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营业税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缺点,而增值税更为公平合理,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是以增值税为流转税的主流税种。我国自2012年,推出了“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并分行业逐年推广,到2016年,实现了全面的增值税流转税制。“营改增”实施后,对企业的税负和征管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调整,企业应当及时应对,通过纳税筹划,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提出了纳税筹划的策略,以帮助企业在“营改增”后的新税制下降低负担,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经营;纳税筹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4 [文献标识码]A
“营改增”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推出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自2012年开始,逐渐分区域、分行业扩大覆盖面。到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在全国实行,完成了营改增的整体改革。这种重大的税制变革,不仅影响到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对企业本身的运营也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
税制改革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税负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纳税征管方面的变化,依据新的税制,对营改增下企业纳税筹划的策略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流转税中的两大税种,营业税便于征管,征税效率高,但有个很显著的缺陷,就是重复纳税,而增值税依据商品在流通各个环节的增加值来征税,在法理上更为公平合理。
西方发达国家,流转税的征税基本上是以增值税为主流税种,我国依据经济水平和国家发展总体部署,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营改增”的重大税制改革。从2012年以来,企业降负效果明显,随着增值税制的全面实行,仅2017年共减税9186亿元,税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营改增”的推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减负效果明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回旋空间
从国家统计局和税务总局的数据来看,“营改增”的减负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尤其重要的是,这项税制改革对小规模企业实现了倾斜式的扶持,按照现行政策,原先的小企业一般执行税率较高的营业税,本次统一调整为3%,这是实实在在的调减,增加了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而其他的一些行业政策调整也是有增有减,有些看上去是名义税率提高了,但由于增值税的进项抵扣,实质上也存在实际税负下降的情况,比如说商业银行,由原来的5%营业税调整为6%增值税,名义税率提高了,但由于在资产购置环节可以进项抵扣,那些由于扩张和升级改造有大量资产购置的机构,经过核算,实际税负反而下降了。从这些调整的效果来看,营改增整体降负效果是明显的。
1.2 倒逼企业加强管理,调整业务内容
“营改增”实行后,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营改增”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增值税的推行,不仅要求在会计处理和税务申报上更为严密,要求财务和涉税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由于进项抵扣的要求,强化了发票管理,进而对企业的费用报销整个的财务管理上加以强化,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营改增”后,增值税的税率目录和优惠政策与原来的营业税有较大不同,企业为获得税收上的好处,必然会依据新税制来调整整个业务内容,这对促进企业优化业务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2 “营改增”下企业纳税筹划的策略
“营改增”后,我们要根据新的税制进行纳税筹划。首先,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增值税法有许多新内容和政策,切实地掌握增值税的政策和税法是进行纳税筹划的基础和起点,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营改增”的部署安排和政策优惠,因为有一些营业税期间的政策优惠是会延续到过渡期的,如果对这些不清楚,纳税筹划就不够全面。其次,要依据新的税制盘点企业现状,不同的企业性质和行业归属,对税负和征管要求都是不同的,不盘点清楚企业本身的现状,就无法作出有效的税务筹划。再次,要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这一点是在税务筹划过程中经常忽略的方面,不同的企业发展目标,需要不同的税务信息,有时,税务本身的信息对企业发展是重要的,企业的税务筹划不是以降低税負为唯一目标。最后,还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基层的税务机关是税收征管的实施者,各地税收的细则存在着许多不同,而这仅只通过税法学习是无法掌握的,还有许多在具体征管环节存在着自由裁量的空间,这更需要得到征管机构的理解和支持。增值税的核算和缴纳申报较为复杂,各种分歧也需要与征管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从纳税筹划的实务角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确定纳税人身份
增值税对不同的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尤其是对小规模企业具有倾斜性的优惠政策,税率也相对较低。具体来说,企业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在政策上纳税人身份一般是由销售额来确定的,我们据此可以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有目的性地确定纳税人身份。
这种纳税人身份的确定不是我们无原则地拆分企业,进而达到逃税的目的。而是很多企业由于决策的失误而增加了税收负担,这是无谓的税收损失。比如,有些企业一味求大,把许多不同品类的经营主体合并成一个大的单位,这样就无法享受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优惠,而这些不同的经营内容甚至存在着行业区别,这种企业决策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把企业的业务进行细分和细化,把企业进行分拆,只要这种分拆后在经营上是经济的,就是可行的。
纳税人认定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和基础性手段,在操作前,需要更多的考虑,纳税人身份一般来讲在企业属于战略决策,一定要和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定位结合起来整体考量。比如,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可以获得税负上的好处,但一般纳税人则在商誉和信用上具有更高的评价,尤其存在上市或企业价值增值作为经营目标时,这种税负的好处与企业潜在商业价值的增值方面,需要更多和更深入的决策把握,纳税筹划必须要和企业的整体经营思想和方针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决策。
2.2 灵活利用政策优惠
纳税筹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中的选择,并使企业得到最大的税负减收。我们还要注意那些延续的政策优惠,“营改增”虽然至今已经是全面实行,但还有很多历史优惠政策是有延续性的,我们要尽量利用这些延续的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利用过渡期实现纳税筹划。
2.3 加强进项税抵扣管理
“营改增”后的增值税制下的纳税筹划不仅与纳税人身份与分行业的税率选择紧密相关,还与进项抵扣的管理密切相关。
进项抵扣管理需要内部核算上合理利用政策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处理。首先要对增值税进项核算时明确可抵扣进项税项目和不可抵扣进项税项目,区别对待。例如企业出于运营车辆的采购可以实现进项抵扣,而作为员工通勤车则是福利开支,却不能抵扣,两者共用的话则可以抵扣,据此,我们应当合理选择核算,资产的项目以及后续的处置办法。
进项抵扣的管理在企业经营中还要贯彻到供应商的选择上,因为供应商如果不能提供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会造成企业无法获得进项税额抵扣。供应商的选择不仅是主要生产的上游厂商,还包括费用支出、劳务和固定资产、设备等的合作商,也一样要选择可以提供进项抵扣的合作方,而且不同行业的合作方可以提供不同税率的进项抵扣,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纳税筹划进行合理的调配。
3 结语
“营改增”后,由于实行时间尚短,新内容、新政策多,很多企业的纳税筹划做得很不到位,甚至在缴纳税和核算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由于缺乏纳税筹划造成了很多隐性的利润损失和纳税风险隐患。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税务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纳税筹划本身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我们要认真对“营改增”后的新税制进行深入研究,使纳税筹划更为科学合理,最终达到减轻企业税负,提高资金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地生存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培双.营改增企业基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01).
[2] 陈锷.“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商業会计,2015(07).
[3] 徐雪莲.营改增后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
[收稿日期]2019-01-03
[作者简介]杨洁(1992—),女,陕西省渭南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