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相关政策梳理,以点带面,发现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绩效目标不规范不透明、法律制度不完善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指出我国应从加深绩效理念、加快机制转变、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指标体系等途径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关键词:预算绩效;绩效目标;绩效评价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是进一步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方法。2018年9月2日,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该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预算绩效管理从部门推动上升到国家层面,从局部探索到全面实施,从事后评价到目标管理与评价相结合,从资金绩效拓展到政策绩效,从项目绩效覆盖到单位、部门整体绩效,并在管理机制上从“要我有绩效”变成“我要有绩效”。因此,站在新的历史定位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有着时代的意义。
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要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体现了系统、整体协同的改革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以预算过程为纽带,实现政策过程、预算过程、行政管理过程、绩效管理过程完美融合的新型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我国目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因而难以调动实施绩效改革的主动性。一方面,绩效改革进展缓慢,影响了绩效所能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政府“以收定支”的财政思想根深蒂固,削弱了实施绩效预算的意愿。
(2)绩效目标不规范、不明确。一是绩效目标管理不够规范,工作要求不尽统一,在目标申报、审核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二是绩效目标设定不清绩效目标和部门职能、政府工作任务结合得不够紧密,无法全面反映部门履行职能的情况,绩效目标出现偏差;三是绩效目标制定粗浅,难以量化和细化,影响到绩效目标的准确性。
(3)法律制度不完善。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预算绩效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由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同时,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
(4)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一是当前的指标设置还是较为粗放,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的计分等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二是尚未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包含所有行业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相关案例信息数据库。
三、结论与建议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必须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抓住我国目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所面临的最重要紧急问题,有针对性解决问题,要真正实现预算有绩效,必须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一刀切”状况的出现。针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确保绩效理念深入人心。正确的绩效理念和文化是确保绩效体系落地的思想保障。一是走进党校课堂,让绩效理念深入人心,扩大绩效工作的影响,向党校受训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宣传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二是有针对性的对各县市以及部分市级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绩效宣传,做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三是做好财政内部宣传工作,通过撰写高质量的工作简报,强化财政部门的绩效意识。
(2)加快绩效管理机制转变,逐步形成内生的激励机制。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形成体制内的激励机制。一是把资金和决策从一种行政权力转变成为一种法律责任与道德义务,变成一种风险,让资金使用部门小心谨慎地做决策和申请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和管理资金;二是提高绩效目标的透明度,使用前部门主动地将钱用到实处;三是权力与责任对称,有权无责,或者有责无权,都会导致绩效低下,所以只有再权责对等的情况下,绩效才会提升,改革才能更好的进行。
(3)完善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预算绩效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在改革过程中,使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主体、监督部门、绩效目标、预算流程等都应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我国需要建立起与预算绩效管理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使之有法可依,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權威性和强化执行力度、规范执行程序。
(4)健全指标,尽快形成完善的体系。首先,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时,要将绩效评价指标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目标以及项目库建设相结合。其次,鉴于目前对于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的情况,应以某几个行业作为试点,尝试构建覆盖该行业所有业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构建一整套包括各行业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程瑜.激励与约束: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创新路径[J].财政研究,2014(09):5-8
[2]高志立.从“预算绩效”到“绩效预算”—河北省绩效预算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财政研究,2015(8):57-64
[3]郑方辉,廖逸儿,卢扬帆.财政绩效评价:理念、体系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17(04):84-108+207-208
[4]夏津津,夏先德.新时代推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基本构想[J].财政研究,2018(04):119-123
[5]马国贤,任晓辉.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理论、制度与顶层设计[J].中国行政管理,2018(04):13-18
作者简介:贺艳(1993-),女,汉族,财政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