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场收支日记账完善家庭农场经营体制
——松江区实行家庭农场日记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9-08-24 11:44陈菊英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松江区农场主汇总

■陈菊英

2008年,松江区农经站顺应本区家庭农场发展潮流,统一建立了家庭农场日记账健全家庭农场核算机制。经过抽样调查的家庭农场试行、逐步完善和推广,至今实现全区家庭农场全覆盖,推动了家庭农场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一、松江区家庭农场日记账演变历程

松江区家庭农场日记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粮食经营到种养结合等多种经营并存的演化过程,期间多次修改以适应家庭农场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日记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家庭农场的日记账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建立账本阶段

2008年,松江区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建立了708户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区农经站为家庭农场度身定制“一账一表”,即收支、农本日记账和经营状况表。日记账首先在100户抽样调查的家庭农场试用,帮助农场主核准生产成本,真实、及时、有效记录经济活动信息。

(二)修改完善阶段

2009年区农委组织编写《粮食家庭农场手册》,农经站负责记账管理部分。以编写《手册》为契机,对原《家庭农场成本核算日记账》进行了适当修改,把原来与生产经营不相关的收入项目予以删除,即把工资性收入、保障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不纳入统计范围;将销售费、租赁费等间接成本直接体现在汇总表上,使记账本更简明易懂。

(三)定型提升阶段

2013年根据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拓展现状,一是在原有日记账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三三制”实际,修改了粮食家庭农场日记账的统计内容,将收入与成本单列,增加深翻、绿肥等核算内容,使各项收入与成本更详细直观。并通过调查走访,完成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生猪养殖日记账和机农一体家庭农场机械作业日记账的设计。二是应区农经站统计汇总需要,修改、设计了调查表一套6张,增设了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生猪养殖和机农一体家庭农场的机械作业收支基础表。至此,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家庭农场收支统计系统。

二、建立家庭农场日记账的重要意义

日记账是核算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的基础,日记账针对农场主文化程度较低且不具备财务知识等特点,采用“简便、易记”格式,按不同作物生产周期,按照收、支发生的先后顺序,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好收入和支出,分熟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因此,建立健全日记账对农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记好日记账对家庭农场的整体性认识和政策制定均有借鉴意义。

(一)家庭农场日记账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随着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快速成长和稳定发展,其收入支出或盈余亏损已成为政府科学决策、社会各界分析研究的可靠依据之一。家庭农场记账本作为这一详细数据的有效来源,收集了大量农业生产中的第一手资料,每笔数据的汇集最终真实反映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

(二)家庭农场日记账是农场自身科学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家庭农场是一个最基本的经营单位,农场主既是生产者,也是管理者。日记账虽然单一,但与家庭农场各个方面都有广泛联系,账本里的每一项数据记录着农场的生产轨迹,帮助农场主清楚农场的经济状况,掌握经营方向,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以便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和科学管理,也是加强管理家庭农场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松江区家庭农场日记账的特点及做法

(一)记账对象的综合素质逐年提高

在日记账推行初期,因抽样家庭农场主的文化基础低下、财务知识薄弱等原因,虽然经过简单培训,记账情况并不理想,不是漏记就是错记,有的甚至不记,这给统计汇总及分析工作带来难度。2013年日记账大幅度改版后,按照日记账要求,从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经营时间、经营能力等多种角度,在纯种粮、种养结合以及机农一体类型中精心挑选相对比较稳定的农场主代表,区农经站工作人员分五组下镇实地进行记账培训,目前50个抽样户的记账质量显著提高。

(二)日记账本的内容和格式日趋完善

一是由原来单独的粮食生产日记账增加到粮食生产、生猪养殖和机械作业3本记账本,基本涵盖了全区家庭农场的各类经营模式。汇总表式从1张增加到一套6张,实现由日记账→单项统计→综合汇总的层层数据汇合,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农场主的基本信息从原来的全家统计、户籍以及保障等统计为主改为以家庭农场生产资料和从业人员信息为主,突出当年种植作物品种和面积,并增加了机械数量与品种、棚舍面积与进出栏头数以及从业人员数量等基本信息,便于统计汇总数据的检查核对。三是记账内容逐步完善。2013年将原来收支结余在一个页面改成收入与支出账页分设;在机农一体家庭农场中把自耕自割部分的收入纳入机械作业收入,自耕自割支出列入粮食生产成本。基于村向农场主打包收取土地流转和农用电费等情况,2014年将土地流转费与农用电费分开。并根据土地流转补贴改为奖励的实际,在收入中作相应调整,把200元/每亩从补贴中剔除,作为“奖励费”单列。这样更好地区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补贴与奖励的关系。

(三)家庭农场收益统计工作机制得到优化

2013年以前,区农经站对日记账的现场实时指导并不多,家庭农场的原始数据采集大都依赖镇经管所完成,区农经站负责全区汇总和分析。2013年探索区镇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针对农业重镇分组下田头、入猪棚,深入家庭农场生产现场,开展面对面的调查统计。这种直接到农场的简单工作模式,缩短了与农场主的距离,加强了与农场主的交流沟通,区农经站联络员学到了基础的农学知识,同时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至今日,联络员仍会在生产关键农时季节直接到调查户家庭农场现场指导、监督记账情况,促进了日记账的精细化、规范化。

(四)农场主记账自觉性不断提高

10多年来,家庭农场在发展中成长,在成长中优化。推行生产者经营准入机制以后,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观念新的“农二代”不断充实到农场主的队伍中。这些新生代农场主既有营销理念,也会关注降低成本来增加收入,从农场生产发展的长远角度引发自觉记录日记账需求。据统计,2018年底家庭农场923户,40岁以下121人、占13%,比2008年分别上升了4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有140人、占15%,比2008年分别上升了3个百分点;子承父业“农二代”58人、占6%。

四、完善家庭农场日记账的思考

在家庭农场日记账的推行及实施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农场主思想认识不当、记账动力不足、文化水平有限等问题,我们本着边推进边培训边完善的原则,从50户抽样调查户着手,以点带面,破解难题,从无账到记账并逐步规范,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一)继续推进家庭农场日记账工作日臻完善

一是及时更新家庭农场抽样调查户。家庭农场统计抽样工作紧跟全区家庭农场发展形势,每年应随着家庭农场户数的增减而作适当调整。对跟踪样本户因合同到期或年龄偏大等原因退包的,及时遴选增加新的对象满足统计需要。二是家庭农场日记账的内容跟随经营模式、作物品种灵活调整,日记账的格式也应适应生产特点和农场主的记录习惯。日记账推行不仅仅满足职能部门统计的需要,更是培养农场主自身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和习惯。

(二)努力加大家庭农场日记账培训力度

通过涉农财会人员培训、新型农民培训以及50户抽样调查户现场指导和检查等各种途径,点面结合对家庭农场主开展家庭农场日记账管理与家庭农场发展形势及扶持政策等内容的培训,以此来普及家庭农场主财务基础知识,培养记账习惯,把记账作为生产经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而提升农场主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积极探索家庭农场日记账网络化平台建设

在完善手工日记账的基础上向电子版、网络版发展。探索开发日记账信息模板和汇总功能模块,通过4G网络,农场主只需在手机上菜单式选择录入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系统自动生成完整的日记账。网络化记账可以弥补现有的日记账本因页面关系不能体现各种支出明细,减少人工汇总的差错,既方便农场主记录,区农经站又可以实时监督和统计汇总。同时也可以提高了记账效率和精确度,促进了统计手段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松江区农场主汇总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常用缩略语汇总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四史”主题活动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系统抽样的非常规题汇总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郊外の学生街・松江区で暮ら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