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是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在对消费群体购买意愿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消费群体购买力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两者关系的变化受到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商品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居民的收入来源,提升消费者购买能力,从而促进社会消费与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购买力 购买意愿 商貿流通业
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的内容和形式逐渐丰富,居民发展性消费的支出比例不断上升,这为商贸流通部门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动力。由于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更多根据自身购买意愿进行消费,因此,研究消费群体在不同购买意愿下购买能力变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是促进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宋则、王雪峰(2010)认为,扩大消费需求是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主线,而在改善居民收入结构的同时,也要关注居民消费意愿的变化,提高市场供给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匹配程度;王浩澂、熊曦(2015)基于熵权法对居民消费能力与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地区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原因在于其消费能力的相对滞后;赵红(2016)在研究中指出,服务型消费是新时期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内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但在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能力与商贸流通业的匹配程度相对较低;阮小莉(2014)等在居民收入分组处理的基础上,指出居民收入能力是决定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这种影响效应受到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不同消费态度下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钟成林(2015)基于GMM模型指出,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者的现有购买能力,同时又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过低的收入水平是导致农村消费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消费不足限制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邹璇(2015)认为居民购买力差异是制约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关键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购买能力是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周炼(2017)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指出居民消费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协同性,两者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升居民购买能力是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消费者购买能力是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购买力存在较大差异,这一差异还与社会其他因素有关,消费者的主观性也是影响其消费决策的重要指标。本文拟对消费群体的购买意愿进行类型划分,研究在不同购买意愿情境下,消费群体购买能力与商贸流通业发展间的关系变化,以为商贸流通部门的产业转型提供参考。
研究模型与指标设置
(一)研究模型
消费群体购买力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差异是导致社会消费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所带来的感知价值,即消费行为会受到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此,本文拟根据居民消费种类对消费群体的不同购买意愿进行划分,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对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需说明的是,考虑到居民消费支出内容的层次性,本文在借助以往研究基础上,将购买意愿划分为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三大类型,并且将各类购买意愿分别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面板回归,以考察对不同购买意愿进行控制情境下消费群体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差异性。各模型的表达如公式(1)-(3)所示:
(二)指标设置
本文采用2005-2016年间我国31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除了对商贸流通业、消费者购买力与购买意愿进行指标选取外,还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具体的指标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商贸流通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参照以往研究进行指标设置;购买力通常反映的是消费者的最大支付能力或实际支付能力,最大支付能力主要由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而实际支付能力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总额。本文中消费群体购买力主要反映的是消费者的潜在消费能力,即消费最大值,因此本文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衡量;购买意愿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与种类的期望,本文根据消费支出的类别将其划分为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消费内容。基础性消费内容即消费者用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花费;发展性消费内容主要指消费者用于衣着、住房、交通、生活服务与文教娱乐等产品的消费支出;保障性消费内容主要是消费者用于身体健康方面的投资消费,一般指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基于此种划分角度,本文将购买意愿也分为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商品购买意愿。
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表2给出了基于fish-ADF方法下的单位根检验结果,ADF法在单位根检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解释力,能够更精确的反映变量的平稳性。从表2可以看到,各购买意愿的原序列在5%水平上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变量在零阶条件下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处理后各变量均在1%水平下达到了显著性,意味着各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I(0),即符合变量平稳性要求。
(二)门槛回归结果
根据公式(1)-(3)分别进行门槛效应回归,表3中模型1-3分别反映的是基础性、发展性与保障性购买意愿作为门槛变量时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1与模型2显著存在着门槛效应,而模型3不存在门槛效应。
由模型1可知,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分别受到基础性与发展性购买意愿的双门槛与单门槛效应调节,这意味着在基础性或者发展性消费为主的环境下,购买力与商贸流通业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表4给出了各模型下的门槛临界值。
如表4所示,模型1中以0.395与0.282为两个门槛临界值将基础性购买意愿划分为低、中、高水平。当r≤0.282时为低水平购买意愿,当r≥0.395时为高水平购买意愿,当0.282 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1- 3的估计结果都较为理想,各模型的R方均在0.88以上,说明研究变量的选取能够解释模型的方差变异。具体来看各模型中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模型1中消费群体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当基础性购买意愿处于中等水平时购买力的影响作用最大,当购买意愿处于低水平时购买力的影响作用最小。发展性与保障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模型2中,当发展性购买意愿处于低水平时,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随着购买意愿的上升其购买力的积极效应也随之扩大,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食品性与保障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均不显著。模型3中,由于保障性购买意愿在购买力与商贸流通业关系变化中不存在显著门槛作用,故不做具体分析。但从购买力系数的变化中也可以初步得出,随着保障性购买意愿的提升,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积极作用在逐渐增强,并且食品性与发展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 第一,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两者间的关系变化相对稳定,同时其也受购买意愿的影响,尤其是基础性购买意愿介入后,两者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波动。 第二,各类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其中,基础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通过对比各模型结果可以得出,在对基础性购买意愿进行门槛控制后,发展性与保障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但在基础性购买意愿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后,发展性与保障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均出现了逆向变化,这说明只有消费者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前提下,高层次消费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积极效应才会逐渐凸显。 第三,发展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对比模型1与模型3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基础性与保障性购买意愿作为门槛变量时,发展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效应表现出相反性。在模型2中,当对发展性购买意愿进行门槛划分后,基础性与保障性购买意愿的系数值均不显著,这表明发展性购买意愿是其他两类消费支出的重要干扰因素,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其他消费对商贸流通业的积极效应。 第四,保障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只有消费者的基本物质保障得到满足后,其对保障性消费支出方面的重视程度才会逐渐提升。 结论 本文在对消费群体购买意愿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消费群体购买力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关系的变化情况,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消费群体购买力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购买意愿会对两者关系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二,基础性购买意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发展性购买意愿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保障性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居民的收入来源,提升消费者购买能力,从而促进社会消费与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则,王雪峰.商贸流通业增进消费的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10(11) 2.王浩,熊曦.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3.赵红.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及匹配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4.阮小莉,廖勇,贾蜀苇.“倍增计划”下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四川省的相关调研[J].西南金融,2014(12) 5.钟成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影响研究——基于GMM方法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5(12) 6.邹璇.中国城乡商贸统筹能力地域分异性研究——基于省级层面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5(1) 7.周炼.商贸流通与消费的关系探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