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旭
【摘要】目的:对脑血管介入灌注方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2/20)60.0%。结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缩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介入灌注;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主要因颈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出现血液供应不足,致使大脑出现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有短暂性头晕、失语等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易造成大脑出现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或诱发脑梗死,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中普遍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相关性,同时,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方案也逐渐被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脑血管介入灌注方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在42岁~75岁之间,平均(61.5±5.5)岁;患者病程在1d~12d之间,平均(6.7±2.2)d。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41岁~78岁之间,平均(62.7±6.1)岁;患者病程在1d~14d之间,平均(6.8±2.4)d。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如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治疗。
1.2.2观察组: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详细了解颅内血管情况,并排除颅内动脉以及脑动脉畸形等出血性疾病类型。将椎造影管超选进入责任病灶血管,采用脉冲式注入方式将小剂量尿激酶注入动脉中,其中,颈内动脉系统注入量在4~6万单位之间,椎基底动脉系统注入量在2~4万单位之间。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如果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没有再次发作,则疗效为基本痊愈;如果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并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则疗效为显著;如果患者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发生脑梗死,则疗效为无效。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2/20)60.0%。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对于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会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脑血管疾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较常见。现如今,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缺乏定论,但是,临床中主要认为与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出现狭窄、血流微循环出现障碍、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脂紊乱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临床治疗中有效改善血液黏稠度及血脂情况,以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同时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中FIB、全血黏度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体,而血液全血粘度的不断增加,会提高血流阻力,降低机体血流灌注效率,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块发生脱落或形成血栓,增加患者出现脑梗死的风险。
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患者没有发生较大血管脑动脉管腔完全梗死,并且局部动脉狭窄或者拴死还没有对动脉管造成完全堵塞,受阻远端的血流量、灌注压下降的程度将和堵塞程度为正比关系。另外,如果局部血流量不低于正常值的50%,则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如果局部血流量低于正常值的40%,则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失语和偏瘫症状,对此,要求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局部脑血管流量在50%以上,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位置。
本文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方案的优势有以下两点:(1)有利于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微栓子学有一定的关联,微栓子会反复进入同一血管的分支,对小动脉进行反射刺激,小动脉痉挛,进而造成患者脑部相应血管缺血。对此,通过应用介入灌注疗法,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解微栓子,能够促进血管血流恢复,改善患者各类临床症状。(2)有利于加强侧支循环。通过采用颈动脉系统输注药物的方式,能够促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以及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开放,提高局部动脉内灌注压,进而增加受阻远端血管的有效循环血量,能够有效改善梗死脑组织区域的缺血状态,安全性更高,疗效显著。
在本次研究中,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2/20)60.0%。由此可见,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采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缩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