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英
(滨州市沾化区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滨州 256803)
乳腺增生治疗过程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会对治疗及预后造成消极影响。高效的护理工作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保障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本文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本文抽选2017年的3月至2018年的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乳腺增生症病患。本次研究对象均是女性,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干预组患者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是(41.5±3.5)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是(3.4±1.4)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20例,高中以上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是(41.8±3.7)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是(3.1±1.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9例,高中以上1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 >0.05。
患者在院明确诊断后,予以个体化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方法:①提高患者心理舒适感,完善治疗环境,保障病情安静、整洁,加设书报架、绿植,准备拷贝有欢快歌曲、相声的播放设备。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指导患者规律作息,确保有充足的睡眠,若患者睡眠状况不佳,予以适当的干预手段,促进其睡眠。在治疗过程实施各项操作时关注患者的反馈,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配合要点,操作过程保持动作轻柔、准确,以免患者产生不适。②加强认知心理干预,为患者普及乳腺增生疾病知识,说明治疗重点,告知配合要点,讲解患者关心的疾病转归方面情况,说明各项指标代表的意义,耐心回答患者存在的疑问。将科室印制的健康资料方法,主要包括疾病的保健常识、食疗方法等。④心理干预和情绪调节,强调乳腺增生并非乳腺癌,不必过于紧张。治疗过程多与患者沟通,重视护理细节,比如表情、动作、眼神,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起伏,予以及时的干预。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诉求,予以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转移对疾病的专注,传授其进行正确心理调节的正确方法,鼓励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⑤社会支持干预,对患者存在的错误管道进行纠正,引导其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鼓励患者日常多接触外界,动员同一病区的病友多做交流,促进孤独感减轻。指导并鼓励患者适当的参与功能锻炼,以促进心情放。和家属做好配合,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分别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心理状况,两类量表总分均是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患者乳房疼痛等症状消失,病灶消失,为治愈;患者乳房疼痛等症状改善,病灶缩小,为有效;患者乳房疼痛等症状依然存在,病灶无变化,为无效。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士s 表示,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
干预组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乳腺增生发生后,患者多是因乳房疼痛,存在肿块来院就诊,主要特征是患者的乳腺内主质和间质有不同程度增生存在,进而导致乳腺的结构在数量与形态上发生异常[2]。乳腺增生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其病情会随心绪变化加重。但大多数乳腺增生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不理想,分析原因,多在于乳腺增生症状和乳腺癌相似,一些患者在还未明确诊断时会误认为得了癌症,这在很大程度加重了其心理负担,因此产生不良情绪;也有患者由于认知程度受限,可能担忧预后,害怕乳房功能存在障碍使生活、婚姻受到影响,容易有不良情绪产生,如自卑、焦虑、抑郁等,进而影响参与治疗的配合度,甚至是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在治疗过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积极干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本文予以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获得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更低;干预组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充分证明,乳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保障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