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鲲 程 刚 甘龙飞 刘国庆 陆耀宇 张 强 覃家永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骨伤一科 贵州 都匀 558000)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变,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留下残疾。本文为研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现选取了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40例,排除了伴有精神系统疾病、全身器官功能损伤、恶性肿瘤者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中男性有12例(60.0%)、女性有8例(40.0%);年龄在18~53岁之间,平均年龄(29.5±5.2)岁;包括11例左肩锁骨骨折(55.0%)、9例(45.0%)右肩锁骨骨折;致伤原因包括重物砸伤4例(20.0%)、交通事故伤13例(65.0%)、高空跌落伤3例(15.0%)。对照组(20例)中男性有13例(65.0%)、女性有7例(35.0%);年龄在19~55岁之间,平均年龄(30.8±4.7)岁;包括12 例左肩锁骨骨折(60.0%)、8 例(40.0%)右肩锁骨骨折;致伤原因包括重物砸伤5例(25.0%)、交通事故伤13例(65.0%)、高空跌落伤2例(10.0%)。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1.2.1 观察组
对观察组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令患者取仰卧位,先行颈丛阻滞麻醉或全麻,并将头部转向健侧,稍垫高肩部;然后沿锁骨边缘于骨折端中线位置做一8cm 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筋膜,剥离鼓膜,充分显露出骨折断端,清除术野内软组织及血肿,避免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等部位;复位骨折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重建钢板5~8孔,塑形后以适宜的螺钉将之置于锁骨上,并固定于骨折两端;以拉力螺钉固定较大粉碎性骨块,并保持骨折线与螺钉相互垂直;对于较小粉碎性骨块可以可吸收线捆扎,需注意保护好周围组织;最后在X 线下检查固定稳定情况。
1.2.2 对照组
对对照组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令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并将头部转向健侧,稍垫高肩部;然后沿锁骨边缘于骨折端中线位置做一5cm 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筋膜,剥离鼓膜,充分显露出骨折断端,清除术野内软组织及血肿;合理选择型号合适的髓腔克氏针,于远端髓腔将克氏针穿入;复位骨折后,再次于近端髓腔穿入克氏针;最后以可吸收线拼接捆扎及固定。
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行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63.77±5.21)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71.35±2.72)min,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 <0.05)。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60.07±5.35)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3.25±5.34)m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 <0.05)。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为95.0%(19/20),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为80.0%(16/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更高(P <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表
锁骨骨折的治疗并不容易,由于人体的锁骨部位比较特殊,所以比较难以采用传统手法或者石膏外固定手法进行复位,而且一旦复位不当,即可能引起骨折愈合畸形。另外,在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克氏针固定法,也往往不能有效控制旋转,且容易发生骨折块分离、松动及滑脱等问题。为此,我们考虑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点在于其能在短PQ 轴和RS 轴上弯曲,也能够在XY 轴上扭转,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弯曲和塑形比较方便,能够避免骨折分离或旋转等问题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骨折复位效果较好。再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还能够方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训练,从而促进其关节活动功能愈合。
本文通过对同期收治的两组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