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药房 浙江 杭州 310009)
本文主要研究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收集医院眼科在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260人,其中男720人,女540人,单侧眼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70人,双侧眼部患者1090人,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并排除孕产妇、青光眼、严重肾脏功能障碍以及对奥洛他定过敏的人群。
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生产商:比利时S.A.Alcon-Couvreur N.V;批号:17B08GB)直接滴入患者结膜囊内,避免直接滴至患者结膜表面。治疗周期为8天,期间给药量和频率为:前两天给药,2滴/次,6次/d;随后两天减为,2滴/次,3次/d;之后两天减为,2滴/次,2次/d;最后两天减为,2滴/次,1次/d。
经过8天的治疗后,对患者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统计,从而对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进行判定。其中,以患者眼部瘙痒、迎风流泪、畏光(尤其是强光)、眼部有灼热感、眼部分泌物异常增多等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以患者眼部瘙痒症状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有很大缓解为治疗有效果;以患者结膜炎临床症状基本没有好转为治疗没有效果。治疗总的有效率为: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如眼部水肿、视物模糊、眼球充血、咽炎、鼻炎等。
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如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透明质酸(HA)、白三烯B4(LTB4)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等情况进行统计观察。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8天的治疗后,我们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这1260例患者中,患者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完全消失的有950人,治愈率75.40%;症状基本消失的有230人,治疗有效果率为18.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5%。
经过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比较,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透明质酸(HA)、白三烯B4(LTB4)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
表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统计比较(±s)
表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统计比较(±s)
组别ECP(μg/L)HA(μg/L)LTB4(ng/L)IgE(mg/L)治疗前13.47±3.10111.73±13.08115.13±9.670.71±0.04治疗后4.51±0.3279.92±6.4480.03±7.210.23±0.01 t 102.05477.448103.293413.239 P<0.01<0.01<0.01<0.01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中较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眼部组织由于接触过量外部致敏原物质而导致的,主要是Ⅰ型变态反应参与导致的,在变态反应患者体内水平较高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透明质酸(HA)、白三烯B4(LTB4)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体内有典型性的体现。临床中,过敏性结膜炎主要的症状有眼部瘙痒、迎风流泪、畏光(尤其是强光)、眼部有灼热感、眼部分泌物异常增多等,给患者正常用眼造成很大的困扰。
临床中常使用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等)进行治疗,但是也伴随而来一系列激素药物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如,白内障),临床中对于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小的治疗药物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奥洛他定作为一种组胺H-1拮抗剂,既可以在人体内与组胺拮抗作用,又可以抑制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抑制黏附因子等不同过敏性递质的释放,本文通过收集医院眼科在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26人,研究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经过8天的治疗后,研究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5%;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表明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各项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综上所述,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