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的途径探讨

2019-08-22 05:48张良林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概念途径高中物理

张良林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课程日常教学中,让学生除了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对高中物理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后重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带来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概念;途径

一、核心素养相关理论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2014年,我国教育部门首次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旨在为学生接受不同学段学习时,能够相应的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个人成长需要的关键能力、品质等。核心素养要求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须的品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能够让学生在满足成长需要的同时又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自核心概念的概念提出以来,上到高等教育下到幼儿教育,我国教育体系内迅速掀起了一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根据上面核心素养的基础概念不难得知,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成长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学生形成的能力和品格与学科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并鼓励学生对物理开展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和良好的物理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对物理学科和物理科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这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基本组成内容,反应了物理学科的内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要求学生具有深刻的知识储备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品质,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基础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的分数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判断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形成成长发展所需的物理素养。

二、当前我国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在科学的教学理论引导下,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逐渐意识到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摒弃传统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学化转变。但是,总体上来说,由于当前教学改革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率还比较低下,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但是物理观念和意识不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虽然常常涉及科学探究的概念,但是对于实验设计和定量验证等过程往往缺乏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际过程;教师平时向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物理逻辑思维,但是缺乏对某一问题进行灵活、深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要求还是停留在能做题、考高分这个层面,但是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方面却没有过多的涉及,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时,缺乏兴趣的引导,难以真正落实科学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将物理观念渗透到基础概念中进行教学

在物理教材中,涉及了很多基础概念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观念渗透教育的有力途径,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进而在物理概念中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恰恰忽略的基础概念形成和过程的教学,仅仅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上,十分不利于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教师在物理基础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概念形成背景、过程及方法的教学,切实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功”这个概念时,教师如果只要求学生按照文字叙述进行机械化的记忆,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了这个概念,但是时间一久很容易将该知识点淡忘。学生没有经历过程和体验对这个概念进行理解记忆,就难以将知识内化的能力,笔者在进行这个板块的教学时,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概念形成的经历和过程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记忆功的含义:在课堂上,我先做了分别向下用力压课桌、用力向右推课桌但课桌没有移动、用力将课桌向右移动了一段位移三个演示,然后再引入了“功”的概念:我向右用力和课桌向右移动这两个动作加在一起,才能形成做“功”。将概念中的专业性物理语言用实际过程及“非专业”的语言表述一遍,让学生体验做功的要素而真正理解功的概念。长此以往,当学生面对某一新的物理概念的时候,能够自主对概念与实际过程或经历联系起来,提升对概念的深刻理解,这个时候就能说学生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物理观念,在今后的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物理概念能更加的游刃有余。

(二)以课堂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

在理科的学习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过来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也能训练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比如,在《加速度》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加速度,笔者在学生大致掌握了加速度的理论概念后,引导学生将加速度与速度进行比较,提问学生“加速度与速度含义一样吗?加速度大是不是就是速度快?”。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生活中有关对快慢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辨析:短跑运动员起跑快和冲刺快含义一样吗?分别指物理中的什么概念?通过将新旧知识有效的串联,能同时让同学们明白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三)在物理试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通过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牢牢的掌握知识。另外,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还能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刺激科学探索欲望,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比如,在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实验时,笔者首先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不同对学生进行了小组划分,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制定探究方案;④进行观察和实验数据采集;⑤分析实验结果;⑥得出结论;⑦进行评估和交流(对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自己获得正确的结论。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决定分工,每一位同学都十分积极,并且参与度也实现了全覆盖,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究得来的结论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并且将这种科学探究素养根植于心。

(四)挖掘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态度

物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能够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教育,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因素,向学生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电磁波及其应用》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电磁波技术,比如微波炉、雷达、无线通讯、X光透视等都运用了电磁波技术,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我们好好学习物理,在将来才能有效运用物理知识来造福人类社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对电磁污染进行了讨论:随着人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危机,比如电磁污染,这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态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下,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形成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質,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作毅.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69+76.

[2]孙子彪.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演示实验创新[J].学周刊,2018(15):108-109.

[3]李海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华夏教师,2018(10):22.

[4]杜放.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08):37-38.

猜你喜欢
概念途径高中物理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古代的时间概念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