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功副巡视员(前)调研朝阳区高碑店西社区垃圾分类现状 摄影:尹华响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垃圾分类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北京市委党校101期局级領导干部进修班垃圾分类研修组(以下简称“调研组”),深入居民小区了解垃圾投放情况,走进学校体验垃圾分类宣讲,调研了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现状及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情况。
2019年6月4日,调研组到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西社区,探访社区居民、商户垃圾分类情况,了解垃圾分类投放收运现状,并与基层垃圾分类工作者、居民进行了深入座谈。调研发现,高碑店西社区居民、商户垃圾分类知晓率高,部分居民在家中主动使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养花。智能投放桶已经投入使用,并且日常维护管理到位。座谈中,垃圾分类基层工作者及社区居民讲述了自己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感受,调研组了解到,居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能够自觉分类,已经基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2019年6月12日,调研组到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十八里店分校,参加“垃圾分类进校园”宣讲活动。调研组参观了学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和学生利用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制作的玩具、工艺等作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讲述了自己参与垃圾分类的感受和体验,志愿者老师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课程。调研组感受到,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学校生活的日常,垃圾分类教育已经“入脑入心”,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调研组还与市、区两级城市管理委、垃圾分类行业企业和志愿者代表进行了座谈。大家分别从垃圾分类管理者、实践者、基层工作者、志愿者的角度,就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了充分探讨。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齐硬件短板,探索垃圾分类有效方法,注重提升分类效果,研究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加强系统衔接,引导市民参与,寻求社会精治、共治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有益尝试,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的政府推动机制
一是各项制度基本建立。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及《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建立完善了示范片区建设考核和日常管理办法和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市、区两级建立了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日抽查,月报告,季考评”制度,垃圾分类纳入各区年度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二)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调研组在北工大附属中学十八里店分校参加“垃圾分类进校园”宣讲活动 摄影:尹华响
一是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共有4871个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同时在使馆区和外交公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2018年,北京市顺利通过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全国各省市的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工作考核,并取得全国第一的成绩。二是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达到30%。2018年以来,全市有100个街道(乡、镇)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今年还将有224个开展创建。各区基本搭建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示范片区正按照创建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居民参与率和强制分类覆盖率。
(三)垃圾分类机制创新有所突破
垃圾分类机制创新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提升垃圾分类整体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招标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308包,有三十多家垃圾分类专业公司参与了垃圾分类业务,促进了北京市垃圾分类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二是逐步建立排放登记机制。开展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搭建全市统一的调控核算平台、扩大垃圾分类收费价差、对减量进行以奖代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今后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创造了条件。三是创新投放收运机制。通过在示范片区试点,目前有四种垃圾分类投放模式。一是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二是撤桶撤站方式,实行定时定点流动收集;三是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佘垃圾方式;四是在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
(四)持续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借助党员“双报到”,在全国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二是落实基层治理机制,推行“一长四员”治理模式。三是创立垃圾分类的形象品牌,“分小萌”卡通形象。四是利用新媒体发布垃圾分类相关文章近900篇。五是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宣讲活动4399次。
在调研走访时发现,部分市民确实已经养成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习惯,试点小区管理也相对规范,部分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但从全社会来看,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养成,垃圾分类工作存在问题依然很多。
(一)强制分类法律支撑不足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虽已实施多年,但目前法规中仅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和罚则,对居民个人并无罚则。加之物业等管理责任人对居民缺乏有效的服务意识,没有有效手段引导居民自觉分类。
(二)存在混装混运问题
部分社区、居民小区垃圾桶未配备分装分运的垃圾投放设施,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各环节有效衔接不够,影响了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三)垃圾分类投放未形成统一模式
目前,垃圾分类前端投放模式虽有四种创新尝试,经验适合试点小区,推广有难度。全市并未形成统一、便捷、可批量复制的分类投放模式和管理方式。此外,全市设置的垃圾桶体量不同、标识不清晰,居民容易混淆,影响分类效果。
(四)居民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知识点不清”阶段
虽然居民对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是居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两成。垃圾分类尚未成为居民的普遍行动和生活习惯。垃圾分类仍需强势引导。
垃圾分类任重道远,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和深层次治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痛点和难点随着工作推进还将不断出现。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深入阐明了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在于提升社会文明,带动绿色发展,核心问题在于促进全民参与,养成良好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垃圾分类应长效管理,夯实制度基础
一是完善法制基础。建议尽快启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法进程,通过立法明确分类投放是垃圾产生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要设定相应罚则,使垃圾分类成为人人皆知,人人皆守的规矩。二是完善物业管理机制。市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物业的管理,明确物业在垃圾分类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要求物业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的服务。三是完善基层治理机制。鼓励街道制定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居民议事协商工作,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事项开展协商,形成共治局面。利用已有或鼓励在街道、社区成立有关垃圾分类等环保主题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工作,广泛动员街道、社区各类成员组织共同参与。四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研究出台保障政策,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二)垃圾分类应科学管理,做好系统衔接
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标准,推动垃圾分类投放。制定细化垃圾分类投放标准,统一垃圾桶体量及标识,在新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居住小区,将现行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标识调整为“湿垃圾”和“干垃圾”,便于群众识别和正确投放。二是避免“混装混运”,明晰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的责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要各尽其职,处于最前端的分类投放是垃圾产生者的居民的责任,而中间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后端的分类处理是政府以及受政府委托提供市场化服务企业的责任,居民应尽的责任与政府和企业应尽的责任之间应有清晰的边界,不能混淆和模糊。推行“桶换桶”等清洁分类收集模式,收集车及分类桶应具备身份识别功能,实现分类垃圾运输全程可追溯。建立环卫专业运输队伍,足额配置分类运输车辆,提高清运能力。运输车辆要做到颜色、车身标准、标志标识、电话、单位等统一,分类运输车辆与分类桶颜色一致,便于社会识别监督。三是要加快设施建设,构建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加快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尽快投产运行,提升末端处理能力。推进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再生资源交投点的融合,促进垃圾分类投放站(间)、垃圾分类收集房、密闭式垃圾分类清洁站兼顾再生资源回收功能。落实属地责任,推进再生资源分拣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分拣中心建设。
(三)垃圾分类应强势引导,推动习惯养成
一是發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在党政机关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垃圾分类意识,起到表率作用。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带动本单位做好垃圾分类。二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五个一”:打造一个垃圾分类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普及一堂垃圾分类课程,把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基础教育范畴;坚持一项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校园、社区、机关、企业、农村;选树一批垃圾分类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壮大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传播垃圾分类理念知识。三是开展垃圾分类全场景教育。要通过入户宣传、社区课堂、单位培训、校园教育等方式,营造宣传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共建共治局面。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市动员,各界参与,全民行动,凝聚各方,合力攻坚。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坚持从源头治理,从基础做起,从基层抓起,从基本教育、基本制度、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入手,针对分类投放、分类接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明确责任,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各尽其责、齐抓共管,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使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