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2019-08-26 13:02栗书元王贝贝王晓强郭永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肾阳虚阴虚证型

栗书元 王贝贝 王晓强 郭 莉 郭永良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男性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女性仅次于乳腺癌,尤其在我国胃癌年发病人数为45万,占全球的43.9%,全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排序中胃癌占第3位[1]。胃癌的发病率有趋于年轻化和逐年上升的趋势。胃癌的治疗强调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手术和化疗仍然是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分子靶向药也进入胃癌临床,但费用相对昂贵,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很低,使用率不高。当前胃癌在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化疗为主[2]。化疗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也会杀伤正常体细胞,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本课题通过收集胃癌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患者,观察化疗前后的中医症候变化,推测出化疗对于胃癌患者证候影响的规律,为中医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疗效,为胃癌化疗患者保驾护航。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长治市中医院肿瘤科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收治的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入院,并经电子胃镜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试验告知书。

1.2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现代肿瘤学》诊断标准,予以所有患者临床诊断。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综合形成7类基本证型:①脾虚气滞证;②肝胃阴虚证;③气血两虚证;④脾肾阳虚证;⑤痰毒瘀结证;⑥脾虚痰湿证;⑦肝胃不和证。

1.4 病例纳入标准:采用FOLFOX方案化疗的胃癌患者,包括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晚期胃癌姑息化疗;年龄:20~80岁;可接受化疗治疗;KPS评分高于80分患者。

1.5 病例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神经障碍;认知障碍;心脑血管病变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6 研究方法

1.6.1 调查表设计:根据此次实验的内容,调查患者一般资料情况。主要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例情况、既往病史以及中医症象。

1.6.2 观察方法:本次试验以FOLFOX方案为化疗的胃癌患者开展分析。分别在化疗开始的第1天、2周期、4周期化疗后,进行临床观察中医证候。完成调查表填写后,由无关高级职称医师予以评定。

1.6.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根据资料的特点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70例胃癌患者,其中男5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51±11.01)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胃癌术后辅助化疗15例,晚期胃癌姑息化疗55例。

2.2 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以脾虚痰湿、脾虚气滞以及肝胃不和居多,分别占40%、24.28%、15.71%,两个化疗周期完成后证型分布虚证以脾虚痰湿、脾肾阳虚、肝胃阴虚为主,分别占31.42%、15.71%、14.28%,四个化疗周期完成后证型分布虚证以脾虚痰湿、脾肾阳虚、肝胃阴虚为主,分别占28.57%、20.0%、20.0%,其中化疗后肝胃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增加,痰毒瘀结、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脾虚痰湿证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70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表

3 讨 论

随着胃癌发病概率不断攀升,广大医学从业者也加强了对胃癌的探究力度。但我国当前对于胃癌的治愈率并不高,复发率仍达到50%以上。临床常采用化疗治疗胃癌,如遇到晚期胃癌患者,常采用姑息化疗。我国当前进展期胃癌尚无标准化疗方案,含5-FU类两药或者三药联合化疗为临床推荐方案,晚期患者更倾向于两药联合方案。我科经临床观察采用FOLFOX方案化疗的胃癌患者疗效不劣三药且不良反应较低。但化疗药物在抗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体内正常细胞,其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损伤、免疫力下降等,严重者影响患者化疗的进程甚至加重病情缩短患者生存时间。中医中药讲究内部调理,可在调节患者身体内部功能的基础上辨证治疗患者疾病。其与西医疗法一同施治,可改善因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化疗患者痛苦。辨证施治与整体观念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准确的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胃癌的证候分型可影响中医对胃癌的治疗[3-5]。

从中医学角度讲,恶性肿瘤是由于正虚邪踞引发。而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患者气血亏虚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在《素问·评热病论》中,针对恶性肿瘤有文字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的是,当患者体内的正气不能抵抗外界邪气的侵袭,就会干扰患者脏腑功能,影响患者血液代谢,进而引发气虚、痰湿、热毒等情况。当患者存在以上情况的同时,久积成病伤及脏腑。因此可以说肿瘤是由于虚病引发。李东垣谓:“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如若胃部气虚,则肠胃功能不佳,进而导致饮食不畅。使得患者自身元气无法补充,引发疾病滋生。胃腑作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古人有云“得谷则昌,失谷者亡”。胃癌患者从发病到肿瘤,以及手术、化疗、放疗均损伤脾胃,无论是疾病所伤还是治疗所伤,均耗气伤血,损害中焦运化功能,脾虚贯穿于胃癌的始终[6-8]。

本研究结果表明,化疗前晚期胃癌患者辨证以脾虚痰湿、脾虚气滞以及肝胃不和为主。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易损伤患者元气,导致脾胃失调。同时化疗会引发气血亏损,改变患者血液内部各成分含量,进而引发脾肾两虚、阴血亏虚。在化疗过程中,会造成脾肾阳虚,进而造成痰毒瘀结。化疗后部分患者脾胃运化功能得到纠正,随着肿瘤的缩小、症状的改善,患者的情绪渐趋稳定,因此化疗后肝胃不和、脾虚痰湿、脾虚气滞、痰毒瘀结型等证均相应减少。患者经化疗后会出现脾胃虚寒、肝胃阴虚等虚症,而脾虚痰湿则是化疗的实症。随着化疗的进行,虚症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而实症的表现越来越少。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以脾虚痰湿、脾虚气滞以及肝胃不和居多。两个化疗周期完成后证型分布虚证以脾虚痰湿、脾肾阳虚、肝胃阴虚增加,四个化疗周期完成后证型分布虚证以脾虚痰湿、脾肾阳虚、肝胃阴虚为主其中化疗后肝胃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增加,痰毒瘀结、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脾虚痰湿证型减少,脾虚痰湿证,化疗前后均占首位,其次是脾肾阳虚和肝胃阴虚。

采用中医症候反应胃癌治疗效果,可清晰反映出患者化疗后身体变化情况。以便于中医辨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但同时,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胃癌症候研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还有待发展。临床治疗中,缺乏对胃癌药方的探究。第二,证型还有待发展。肾虚型和气血两亏型症状能否合并为一种,是否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第三,胃癌中医症候调查表还有待完善。当前我国胃癌中医症候调查表还处于有待完善和发展,相关文献资料甚少,当前以西医治疗为主。我国尚缺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同时对于围化疗期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尚缺。因此,要想发展中医证候则需要从实际出发。在整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联合实际的方法完善胃癌中医证候调查表,为胃癌围化疗期症候的发展规律提供文献资料,促进中医证候的不断发展。

本次通过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对化疗前后中医证型开展研究,得出脾虚痰瘀为胃癌的主要病机,化疗对中医证型具有一定影响的规律。中医证型的变化可以反映化疗的受益人群及无效人群,就小样本看证型稳定患者往往可以从化疗中受益,但是由于病例数少尚缺乏说服力,需要大样本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这也是本文欠缺的地方,有待完善。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是进展期胃癌治疗的有效手段,开展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抑制肿瘤转移复发,改善癌症恶病质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色的肿瘤治疗之路。故此应加强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探究,推动中西医结核治疗的发展。

猜你喜欢
肾阳虚阴虚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
老年糖尿病阴虚类证候与垂体一甲状腺轴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