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宏
近日,本人有幸参加了一次由沙市区教科院数学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教学推理”课例研究交流研讨会。聆听了北京路三小、青莲巷小学等几所教师就“数学推理”在小学数学的计算、面积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的案例分析。区教研室主任、区小学数学科两位骨干教师分别对案例中课前研究、课堂实线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可谓氛围活跃,济济一堂。对推动全区小学数学课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起到了推波逐澜的作用。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提出的从“真、善、美”三个维度谈一下我的感受,以飨各位同仁。
一、理解理性数学的文明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
长期以来,专家们评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往往都是取决于一节公开课,看他们怎样做秀,全然忽视他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以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是既要会在公开课上作秀,还要对抛开有其他教师听课之外的每一节课地精心准备。这种准备并不是要你象上节公开课那样去设计,而是将一节课要落实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自如地传授给学生。当然,这个过程要达到好的效果,就看这些老师各显其能了。我觉得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只要你能够吸引学生眼球,使全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数学课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枯燥乏味,理想数学要求的又是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从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小学生的定式思维都很简单,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多创设情境,有的放矢进行培养。教师应通晓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在编排每一章节内容时,对涉及有理性数学传统文化的关系时,都有相关键节。比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在编写“大数的认识”时,就有“计算工具的认识”,“一亿有多大”;三年级下学期中“年、月、日”后面的“制作活动日历”“数学广角——搭配(二)”后面的“我们的校园”以及一些章节后面的“你知道吗”等版面,这些都是反映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对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维。如果老师教好这些内容当然有可能在学生中产生这样好的效果。反之,如果老师认为,这些内容与考试无关,就一带而过,甚至弃之不教就会使学生失去一次次理解文化价值的机会。
二、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知识技能,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它是反映数学本质与思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的理念。数学学习能涵盖的知识都具有衔接性强的特点。以数的乘法计算这一知识点为例,从二年级上学期的乘法口诀,到六年级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乘法计算几乎贯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我们在传授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借助学生在前面已获得的经验经过演绎推理得到新的计算方法。比如,学生先在二年级掌握了乘法口诀,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16×3,先用10×3=30,再6×3=18,30+18=48,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推理的基础是根据数的组成来研究的。10×3表示3年10是30,6×3表示3年6是18,合起来是48。到三年下学期时,这两位数乘一位数就成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推理基础了。再到四下时,这些又都成为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基础了。乘法分配率的成功掌握是小学教学计算上的一个飞跃。能够将这一定律灵活运用,使之计算简便,并且能够类推到小数,分数计算中,标志着一个小学生具备了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再以面積计算为例,从三年级下学期“面积单位”开始经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后经过演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的。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够较好地领悟其间的推理过程,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
三、能够欣赏数学的智慧之美
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多外在形象上看,她有体系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从思维方式上看,她有简约之美、无限之美、抽象之美、类比之美;从美学有理上看,她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此外,数学还有完美的符号语言,严密的逻辑体系,永恒的创新动力等特点。如此之多,课堂体现靠的就是教锲而不舍地去创设、去挖掘。要使每个小学生能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能追求的最高目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教已经三十多年,期间也一直在不断尝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我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过做游戏、讲故事、分组合作、分层教学许多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实践来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作为人师,我的追求是“要尽可能挖掘一个学生能蕴藏的数学潜能”。但愿,我的每位同仁们能够感同身受,这样也不枉为人师,不留遗憾。
“真、善、美”是世间万物的真谛所在,以上仅是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点浅显的感悟,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