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保险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

2019-08-21 02:27侯子腾
财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农业保险问题

摘  要: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强调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摆脱贫困的任务仍然严峻。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惠农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在小额信贷发放金额、理赔金额、保障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本文从分析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归纳出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模式;问题

一、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概念

农业保险的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条件下帮助贫困农户的实现脱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容易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农民面临较大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农业保险的功能和业务属性决定其可以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对贫困户脱贫变“输血”为“造血”方面能够发挥较好作用,可以防止农户“因灾致贫”和“因灾返贫”。根据精准扶贫精准化的核心要义,首先在贫困对象上选择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通过一定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使贫困农民得到农业保险的保障,然后因地制宜,选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精准扶贫,是一种科学精确的管理方式。

二、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近些年来在政策支持和推动下,我国农业保险近几年实现较快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已由2009年的133.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72.65亿元,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72.65亿元,同比增长19.54%。自2007年以来,财政部实施了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在农民和地方政府自愿参与的条件下,为了支持农民参加农业保险,为投保农民提供一定的保险费补贴。自该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补贴品种从初始的1个种植业扩大到基本覆盖了全部关系民生的农产品,补贴区域已从6个省份稳步扩展到全国,补贴比率也逐渐增加,并结合区域保险条件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

三、农业保险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

(1)农业生产保险供需失衡

农业保险面临着农业风险,与保险理论所要求的“独立随机事件”相悖,导致农业保险供需失衡中的供给短缺。一方面由于农业风险单位通常表现出在农业灾害的时间和地点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很低,普通的小灾害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很容易提高赔付率。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对称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在农业保险市场时有发生,一些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后,有意使发生农业风险事件的概率增加,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营运和监管成本。因此即使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承保缺少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农业保险的主要需求方农民,普遍存在参保意识薄弱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意愿,使农业保险不能发挥对精准扶贫的积极影响。

(2)农业保险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面向高水平巨灾风险的特殊性质,客观上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存在财政补贴不足、监管不健全、农业保险信息不共享的问题,政府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也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其次,在保险监管的层面上,对农业保险产品缺乏对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监管,保障农民农业收入的基本需求尚未得到合理满足。最后,要通过大量基本数据定价农业保险,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以提供技术和数据的相互支持。但政府观测数据缺乏建立农业保险共享信息所需的天气指数和价格指数,导致数据库很难建立,保险公司与气象、物价和农业部门缺乏联系,增加了获取数据的难度和成本,这又减少了保险业承保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使其针对精准扶贫的保险产品研发滞后。

(3)农险扶贫专项技术和人才匮乏

自推行精准扶贫以来,各行业虽然出现了大量自愿参加农业保险扶贫试点的人员,但来自各行业人员的素质、专业和工作背景等各不相同。精确到农业保险这一具体领域,了解农业保险的人员,可能对当地的保险需求没有深入的了解,找不到有效的扶贫方法,从而造成缺乏农业保险扶贫人才。其次,因为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是一项相对繁琐的任务,需要扶贫人员负责农业保险产品研究、试点产品推广、业务协助等一系列任务,要承担多种任务导致部分扶貧人员服务不到位。最后,贫困地区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常用办公软件缺乏、配套设备不完善的问题,造成农险扶贫团队的综合服务不全面。而且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日益重视,大量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业务,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从短期来看,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四、对农业保险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1)提高农业保险供给的强度和精度

随着大规模和新型农业经营的不断涌现,将大大增加农民的农业保险需求。保险公司应该在满足保险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供给强度和精度,促进保险产品的各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应扩大保险产品的供应范围,以及提高其保护水平,需要进一步开展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模式,推广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二是增加农业保险的赔付额度,政府为了使农业保险广泛覆盖,以“低保费”的标准推广实施,造成了保费金额低的现象,因此应改善农业保险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业保险保障力度。三是拓宽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产品设计要主要考虑到当地频发的自然灾害,或为每个风险设定价格,让农业灾害保险的自由组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保费支出,增加农民购买保险的需求。

(2)优化农业保险技术,培养农业保险扶贫人才

在农业保险中,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目前,新兴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勘测系统和农业程序管理。由于这些集中的应用领域政策导向性较强且涉及范围广泛,要求政府从政策层面引导支持,积极动员各级政府整合资源,实现在农业保险领域运用新型技术。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可以提高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效率。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小型无人机可以解决作物面积估算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农业保险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在农业学校专门开设农业保险专业,培养专业的农业保险人才,缓解农业保险人才市场上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当地农业保险业务更好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保险公司为主力,当地村干部广泛参与的精准扶贫项目组,为地方扶贫工作组建一支稳定的扶贫队伍,并不断培育其扶贫能力。

(3)促进政府部门与保险机构间的协调沟通

保险机构应加强与扶贫、财政有关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多部门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实现精准扶贫的信息共享和政策衔接实施。首先,在政策宣传方面,扶贫办和保险机构应积极配合,大力开展政策宣传,让农业保险工作人员走入贫困地区,通过走访、开展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农业保险扶贫知识,讲述农业保险扶贫政策,提高农民通过农业保险脱贫的意识。其次,在政策落实方面,政府应关注农业保险政策在精准扶贫中的成效,最大程度地调动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设农业保险网点的积极性 ,大力激活其扶贫职能。最后在扶贫信息方面,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更新和共享扶贫信息,建立扶贫信息库,最快掌握扶贫最新成果和信息的变化,有利于准确把握精准扶贫工作的进行状况,了解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做到让扶贫工作精准到户。

参考文献

[1]周延礼.城镇化中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金融,2013(10):9—10

[2]汪三贵.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1(2):68—72

[3]李鸿敏,冯文丽.农业保险精准扶贫路径探索[J].时代金融,2016(10):63

[4]陈文辉.保险资金运用原则[J].中国金融,2017(18):9—11

[5]焦清平.甘肃保险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金融,2016(05):4—7

[6]汤轩.农业保险的精准扶贫效率研究—基于安徽省数据的AHP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7.

[7]李秀惠.保单质押贷款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学,2014

[8]谭正航.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我国农业保险扶贫困境与法律保障机制完善[J].兰州学刊,2016(09):167—173

作者简介:侯子腾 (1996-),女,汉族,安徽宿州市,保险专业硕士,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农业保险问题
莆田市农业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供给评价及影响因素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经济法激励探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