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
创新能力不足很可怕,但需求不足更可怕。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很多人担心创新能力不足。我对此不太担心,更担心的是老龄化。
这不是说创新不重要。中国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到2049年成为现代化强国,创新非常重要。目前,不少中国企业已经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像华为、阿里、腾讯等都进入了“无人区”,可模仿的竞争对手没有了,增长就要靠创新。但创新所能带来的增速往往有限,因为光有创新并不足以支撑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相比创新,我更担心的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老龄化实际上是个“灰犀牛”,即大概率的风险事件,人们经常对于极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心存侥幸,视而不见。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15年之后,中国的老年人口(65岁以上)所占比例将超过总人口的20%,达到日本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日本当时的人均收入水平已达到美国的80%-90%,中国15年之后的人均收入预计只有美国的40%左右,有可能会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主要问题是什么?
首先,创新速度会下来。老人多保守,不喜欢创新,也难有新意。日本1990年代之后的创新跌落和人口老龄化有密切关系。
其次,消费会下降,这个挑战更大。日本房价在1970-1990年代持续猛涨,之后一路下跌,如今很多地区空置成灾。中国房价也不大可能创造永远上涨的传奇,没有持续的人口流入,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高房价。
日本所谓“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射出去,对经济并没有起到多少帮助,根本原因就是老年人没有消费意愿,内需想刺激也刺激不起来。
日本执行的是实质上的负利率,按常理来说储户就不应该再去银行存钱,因为存钱不仅得不到利息,还得付给银行管理费。但日本老年人照樣去存,而且存得更多。因为在没有未来收入预期的情况下,要保证生活水平就只能把钱存起来,然后再尽可能节省开支,压缩消费,老年人不会拿着钱到全世界各地去投资冒险,搏取高收益。
这是日本给我们带来的非常重要的启示,更何况中国经济的体量更大。未来再想依靠外需不断增长不太现实,主要只能靠内需。
从更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率慢慢走低是大势所趋。2049年的经济增速很可能下降到2%(相当于美国),以此推算出来的未来30年平均增长率应该是4.1%左右。这个增速,初听起来可能不高,但也已经不低。如果能解决好内需的问题,按照这个增速,到2049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总规模将有望恢复到19世纪前叶的水平(30%以上),同时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标准的两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