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赫哲族伊玛堪的艺术特征

2019-08-23 07:34付春梅
黑龙江史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赫哲族

付春梅

(佳木斯市博物馆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5354 人,主要集中居住在三江流域的同江市街津口乡、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村、抚远县爪吉村。伊玛堪是赫哲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赫哲族心中神秘而古老的英雄叙事诗,是反映原始渔猎生活和古风民俗的百科全书,是黑龙江流域古老文明的重要篇章,是屹立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的一座丰碑。伊玛堪不是随便说唱的,从艺术的视角总结起来,它在说唱传播、艺术性、伴奏乐器、说唱形式、说唱时间、说唱情景模式方面,具有六大艺术特征。

一、历史背景

赫哲族所处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以及以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使他们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食生鱼、穿鱼皮、乘画皮船、踏滑雪板、坐狗爬犁、住撮罗子、唱伊玛堪等生活习俗。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原始渔猎文化,被学者称为“北部亚洲渔猎文化的活化石”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活标本”,是这个古老民族活着的口碑历史,是赫哲族渔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其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和璀璨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赫哲族的伊玛堪、鱼皮、婚俗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婚俗、鱼骨、传说、天鹅舞、鱼皮画、乌日贡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宗教礼仪、民歌、口弦琴、神杖舞、臭李子、刹生鱼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这些灿烂夺目的文化艺术、反映了赫哲族特有的生存方式、原始思维、生活智慧、民族精神,是其历史的技艺和文化的积淀,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伊玛堪在2006 年5月20 日被首批列入中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 年23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组织批准为“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艺术特征

(一)在说唱传播方面,伊玛堪以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为主

家族传承就是传承人会说唱的伊玛堪是从家族内部上辈亲人那里传承下来的。社会传承是传承人会说的伊玛堪是在社会上各种活动时与人接触中学来的。20 世纪30 年代,赫哲族差不多都会说唱伊玛堪。好多全家都是歌手,而且一家一个调。他们对赫哲族文化都有很大的贡献。过去赫哲族家庭里的孩子自幼就接受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用故事里英雄(赫哲族语为莫日根)的形象鼓舞和教育自己及伙伴们同困难做斗争。长期熏陶下,学会了不少的赫哲族民间文化艺术,说唱技巧提高,逐渐成为传承赫哲族的一个说唱歌手。著名赫哲族伊玛堪歌手葛德胜就出生于一个歌唱世家,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弟弟、妹妹都会说唱伊玛堪,他为抢救伊玛堪文学遗产作出贡献。

在社会传承方面,像吴连贵、尤树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说唱的伊玛堪是听别人说唱,自己学会后,把听来的再说唱给周围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内传承。

(二)在艺术性方面,伊玛堪说唱多为口语化和音乐化

伊玛堪歌手在无乐器、无道具和无服装的情况下,全凭一张嘴,又说又唱,以此来吸引打动观众。歌手的语言都是口语化,一听就明白。葛德胜说唱《满都莫日根》《香叟莫日根》《阿格弟莫日根》《吴胡萨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等七篇伊玛堪,都是用朴实无华的民族语言,如泣如诉地唱出这些英雄西征复仇、寻找双亲的故事。不仅唱词口语化,讲述也生动。

赫哲族的一般生活语言就很悦耳动听,伊玛堪歌手经过加工的伊玛堪说唱语言,朗朗上口。易听易记,富有感情色彩和音乐的美感。歌手非常讲究运用语言的鲜明节奏,来吸引、打动听众。他们把普通“白话”用唱着说的方式,从语音节奏上给予调整和润饰,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在乐器伴奏方面,伊玛堪说唱是不用任何乐器伴奏的

伊玛堪说唱不需要任何乐器,就是徒口吟唱,甚至除了轻微的手势以外,也很少表演动作。在场次中采用押头韵和尾韵,运用各不同的唱腔表现人物和情节。也可以任意发挥,展现自己唱的特长。无论是在打鱼滩地还是在家休息,可以把听到的、记得的随时随地说唱出来,可以什么场合唱什么样的伊玛堪。它也不要什么舞台,打猎回来可以唱,打鱼回来可以唱,红白喜事在三间房的炕上也可以唱,在地上坐着、在庭院菜园里都可以唱。伊玛堪说唱的魅力就在这里!它不需熬摆个什么架式,准备什么乐器,像有些表演似的少一样都不行,不成章,伊玛堪说唱不是,它真的可以随时唱随时学。

当然,虽然不要求什么场地,也不需要什么乐器,也得分说得好和唱得赖。这主要看歌手在伊玛堪方面的造诣和素养了,歌手慢慢学会使用经过加工提炼后具有诗一样魅力的艺术语言,来把这口语艺术和徒口吟唱表演的更好,更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使缺乏伴奏的说唱引人入胜、动人心弦。

(四)在说唱形式方面,伊玛堪说唱都是以叙述开场

伊玛堪在说唱的时候,每一步的开头时歌手都先拉个长声说句“赫哩啦——赫哩啦——”这是伊玛堪的惯用套语,相当于汉语讲故事用的“话说”“却说”“且说”之类的词语。一定的场合唱,然后歌手就是以叙述的形式交代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像《希尔达鲁莫日根》,就是先说:额——哎,莫力洪—达龙—。恶么撒格地乌勒肯必勒尼,卡坦芒格难虐尼班特赫,班特赫。满格木莫日根依希都尼,玛发赫卓都塞西,依兰芒目尼伊哈嘛洪毕勒伊,梭布特勒格扎龙毕勒,乌勒肯杜俩勾禽,库么克挖切沃,要歪勒格要歪勒毕勒伊。恶都扎嫩扎嫩难虐尼班特赫尼,班特赫尼!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三江口岸,这里住着这么一个赫哲人,这个人叫满格木莫日根,场景了,人物有了,事件开始就是祖祖辈辈在这里靠打鱼打猎生活,这里有山有水,是我们赫哲人居住的好地方,赫哲族过着幸福生活。所以说伊玛堪说唱就是从说白入手。

由说白转入起唱以前,都要把最后那句末尾的字音拉长几个拍节,如同叫板一样,随后,便唱起“赫哩拉调”。什么时候讲述,什么时候唱歌,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节叙述是说,主要对话是唱。一定的场合要唱,如主人公遇难、作战求救、哭述衷肠、欢庆胜利等,就用歌唱形式来表达,一句话,凡是喜怒悲欢最动感情的地方,都要唱。唱的曲调也不一样,老头唱的、妇女唱的、小伙唱的、小孩儿唱的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调,各种调演唱时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由唱转为说白,一般用“啊啷——”起兴,也有用“额乞合希——安切,啊日那——”来结束唱段的。就这样,一说一唱地重复下去,循环不止,直到把故事说唱完。

(五)在说唱时间方面,伊玛堪的说唱多在休息的时候

在打鱼回来,闲暇时间,在岸上找一个森林密一点的地方搭上自己的窝棚住在那儿,到了晚上进到窝棚里,也说上一段伊玛堪。那时候人们唱伊玛堪,是表达亲和力的一种行为,一起出去打鱼打猎多都是亲属,而且壮青年居多。每个歌手睡觉之前都要唱上一两段,但唱还是有讲究的,在猎场或者捕鱼归来时,不是成本大套的唱,都是挑短小精炼的唱段唱,比如说,《香叟莫日根》挑一个唱得精彩的,说得精彩的、而且还不长来说来唱。

上山打猎归来,晚上夜深人静,没什么意思,也不能早早睡觉,那时就唱伊玛堪。在深山猎场行围露宿中说唱,赫哲族人民打猎时,都是几十人一伙儿,其中都有会唱伊玛堪的。冬天,打猎回来,猎手们睡不着觉,就在树林子里趁夜静把吊锅子一搭,劳德玛发(猎手中最有经验的领路人,也称”把头“)分派好第二天的活计以后,仨一帮俩一伙坐在那儿,喝上几口白酒,就一边烤袍子肉,一边烧着吊锅子,说唱伊玛堪。这一唱大家伙就跟着来精神啦,唱到精彩的地方,大伙还要“嗬、嗬、嗬”或者“喀、喀、喀”地应和着,表示捧场,也是一种礼貌,表明大家都专心一意,听得挺入神。那时候不仅会说唱伊玛堪,还会”说胡力”“特伦固”,说说唱唱,有时就是一宿。

(六)在说唱情景模式方面,伊玛堪主要在赫哲人聚居的地方上唱

对于赫哲族人来说唱伊玛堪是经常的事,平常谁家盖房等一些事,都互相帮助,大伙转圈坐着,喝起圈酒来,有的讲,有的唱,有时会通宿的唱,唱的内容都差不多,都唱伊玛堪。过年过节也唱,大家在一起热闹几天,唱伊玛堪。在赫哲婚嫁的时候,要说唱伊玛堪助兴,唱的最多的是《祝福歌》,祝福新婚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在村屯上说唱伊玛堪的情景是这样的:村里哪家有红白喜事,来的人多,三间屋子两铺炕,炕上人都坐满满的。像娶新媳妇这样的红事是当天晚上就开唱,热闹非常,不管男女老少,整夜地唱呀,说呀。那时候唱伊玛堪,不是像现在现学现卖,都有点底蕴,脑子里都有点东西,点谁名谁都能唱出点儿。老太太唱,老头唱,小伙子也唱,各有各的调。像这些时候都是成本大套的唱。

在捕鱼汛期,赫哲族人要在一起祭祀江神、水神和火神,然后让歌手讲唱伊玛堪。每天晚上讲唱关于莫日根的故事。赫哲人认为,伊玛堪不仅仅是讲给大家听,它更是一种传统,一种礼仪。每天晚上讲唱之声不断,演唱者一般都是男歌手,内容主要是歌颂打鱼的英雄故事。听的人很多,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围成一圈,中间点篝火,歌手们在篝火旁一边喝白酒,吃烤鱼,一边说唱伊玛堪。

除此之外,也在鱼滩地、沟地、船上、庭院里等地随时随地说唱。这时也不唱成本大套的、从头到尾的,也可以哪段热闹就唱哪段。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由于受到现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的冲击,赫哲族的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变迁,传统的渔猎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特别是绝大多数的赫哲人只讲汉语,已不会赫哲语,使民族语言处于自然消亡的边缘,伊玛堪说唱只有少数几个传承人,伊玛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我们有更多的人研究伊玛堪,更好的把这份文化遗产和璀璨的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赫哲族
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展望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民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赫哲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档案价值研究
佳木斯市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探究
神采赫哲族
赫哲族传统纹样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综述
谈赫哲族文化保护与特色旅游的开发策略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