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 张永林 周广志
(江苏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5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基层医院病种多以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慢性病为主,其中心血管疾病诊疗占据显著比例[1]。有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2],因此防治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
远程心电系统不仅能够很大程度的支持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提高诊断准确率,解决了基层医师条件缺乏及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难题,而且常规应用于心律失常的筛查、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电学检查,有效地实现了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交换,免去患者去医院的往返奔波之苦[3],特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够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患者至当地卫生室就诊时就能得到心电图检查并及时上传胸痛中心,能显著缩短FMCtoB 时间,对提高胸痛中心核心指标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院远程心电系统采用的是北京某公司生产的软件系统,是将心电图设备网络化,乡镇卫生院医生或社区卫生室医生可通过网络将采集到的心电图,通过无线网或有线网(4G 或宽带)上传至心电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出具报告,经审核后再次回传,即可打印报告。
远程心电系统在我县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和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信息反馈:与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室的负责人定期进行联系、沟通(见图一),危急值则立即电话通知(见图2)。
图1 建立微信工作交流群
图2 远程心电中心联系方式
一份合格、规范的心电图诊断报告,离不开高质量图像传输、良好的网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三者有机结合后,才能真正做好远程心电这项惠民工作。
1.1 建立月质量考核表(见表1),针对乡镇卫生院建立质量考核制度,把上传的图像进行考核、计分;
表1 心电中心质量考核表(试行)
1.2 心电图操作者必须是受过培训的人员,熟悉具体操作流程;
1.3 图像采集时应避免肌电干扰:室温不能太低,冬天用温水棉球,胸部用衣服覆盖,检查中避免讲话、谈笑,呼吸急促、金属片或吸球与皮肤接触不良等都可能导致基线漂移;
1.4 每日核对时间并及时上传图像:每日操作前必须核对平板上的时间包括年、月、日,防止延迟上传,导致数据当日无法收到;延迟上传超过7日者,图像无法打开(见表2),此图延迟上传将近7个月。
表2 无法打开的图像
1.5 字体录入时不能写繁体字,姓名、年龄、性别必须与实际检查者相符(因不同年龄、性别诊断标准不一样);
1.6 心电图必须有完整的12导联记录,缺少导联、导联夹子接错(主要是左右手接反,为了避免左右手接反,我中心配置了左右手标识)、胸导联吸球放错等都无法出具报告(见图3);
图3 左右手接反,胸导联吸球放错
1.7 心电图采集时间不宜太短(如图四),不应少于10秒。不仅如此,对复杂心律失常心电图还应加长记录;
图4 此图采集时间短,不足10秒
1.8 特殊病例需提供详细病史,例如右位心、植入起搏器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拨打中心电话或微信联系告知;
1.9 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及时通知(见图五、六、七);
图5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5次/分)
图6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界性逸搏及心律
图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发现多人一图者,全月考核为0分。
诊断中心对每个乡镇的体检中心建立每日质量考核登记薄,月底汇总考核计分;并不定期对每个乡镇心电图采集方进行督查并记录,督促其整改,对采集不合格的心电图拒绝出具报告,坚决要求对方重新记录,严格把好图像质量大关,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心电图诊断报告。
远程心电系统的存储、传输,对结果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定期对网络系统传输进行提速,要求信息科和心电网络工程师定期对心电网络系统及心电图机进行维护和升级,并由专人负责,不能频繁更换信息管理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像传输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
3.1 远程心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离不开过硬的心电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讲座及学术会议,积极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3.2 协助远程心电工程师做好心电图业务培训工作:普及心电图及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心电图报告解读、分析;分发左右手标识;公布心电诊断中心电话号码;
3.3 心电中心人员分工明确并进行质量考核:每个乡镇卫生院每日上传的心电图由对应固定人员出具报告,及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及时电话联系或微信联系;
3.4 建立心电图报告、审核两级制,正常心电图可由本人直接点击报告、审核,异常心电图报告、审核分开,由资历较高的医师执行审核操作;
3.5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及时联系。自我中心成立以来,已完成1417例危急值报告,通过微信群发送图像并电话联系乡镇卫生院负责人,通知患者尽快就诊(见图5、图6、图7)。
在没有建立质量考核标准时,远程心电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图像干扰大、延迟上传、左右手接反、图像采集时间短等,但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后,心电图的图像质量大有提高;网络系统通过更换服务器,加强软硬件建设,使系统的传输速度得到改善,图像上传及时;心电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学习,业务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对前后心电图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见表3),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心电图报告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表3 前后心电图的质量对比图
总之,远程心电系统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系列较好的“连锁效应”—简化了检查流程,方便了患者就医[4-5],心电图诊断报告标准统一,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我县心电诊断的同质化服务;能因地制宜地整合卫生资源,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6],让有问题的受检者得到了及时医治;建立心电数据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方便临床医生网络查询、检索患者信息;提升了医院的软实力[7-8],为联盟医院解决了心电诊断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急危症患者的及时诊治[9],实现了医疗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共享[10];为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是我县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尤其对我院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