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箭
◆摘 要:新高考改革把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凸显出来,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如何让高中生在三年特别是高一年级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认识自己,确定好选考科目,是值得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新高考改革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班级中的若干具备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选考科目;职业生涯规划
一、新高考改革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
2014年我国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浙江、上海作为试点,推广高考改革。近几年,有更多的省市加入了高考改革的大军。在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考生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科目中选考3门,这让学生可以更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学生选考科目组合覆盖了“7选3”的所有35种组合,表明选考制度真正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
与选考科目组合增多形成对比的是,2018年的招生中,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专业大类招生,将多个相近专业组成一个专业大类,学生学习一至两年后再进行细的专业分流。因此自从学生进入高中,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科目进行学习。从部分先行学校的经验来看,学生的选择的确是自主的,同时更是一种博弈,这是因为兴趣往往不是选择的第一标准,学生除了要考虑自身兴趣以及未来的专业大类选择外,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学力选择合适的学科,以最优的选择进行组合,以期在高考中取得最优的成绩。因此,如何让学生在高一结束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合理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以适应拟填报高校的专业大类要求,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起来,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中班级中的实践方法
经过对本校2018级高一年级段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近30.65%的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好好学习就足够了,就业问题是大三大四时才要考虑的。虽然有40.12%的学生认为高中生应该未雨绸缪,提前树立目标,但是他们的目标并不明确。当问到“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内容”的了解时,有42.68%的学生表示不是很了解,当问到“你对大学的专业划分和所学内容的了解情况”时,有超过50%的学生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在高中教学的主阵地——行政班中,各年级班主任特别是高一班主任,在学生进行选择选考科目之前,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专业兴趣和能力、职业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提高对大学所开设相关专业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选择选考科目。
1.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目标
班主任应根据高中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使学生明确不同发展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例如,在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应尽快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的环境和节奏,帮助学生了解各门选考科目的学习特点。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各科任老师向学生介绍学科与职业的联系,比如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也可以对学科知识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班主任要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帮助他们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认识自己的学科特长。
2.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
经常性的开展主题班会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效。经常性的在课堂上探讨以后对职业和事业的打算和认知,会使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更大的兴趣。例如,进入高中,在进行了军训、社团、运动会等活动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高中生活的新鲜感会逐渐淡去,并且会展现出对未来的盲目感。如果在这个时候班主任组织班级里的学生开展若干次如“我的梦想”等主题班会,并且邀请正在读大学的学长学姐回访母校,进入班级和学弟学妹交流,谈谈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要求,以及聊聊他们在大学学习生活的趣事,让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堅持梦想,努力奋斗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在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仔细思考自己的理想定位,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了选考科目和未来大学专业大类设置的联系,逐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并制订出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方案。
3.邀请家长分享其职业体验
组织若干次家长进课堂分享会,邀请家长们从自身经历出发,详细讲解各职业的发展现状和对从业能力的要求,并介绍相关院校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考科目抉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如笔者班里的学生小A表示,妈妈、爷爷、奶奶都当过医生,家庭环境原因,所以她一直对这个职业比较向往。听了自己妈妈的分享,她和班级同学们知道了学医不仅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更重要的是要求医务工作者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非常扎实,如有志于从医,高中阶段要通过哪些科目的重点学习为将来在医科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宝剑.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因素分析与务实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
[2]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