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珏琪
【摘 要】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国产电影创作迎来了“新春天”,以怀旧为主题的青春电影可谓是遍地生花,而且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国产电影类型片。新时代下的国产青春电影不仅表现出了青春校园生活,也反射出了当代社会文化潮流中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其中青少年阳光形象是国产电影创作的一大亮点。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与研究了国产电影中青少年阳光形象的构建。
【关键词】新时代;国产青春电影;青少年;阳光形象;构建;
中图分类号:J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8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影市场日趋壮大,商业电影已经跨入黄金时代,其中国产青春电影迎来了发展新格局,开创了巅峰期。而以怀旧作为主题的国产青春电影遍地生花,一时成了各大院线的主力军,而且逐步形成极具特色的类型片。纵观新时代下的国产青春电影可知,在创作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尤其是青少年阳光形象的构建。对此,本文以国产青春电影为例,对青少年阳光形象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乌托邦”式美少年形象
国产青春电影基本是以怀旧、励志等元素为主,所构造的青少年形象也多以积极、正面为主,比如学霸、校草、校花等一类的“乌托邦”使形象。爱情作为校园电影的永恒主题,其可以为电影注入纯粹、浪漫的情感基调。比如,由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视作品,电影塑造了纯粹、浪漫的人物。以《匆匆那年》为例,影片讲述了一群“80后”的青春故事,他们曾经为爱矢志不渝,坚守着最初的那一份纯真,也曾被命运所捉弄。面对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让陈寻释怀了人生遗憾,鼓起勇气,追随记忆线索寻找方茴,追寻生命之中那阳光璀璨的匆匆那年。此类电影将青春期的恋爱,以及青少年的内心情感刻画得十分真实、自然,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自觉地重温过往。这些影片侧重于人物内在性格的塑造,彰显青少年的纯真、勇敢气质。
此外,一些电影中塑造的昂扬执着的青少年形象,主要是通过外部环境进行烘托的。比如借助于校园场景,或者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流行元素,再或者是青少年羞涩的表白形式等等。通过观赏影片,能够看到青少年身上焕发的积极、勇敢的形象,听到青春流行音乐,感受学生时代的生活。在影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具有校园青春气息的场景,如生日聚会、文艺演出以及社团活动等,然后融入朦胧、暧昧的青春恋爱元素,塑造出浪漫、时尚、青涩的青少年形象。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片中真实地还原了许多校园场景,这些场景成为青少年谈恋爱的场所,通过营造暧昧、浪漫的场景烘托出人物内心性格;再如《青春派》影片,高考拍摄毕业照时“居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表白,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此类略带狂欢与浪漫的故事情节,为青少年形象的表现赋予了一抹亮色。
二、清新明媚的“开心果”形象
塑造的青少年“开心果”形象也是国产青春电影的一大特色,而且此种人物形象容易使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电影《青春派》塑造的贾迪、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塑造的张开、电影《匆匆那年》塑造的赵烨,这些人物都是“开心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之中酸甜苦辣的调味剂。纵观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郎才女貌”形象组合方式,所塑造的“开心果”形象,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内在都无法与“男神”相提并论,一心充当绿叶。然而“开心果”幽默、风趣的性格以及坦然自得的为人处事心态,使其成为国产青春电影不同人物间碰撞的润滑剂,在众多影片之中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影片中的追梦少年是国产青春电影的一种主流形态,是正能量的代表,而“开心果”则表现出了屈从和克制,但是与叛逆青少年则不同。追梦少年是挑战者,思想与行动的先锋者;而“开心果”是服从者,思想与行动的延宕体,也是青少年成长记忆中进行自我保护的缓冲带。青春电影的主旋律是追梦少年,其有着独特魅力,实现了现实生活之中觀众的欲望宣泄;而“开心果”是通过无厘头的形式弱化消极惰性,于偶像和社会对立面中起承转合。
三、强化的女性形象
新时代下国产青春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已经不再依附于男性群体,具有独立意识。青春电影中关于女性形象的进一步强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转移了影片的叙事视角,多以女性人物的生活作为电影的侧重点与落脚点。此类影片是围绕着女性构建故事、传达情感,以客观作为视角,对现实生活之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再现。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是以“郑微”为视角叙述剧情,并且对“郑微”身边的女性朋友进行符号化形象设定。“郑微”的女性人物形象是独立自主、敢爱敢恨、追求梦想;“阮莞”的女性人物形象是为爱痴狂;“朱小北”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假小子,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从侧面烘托出女性群体希冀和男性群体拥有平等话语权的意愿。青春电影中女性视角比较分散,不管是懵懵懂懂的中学时代,或者是肆意大胆、思想前卫的大学时代,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追求着自我个性的释放。
我国新生代的电影导演,对女性身份有了新的认知,多从女性视角进行故事叙述,侧重于她们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表现,突出了一贯的女性“花瓶”形象,深入探讨女性群体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国产青春电影热衷于表现各种女性形象,尤其是她们身上蕴含的强烈反抗意识,从而为现实生活之中女性群体的自我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比如,电影《匆匆那年》塑造的女性形象——“方茵”,其融合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中学时代是乖巧、羞涩的邻家女,在恋爱之中倾尽所有、为爱痴狂,经历了自我毁灭与自我重生。电影从多人视角进行了故事叙述,“方茵”多次出现了银幕之中,可是却没有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事实上这也为“方茵”形象的塑造增添了一抹神秘感。在无形之中“方茵”成了电影故事的一条主线,直至电影的结尾“方茵”的回眸,恰恰印证了电影中各个叙述者所回忆故事的真实性,也进一步深化了“方茵”存在的重要意义。
四、削弱的男性形象
国产青春电影中男性基本是以陪衬的方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男性形象。关于男性形象的削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叙事主动性削弱。比如,电影《同桌的你》是以“林一”为叙事者,经过“林一”的回忆呈现其和“周小桅”过往经历,初次相见之时的悸动,恋爱过程之中的痴狂,分离之时的依依不舍,再见之时的无奈与苦涩。但“林一”只是电影的叙述者,电影中关于“周小桅”的心理、情感却未曾进行叙述。电影结尾时“周小桅”讲述了对“林一”的付出和等待,从而使得影片一目了然。此时此刻,“周小桅”转化为电影隐性的叙述者。
国产青春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弱化,也体现在个体行为层面。比如,在电影《匆匆那年》中,“陈寻”和“方茵”失联后曾经试图找寻,然而最后却无奈地选择等待,乃至“方茵”后来的出现,就意味着“陈寻”要被操纵,被动地等待,恰恰印证了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弱化。纵观新时代下国产青春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他们在身陷困境、面对重压之时,往往会自暴自弃、逃避,而这和电影中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电影中“女强男弱”的人物形象组合方式,尽管大多体现在青春电影之中,可是其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五、总结
新时代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少年形象,不管是哪一种青少年形象,都是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反射。如今,国产青春电影迈入了巅峰阶段,未来将会越来越成熟,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秀萍.国产青春电影人物形象的类型化[J].电影文学,2018(14):34-36.
[2]娄思文.新世纪国产青春题材电影探析——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J].电视指南,2018(05):36-37.
[3]王潆杉.国产青春电影中青年形象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兼谈影片《匆匆那年》《左耳》《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6):69-70.
[4]关峥.乌托邦想象的影像时空建构——电影《同桌的你》文化解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