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明
◆摘 要:传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教学效果差。而今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主动好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积极情感
传统的理智教育是以传授系统知识,开发理性能力为唯一目的的,借助具有固定含义的语言、逻辑、科学等理性化的手段和工具来实施的教育。其根本缺陷在于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整齐划一,严重忽视了学生个性的情感需求,被动机械、毫无兴趣的接受,教学效果非常差。据调查百分之九十八的差生都是由于种种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才变差的。所以学生意志、态度、信心等情感因素的状态如何,常常比智力的高低更能影響他们的学习。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总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它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而学生的情感领域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一个能引起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创设什么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1.创设迁移情境
创设迁移情境就是把学生的原有动机和兴趣迁移到本课学习上来。如上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时候,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语文园地玩几个游戏,大家喜欢吗?那就让我们作上汽车出发吧!学生一听这节课要做游戏,兴致来了,随后在游戏中迁移到本节课的内容中来。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得也轻松。
2.创设悬念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可以诱导学生去探索,造成一个期待的心理。如教完《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教师可再烘托一下学习情境:秦王没有得到那块和氏璧,他是不是对赵王就此善罢甘休呢?又如《死海不死》就课文结尾一句,变“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一陈述句为疑问句:“死海真的会死吗?”这一质疑,无疑就会易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3.创设幽默情境
幽默是教学的佐料,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幽默诙谐,使学生保持“亲其师,心其道”的感受,让学生在笑中获取知识。如纠正错别字“鸟”时:XX同学,你的“鸟”没有眼睛(“、”表示眼睛),而没有眼睛就会感到“乌”黑一片的。这样再幽默风趣中进行教学,学生听了觉得好笑,但在笑中受到启迪。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目的在于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那又怎样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呢?
1.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出奇迹。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活动时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和旺盛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兴趣被调动起来,再困难的学习学生也会乐此不疲;而如果没有积极情感的加入,认知活动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在重要的学习也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孔子所言极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对新异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顺向,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赋予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发他们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如一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小时候练摔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练到跟葱脚脖子上生出来”
其中“得”有三种读音“dé、de、děi”,它在这句话里该读哪个音,经过一番读、议、查,学生认为该读dei,而且从字典上找出“理论依据”,在这句话里“得”是“必须”的意思。对学生的意见我表示接受,学生也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不已。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许多人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学生,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能容忍学生出现错误和问题,甚至片面地认为:严师出高徒,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其实,学生在认知、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正是学生积极成长的个性特征和体现。不要轻易八一名学生看成差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找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往往也就是他们的转折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完整、独立的人对待,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和需求放在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善于运用赞扬的方法,既要赞扬学生的优点,也要赞扬学生可爱的缺点。要用积极情感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善于动之以情,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真情和激情,才能在教室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的效应,从而使教师的教导畅通无阻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的积极情感也就调动起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她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他尤其强调孩子某一领域取得成功而产生的自尊、自信、自豪,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一种内在积极情感动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应当是民主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课堂氛围应当是和谐、宽松的。教师应探索规律,寻找途径,用最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培养,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情感,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最理想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文萍,唐德海主编.小学生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