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

2019-08-23 02:23代幼谷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技艺少数民族文物

【摘要】少数民族文物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特征的产物和体现,与历史文物、革命文物一样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习惯上称少数民族文物为民族文物,是指我国除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物、遗迹或文化物。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物;技艺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文物博物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地将清中叶以前的少数民族文化物归入历史文物的范畴,而少数民族文物则指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近现代文化物,本文使用的少数民族文物概念亦是指近现代范畴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化物。

一、少数民族文物

讲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有必要谈一谈少数民族文物的概念。关于少数民族文物,我国文物博物界和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文物博物界普遍认可少數民族文物作为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视少数民族文物为中华文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在具体表述上和范畴上还有分歧;其它学术界则对少数民族文物作为文物资格有不同的看法。对少数民族文物的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系统化,还不很成熟,处于探究之中,反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上,对什么是少数民族文物尚无明确的界定,是少数民族文物理论体系尚未成型的表现。对什么是少数民族文物,目前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高宗裕研究员: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实物资料,就是少数民族文物。

宋兆麟先生:民族文物是文物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民族文物是自民族产生以来,各民族所创造的、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信息,又有一定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物。具体说来,民族文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指自古而今的民族文物,后者指清代以来的或近代民族文物。

吕济民:民族文物指我国汉族以外各少数民族近现代的民族文物。古代时期(1840年前)的少数民族文物应归为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应该是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这个民族的生活特点和文化特点的各种文物。

邱宣充先生:(1)反映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代表性实物;(2)与少数民族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有关的建筑和纪念物;(3)少数民族的重要文献、典籍和手稿;(4)其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少数民族文物(1840-1949)。

李晓东先生:民族文物是反映某一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具有该民族特色的遗物(1840年)。

少数民族文物具有品类丰富、有机质为主、活的文化价值的特性。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与造型

“富于精神内涵的形象美,首先表现为造型的美。……它是艺术形态塑造的基础,也是一切形态美的结构样式与骨魂。”

文物亦是如此。我们知道,文物一般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特别是历史文物,无不闪耀着艺术的光芒,不论是远古石器时代朴拙的石器,还是奴隶制时代灿烂的青铜器,还是后来的书画、瓷器等,都是我国艺术品中的珍品,大多也是造型艺术的杰作,时至今日仍散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给人们以无限的鉴赏美,独特的造型是其永恒艺术美的骨魂。认真探究文物的造型艺术,对于继承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开拓新的造型艺术形式,无疑是很有意义和启示作用的。只有继承下来,才谈得上创新与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文物,是云南各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代表性实物,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文明成果的见证物。在一般人看来,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如同山野村姑,难登文化大雅之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不甚了解的看法。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走廊,加之地理的相对封闭,文化的多元性保存相对完整,反映这种文化多元性的少数民族文物是十分丰厚的,它对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见证和云南民族文化信息的体现,都是文献所难以取代的,这方面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一般有“活”的文化价值,其中不少实物是现在仍在使用流行或刚消失不久的,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是鲜活可见的,所蕴含的民俗等文化信息是生动而具体的,这是其他文物所难以具备的(如历史文物所含历史信息难以再现);此外,云南少数民族文物还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见证物,是云南各族和睦共处、共同学习进步的见证物,也是解决一些中原历史学术问题的佐证,“中国失礼,求之四夷”,如耦耕,二牛抬杠梨,考古上的心叶形锄,钻木取火等,都借助云南少数民族文物资料而取得合理科学的解释,因而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它决定了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的精神内涵。

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与历史文物相比较而言,在材质上没有历史文物考究,在年代上没有历史文物久远,经济价值更是无法相比。一句话,没有历史文物精致珍稀,显得朴素。其造型充满了山野情趣,引起了中外造型艺术家的兴趣与关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近年来召开的中日韩民族文物造型国际研讨会,这种交流与研讨,正反映出民族文物造型越来越被重视,其价值日渐突出。

三、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艺术

云南是民族文化富集的地方,少数民族文物自然是十分丰厚,其造型也是千姿百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是独特的,造型手法更是多种多样。云南少数民族文物的审美与鉴赏,同样要从造型入手。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的分类

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琳琅满目。从材质上讲,有竹、木、石、金属、角、纤维、皮、毛等,凡一切自然界可利用之物,我们云南各少数民族都加以巧妙的加工和创造,或者直接利用自然物,或者将自然物组合,或对自然物进行加工和创造,制作出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器物、建筑、工具、装饰品、宗教用品等,其中就有造型巧夺天工的民族文物;从型制上讲,云南各少数民族从适应自然环境出发,从满足自己民族心理需要和文化特点出发,创制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实物,这些代表性器物往往构成其经典民族文物,也是其民族文物造型的杰作;从造型技法上讲,云南各少数民族制作器物手法与技艺,既有传统的技艺,也渗入了现代一些新的工艺与技术,也还保存有在内地早已消失的古老技艺,如抄纸、制陶;从造型审美上讲,云南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趣向,如彝族尚黑,白族则尚白,白族妇女服饰有“若要穿得俏,一身孝”的格言;风格上,藏族器物较厚重,傣族则轻盈,这都是千百年来各少数民族适应各自所处自然环境而形成心理积淀的结果。因此,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分类因标准不同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材质上可分为竹、木、牙角、金、银、铜等不同质地的造型;从使用功能上,又可分为生活器具、生产工具、文字文献、宗教用品、手工艺品、服饰、乐器、文化体育用品、玩具等不同的功能性造型类别;从制作技艺上则又可分为雕刻、塑、编结、织、绣等造型类别;从艺术品种上,可分为纸画、布画、木牌画等,不一而足。从我们少数民族文物工作的实践经验及我们对民族文物造型的理解来看,我们认为,造型从本质上说是三维空间的构成,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平面造型

所谓的平面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立体”的一种艺术造型。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品种中,具有平面造型特征的主要有:傣族的布画、佛幡,藏族的唐卡、经幡,纳西族的纸牌画和东巴神路图,瑶族的道公画,彝族、白族、壮族的剪纸,以及各族的文字经书典籍等,多为布质或纸质、傣族的贝叶经则为棕榈科植物,用途上有宗教的意味。也有的是节庆场合祈吉纳福的,手法上主要是描绘或刻写,傣族的佛幡(晃董)则是织绣的,为赕佛专用,悬于缅寺之中。

2.立体造型

是相对于平面造型而言的。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中,立体造型的品种最为丰富,凡生活到上层建筑,从生产到意识形态,都有其立体造型器物,主要品种有木雕、器皿、面具、乐器、神兽偶像等,质地有木、竹、金属等,功能上有宗教用途的,也有日常生活用途的,还有装饰性的,制作技法有雕、镂、刻、錾、烧结、锻冶等,其中不少立体造型的民族文物是颇具地方特色的。

2.复合造型

是既有立体造型,又含有平面造型的,造型手法上使用多种技艺,用途上具有多功能或整合的功能,这种造型一般具有组合性,主要品种有少数民族建筑、寺庙等。其中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型制有干栏式建筑(傣族、佤族、拉祜族、基诺族、哈尼族等),井干式建筑(摩梭、部分彝族、白族),土木建筑(一颗印、白族四合院、纳西族四合院),土掌房(滇南彝族),雕楼(藏族),宗教建筑有缅寺、佛寺、清真寺、道观、土主庙、本主庙等。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的技艺

不论何种造型的少数民族文物,都是一定社会技术水平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造型发展演变的历史就是其技艺演进的历史。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制作的技艺。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技艺主要有:

1.雕、刻、錾、塑

这是有很强装饰性的传统造型技艺,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在云南各少数民族文物中,采取雕、刻、錾、塑制作的器物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艺术价值较高的民族文物,如剑川白族的木雕,已声名远播海内外;木刻甲马板,充满了版画的民间艺术情趣;鹤庆白族的錾花银饰品亦很有名,此外,泥塑、傣族的漏印佛教画像图案、彝族的木刻面具、水族的木雕吞口等,都是值得鉴赏的民族文物品类。

2.编结

编结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古老技艺,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一直流传至今,有竹编器物、藤编用具,还有草编饰品,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独龙族的竹编独龙箩,竹丝细密均匀,承重而耐压,傣族、哈尼族等的竹编用具也十分发达;壮族的藤编挎包显得十分古朴,大理白族的草帽已是富有传统的实用工艺品了。

3.织绣染

云南各族妇女都是纺线织布的能工巧匠,而且还是挑花刺绣的高手,集挑、拼、贴、锁、镶、滚、扎、打籽技艺于一身,在服装的袖口、领、襟边、背、胸等最显眼的部位挑绣上美丽的图案,妆扮美化自身,每一套经典的刺绣服饰无疑都堪称精美的艺术品。服饰是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中最能体现民族文物造型的代表作。

4.烧结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就传承下来的技艺,在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中,陶器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制陶技术既有原始的,也有现代的技艺。怒族保留的泥条盘筑制陶法,是原始制陶技术的遗存,傣族妇女的室外架火烧陶,亦有一定的原始制陶术的残存,佤族、白族、哈尼族、彝族、纳西族、藏族等都有其传统的制陶技术,有其代表性的器物。

5.锻铸

主要是金属器物的制造技艺,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白族、彝族的银饰品,藏族、纳西族的铜器等,都是锻铸技艺的代表作品。

(三)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的特点

1.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多为实用工艺品

著名造型艺术理论家苏连弟先生指出:“技术多属于在创造性生产劳动中产生的那种具有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产品,它由物性美焕示着意蕴美,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第一种美的形态,也是人类物质生活中最基本的审美存在。它涵括着审美过程中形式美(形状、比例、色彩)的感受性和使用过程中的功能美(指示、象征、展示)的认知性这双重美感要素,是美感中主客观的统一。”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就其造型而言,不少是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实用工艺品。

2.造型活泼

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多为生产、生活和文化事项需要而制作,主要是手工制作,充其量是作坊式生产,没有固定的标准与模式,加上艺人多为兼职的,尚未从农业分工出来,专业化不十分明显,因而所生产制作的器物虽然有浓烈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但其造型千变万化,即便是同一匠人制作的灰陶瓦猫,绝对没有两只是相同的。

3.因材造型,因材赋形

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多为就地取材,往往是因材造型,因材赋形。有些造型是受到自然物启示,模仿自然物而制作出来的,如圜底器,在云南少数民族陶器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传统器型,有专家认为是受葫芦型制启示而产生的。有的造型就是直接對自然物的利用,如傈僳族的竹节酒壶。

4.体现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

任何民族的代表性器物造型,都是其民族心理与审美的体现,云南少数民族文物亦是如此,它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物质体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理性与情感、物质与心灵)。

四、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与内地的关系

考古学材料表明,云南自新石器时代起就与内地有了文化上的联系。到了明清时期,大量汉族移民进入云南,汉族人口超过了云南本土的任何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人口迁徙同时也是文化的迁徙和交流的过程。云南少数民族文物造型中,有的也反映出内地汉文化因子,主要体现在造型的装饰图案上,如吉祥图案,有服装的刺绣图案,有建筑的装饰图案,还有首饰的图案等,其图案及寓意,不少带有汉文化因素,如今都已成了云南各少数民族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但反映了文化的相互吸收和交融。

参考文献:

[1]高宗裕.民族文物概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

[2]宋兆麟.加快抢救民族文物工作的步伐[J].中国博物馆,1998(3).

[3]吕济明.文物工作概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4]苏连弟.中国造型艺术[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代幼谷(1972-),男,汉族,云南省宜良县人,研究方向: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保护传承、造型艺术。

猜你喜欢
技艺少数民族文物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