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晖,张新元,刘飞飞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卫星通信是地球站之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无线电通信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组网便捷等特点,在我国广播、电视、数据通信等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在卫星天线架设完成以后,要高质量接收到卫星转发的信号就需要准确地调整卫星天线,使得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与卫星相匹配。在指向同一颗卫星的情况下,不同地理位置的卫星天线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是不同的,因此同一副天线改变了位置,三个角都需要重新调整。如果三个角未调准到合适的位置,会影响到极化隔离度的测试结果,导致天线的该项指标不合格,无法入网运行。以下所讨论的,如无特殊说明,都是线极化的情况。
天线的方位角是指天线的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以正北为零,顺时针方向为正。当地面站天线位于北半球时,从参考文献中得到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e 为地球站的纬度(北纬为正,南纬为负);λe为地球站的经度(东经为正,西经为负);λs为卫星经度(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图1 天线的方位角与经纬度的关系
根据公式(1),当卫星位于λs=110.5°时,地球站位于不同经度和纬度下(经度80°~120°E,纬度2°~52°N),方位角的分布如图1。
天线的俯仰角是指天线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当地面站天线位于北半球时,从参考文献中得到俯仰角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e,λe,λs的定义与式(1)中相同;Re=6378km,为地球半径;H=35786km,为同步卫星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根据式(2),当卫星位于λs=110.5°时,地球站位于不同经度和纬度下(经度80°~120°E,纬度2°~52°N),俯仰角的分布如下:
图2 天线的俯仰角与经纬度的关系
天线的极化角是以其馈源中矩形波导的安装方式决定的,并且是以地面为基准定义的,当矩形波导口窄边平行于地面时为水平极化,当矩形波导口窄边垂直于地面时为垂直极化。在多数情况下,卫星下行信号的极化方向并不是理想地平行或垂直于地面,而是随着接收天线所处的地球经纬度的不同而不同。为了使天线的极化方向与卫星下行信号的极化方向相一致,接收天线馈源中波导口相对于地面需要倾斜一个角度Ψ,计算公式为:
式中,e,λe,λs的定义与式(1)中相同。根据公式(3),当卫星位于λs=110.5°时,地球站位于不同经度和纬度下(经度80°~120°E,纬度2°~52°N),极化角的分布如图3所示:
天线的极化隔离度(CPI,Cross Polar Isolation)是用户载波上星前需要测试的一项重要指标。测试时,需要用户在规定频点处发射单载波,监测站通过测量该单载波在正反两个极化上的功率差值,得到极化隔离度。在监测站看到的频谱图如下:
图3 天线的极化角与经纬度的关系
图4 极化测试时的频谱图
我们所说的极化隔离度是分量1和分量3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是和发射站的极化相关的,中国卫通要求在考虑通道差的情况下,此差值需要大于30dB。下面就简要讲述三个分量的来源:为了讨论的简单,我们假设卫星上的天线是理想的,没有H 和V极化的相互泄露。待测站发射的载波的电场为Et(f),依据卫星的H 和V 极化对Et(f)做正交分解,可以得到Eth(f)和Etv(f),两个极化分量分别进入卫星上的H 极化和V 极化通道,卫星通过放大变频将接收到信号转发下去,下行的H 极化和V 极化通道分量为Esh(f-Δ1)和Esv(f-Δ2),其中Δ1和Δ2是卫星上下行频率之间的差值。由于卫星变频器的制作工艺,两数值有稍许差别,大约在1kHz 左右。两数值都约等于卫星的本振(LO,Local Oscillator)。一般,在标准C 波段,卫星的本振为2225MHz,在标准Ku 波段,卫星本振为1750MHz。
在接收端(即监测站),收到卫星转发下来的H 极化和V 极化通道分量Esh(f-Δ1)和Esv(f-Δ2),同时,接收天线存在H极化和V 极化的相互泄露,为了能清楚的看到泄露分量,我们将接收天线的H、V 极化轴定义为H'和V',与H、V 有一个夹角,夹角大小与泄露程度以及接收天线极化(一般,监测站的天线极化都已调整到最佳)有关,一般此角都比较小。对于接收到Esh(f-Δ1)来说,又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Erh(f-Δ1)和Erv(f-Δ1),这就是极化图中的分量1和分量2。对于接收到Esv(f-Δ2)来说,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Erh(f-Δ2)和Erv(f-Δ2),其中Erv(f-Δ2)就是图中的分量3。通过调整待测站的方位、俯仰,使分量1最大,此时天线已经准确对准卫星;旋转待测站的馈源,调整极化角,使分量3最小,最终使分量1和分量3的差值大于30dB。在调整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反复调整方位、俯仰和极化角,才能最终达到要求。
图5 极化分量在卫星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通常情况下,用户准备上业务之前都必须联系卫星运营商进行极化隔离度的测试。首先,用户应按前面公式(1)和(2)计算结果,或卫星运营商提供的方位俯仰角,大致对上卫星。在有频谱仪或者接收机的条件下,可通过精细调整方位和俯仰角,使得载波(一般为卫星信标,有时也可能是转发器上的载波)接受电平最大,就可以确定天线已经对准卫星。在有频谱仪的情况下,建议使用信标电平作为参考,而且一般的卫星在水平和垂直极化各自都有信标。方位俯仰调到最佳后,可以旋转馈源的角度,使得同极化的信标调整到最大,反极化信标调到最小,直至调到噪声电平之下。在有接收机的情况下,可以参考转发器上的载波进行调整。
以上调整完成后,就可以联系卫星运营商进行极化隔离度的测试了。用户在约定频点发出单载波后,会被要求先旋转馈源。如果天线已对准卫星,仅通过旋转馈源就可以使得极化隔离度达到30dB 以上。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调整方位俯仰。在协助用户调整的时候,发现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为了研究这种不同的影响程度,分别使用Ku 波段1.8M 和C波段2.4M 天线在不同卫星上进行测试。
将Ku 波段1.8M 天线对准卫星,极化隔离度调整到最好为44.24dB,测试数据如下:
表1 改变方位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图6 改变方位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表2 改变俯仰角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图7 改变方位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表3 改变极化角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图8 改变极化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方位角从最大值减小了1.5°,极化隔离度减小了20.02dB;俯仰角从最大值减小了0.62°,极化隔离度减小了20.36dB。对于这幅天线来说,极化隔离度对于俯仰角比方位角更敏感。
接下来,又测试了C 波段的2.4M 天线的方位、俯仰和极化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测试数据如下:
图9 C波段的2.4M天线的方位、俯仰和极化对极化隔离度的影响
对于这幅天线来说,极化隔离度对于方位角比俯仰角更敏感。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不同天线设计上存在差别,因此极化隔离度对于方位角和俯仰角的敏感程度不同。
天线的极化隔离度是天线入网运行必须要满足的指标。如果此项指标不合格,能量会泄露到反极化上,入网运行后,不仅对天线的发射能力有影响,而且会使反极化的用户业务接收降低。通过极化隔离度测试后,用户就可以通过天线发射或者接收卫星信号。希望通过此文,使得卫星使用者对极化隔离度测试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卫星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行,发挥卫星通信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