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琴
[ 中煤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 江苏 徐州 221611 ]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4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男4例,女8例,年龄0.6~4岁,平均年龄(1.6±0.6)岁;观察组男5例,女7例,年龄0.8~5岁,平均年龄(2.0±0.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包括:高热惊厥患儿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并且当其处在陌生环境中经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高热引起身体疼痛,从而使得患儿治疗依从性降低。所以,护理人员可通过轻拍患儿后背或摸头等肢体动作来安抚患儿,也可为患儿播放动画片、音乐等,以此转移患儿注意力,降低抵触心理。同时积极与家属沟通,细致讲解治疗措施,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提高,增加信任度,将家属配合度提高。除此之外,可通过温水擦拭皮肤的物理方式来护理高热症状患儿。但是,若物理降温效果不显著,告知医生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来治疗。患儿处于高热状态,会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出现出汗情况。所以,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同时,要定时更换床单被罩,并对患儿潮湿的衣物及时更换,并及时补液。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高热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
护理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改善,且高热和惊厥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惊厥和高热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惊厥、高热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护理效果(%)表示,行X2检验,高热和惊厥消失时间用表示,行t 检验,P <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对比(n,%)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士s),d]
表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士s),d]
观察组(n=12) 对照组(n=12) t值 P值高热消失时间(h) 25.5±1.7 43.2±1.8 3.74 <0.05惊厥消失时间(d) 3.3±1.1 5.5±1.2 3.51 <0.05
在小儿时期,高热惊厥是常见惊厥,很多患儿预后效果较好[2]。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早期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时,体温持续上升且超过38度出现的惊厥,同时排除颅内感染等其他疾病[3]。治疗此病的原则是控制惊厥,需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的措施,并且预防再次发生惊厥。然而,一些患儿因心理或生理因素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治疗进程。有关研究指出,通过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现阶段,急诊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此护理措施将患儿实际状况为护理基础,对患儿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消除,同时可提高患儿对于治疗护理的配合度,保证顺利完成治疗过程。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家属交流,改善其负面情绪,进而改善护患关系。另外,高热惊厥患儿常常会有出汗情况,护理人员需重视患儿皮肤清洁护理工作,使自身感染几率降低,将护理质量提升。刘金凤研究结果为对照组显效23例(50%),有效17例(36.96%),无效6例(13.04%),总有效率为86.96%,实验组显效29例(63.04%),有效15例(32.61%),无效2例(4.35%),总有效率为95.65%,通过两组的对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 <0.05)。说明,对高热惊厥患儿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急诊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同时,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说明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