 与麻醉诱导前30 min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胆囊疾病是肝胆外科手术常见疾病,虽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技术应用成熟,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等优点,但术后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仍并不少见。临床护理中还发现,大多数患者术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配合手术操作、术后康复,并可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年轻胆囊切除术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孤独、失落和悲观等情绪,其围术期负性心理状态更加严重[5-6]。因此,本研究将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作为护理干预的研究指标。
胆囊切除术常规护理侧重于手术配合和体征观察,护士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缺乏足够重视和责任感,临床护理开展相对混乱、分工职责不明确,导致护理服务质量较差,也是引起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7]。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两个核心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和“责任包干”,每位患者入院后由专门责任护士负责,责任护士主动落实各个护理环节的服务,不仅加强了护患间交流,而且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管理意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让护士实现由“机械化提供护理”到“主动护理”的转变[8]。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分工追求合理配置资源,根据护士的能力水平进行分层管理,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特长。同时,责任制整体护理期间注重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学习,分享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心得,并探讨潜在的护理问题与不足,有助于提高责任护士的护理质量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9-10]。此外,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责任护士各个护理环节进行质控,形成良性的监督完善机制。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小组成员不仅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能力提高,而且护理中更加重视心理辅导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责任意识、积极性大大增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切口感染患者,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对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的积极作用,和文献报道[11]吻合。本研究还显示,2组术前1 d时SAS、SDS评分均接近焦虑、抑郁的临界阈值,说明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前心理状态较差。临近手术时恐惧焦虑感越显著,对照组麻醉诱导前30 min时SAS、SDS评分有显著升高,而观察组评分并无显著波动,说明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和减轻手术应激反应[12]。对照组术后3 d时SAS、SDS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下降,原因在于责任护士责任感意识增强,对患者围术期心理辅导、并发症预防更加重视,开展护理工作更加注重患者的护理体验,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优质化。
综上所述,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实现了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责任意识以及患者护理服务体验的双赢,改善了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状态并减少了并发症,是优化专科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